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60多萬畝,產量超過120萬噸,面積和產量多年來居全國首位,這是甘肅人的驕傲,也是資源優勢;中藥材“洗洗泥、扎個捆”就出售,缺少響當當的大品牌,這一度是甘肅人的尷尬,也是產業劣勢。
近年來,甘肅陸續出臺50多項扶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中醫藥產業。目前,甘肅已建設隴西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等6個中藥產業園,現有中藥材龍頭企業143家。2017年,甘肅獲批建設全國唯一的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
“今年,我們將中醫藥產業確定為全省10大生態產業之一,中醫藥產業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甘肅省委書記林鐸表示,將繼續發揮中醫藥資源豐富的優勢,依托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動中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標準化種植升級“金字招牌”
甘肅素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之稱,有中藥資源2540種,其中當歸、黨參、黃芪分別占全國產量的90%、60%和50%,被列入國家藥食同源目錄,18個道地中藥材品種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為進一步發揮這一優勢,甘肅近年來在中藥材主產區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民樂縣是國內產量最大的板藍根生產基地,不僅面積大,而且品質好。”藥材收獲季節,大量客商涌向甘肅藥材產區,太極集團四川綿陽制藥有限公司藥材采購高級顧問周清銘說,太極集團一年用2000多噸的板藍根和大青葉,80%以上從甘肅民樂縣采購。
在中藥材傳統優勢產區甘肅定西市,當地把標準化種植作為產業發展的基礎,采取“公司牽頭建基地、協會搭橋連農戶、技術部門搞指導、鄉鎮配合抓面積”的運作模式,鼓勵制藥企業和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和“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建立標準化藥源基地,引導廣大藥農進行無公害種植,從源頭上保證中藥材道地品質。
據了解,今年定西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51.88萬畝,其中規范化種植基地121.4萬畝。為提升中藥材品質,定西市組織起草的中藥材種苗、黨參等31項中藥材地方標準通過審定,填補了全省中藥材標準空白。2017年全市中醫藥產業實現總產值144億元,農民人均產業純收入達1695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甘肅省政府了解到,未來幾年,甘肅將穩步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種植,使大宗道地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到2020年,甘肅全省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率將達到40%。通過構建縣域推動、組織化生產、道地品種支撐的中藥材規范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體系,全面提升中藥材品質,建成甘肅中藥材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工程。
精深化加工提升“含金量”
近日,隴西廣藥采芝林藥業有限公司在甘肅省隴西縣揭牌,這家由廣藥集團投資的企業將在隴西建設占地面積150畝的甘肅廣藥采芝林中藥科技產業園項目,集中藥飲片生產、研發、物流及中藥產業配套等功能為一體,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將達到10億元以上。
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介紹說,該項目是廣藥集團在甘肅系列投資項目之一,一期計劃投資3億元,建設中藥超微粉及精制飲片生產線及中藥飲片科技創新工程技術中心研發中心,預計項目建成當年可實現產值3億元到4億元。
長期以來,產業基礎薄弱、缺少大企業帶動是制約甘肅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在醫藥產業中,大品種是成就大企業的核心,隴藥產業最大的短板正是缺少大品種。”甘肅省隴藥產業協會會長夏祥表示,要發展壯大甘肅中醫藥產業,必須要做大幾家企業,帶動產業鏈上的前端和后端一起發展,“所以,我們現在提出一個邏輯,就是要用大品種來帶動大企業,用大企業抱團形成大產業”。
今年8月份,甘肅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隴藥大品種大品牌推動龍頭企業發展政策措施》,提出將以培育隴藥大品種為切入點,提升隴藥綜合實力。到2020年,培育2個到3個單品種年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5個到8個單品種年銷售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15個到30個單品種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隴藥大品種。
在定西市,目前中醫藥加工已基本實現由初級切片向飲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藥制造、保健品開發全產業鏈的拓展延伸。全市現有中藥加工企業240多戶,納入統計的66戶重點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7.07億元,工業增加值2.91億元,同比增長11.7%和13.2%。
同時,甘肅還探索發展中醫藥旅游產業。隴南市委常委、副市長鄧崢波介紹說,在中醫旅游養生方面,隴南已建成了4個中醫藥養生旅游生態景區,20多個中醫藥養生旅游景點,4個中醫藥博物館,養生藥膳館24家、中醫藥養生保健館超過百家。
隨著一大批中藥材加工企業的發展壯大,到2020年,甘肅中藥材深加工轉化率將達到50%(其中精深加工率達到20%),中醫藥旅游年增長20%以上,全省中醫藥及相關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億元(中藥種植業250億元,醫藥工業250億元),年均增速15%以上。
規模化倉儲建設“天下藥倉”
“干而不燥、涼而不濕的自然條件,讓隴西成為天然優質藥材倉庫。”隴西縣中醫藥產業發展局局長王仲良介紹,自然環境優勢也讓隴西中藥材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物流格局,“從目前看,隴西的中藥材倉儲仍然是剛性需求,只要有倉庫,馬上就被存滿”。
在中藥材行業內,有個“南藥北貯”的概念,而甘肅則因氣候條件等先天優勢,成為“南藥北貯”的最佳區域。目前,甘肅全省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保持在100萬噸以上,中藥材年交易量保持在150萬噸以上。
同時,甘肅已初步形成以隴西首陽中藥材市場、岷縣當歸城市場、渭源渭水源中藥材市場等為龍頭的市場體系,全省通過藥品零售企業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認證的中藥材標準化營銷企業達500多家。今年年初,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上線運營,已完成線上線下交易額50億元,定西黨參、黃芪、當歸價格一度成為全國價格的“晴雨表”。
在甘肅,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優勢和獨特的地域優勢,正逐步轉化為中醫藥產業發展后勁。日前,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甘肅省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舉辦,隴西縣主會場和渭源縣、民樂縣、武都區分會場共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17個、投資合同項目39個、合作協議項目44個、采購供貨協議29個,總金額185億元,為甘肅省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增添了新的機遇和動能。
甘肅省省長唐仁健表示,甘肅將加快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步伐,加速形成“中藥隴儲,隴藥中用”,打造西南西北中藥材種植、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建設西北大健康產業集群發展示范基地和國際體檢中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琛奇 陳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