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加入城鄉醫保的居民都知道,現在看病住院個人只需要承擔自費的部分,剩下的大頭兒按不同比例由醫保報銷,而且是由醫院和醫保機構結算,個人不用管。這種社會醫療保險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財政資金進行支持,僅2017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就超1.4萬億元。花這么大的投入,為的就是讓老百姓看得起病、住得起院。但有的地方的個別醫保定點醫院,卻打起了套取醫保資金的歪主意。
早上9點20分,記者在沈陽市于洪區街頭看到一些老年人,他們正在等車。車還沒有來,已經聚集了七八個人。
等車的大多是老年人,也有個別的中年人,他們告訴記者,在這等車大家是要一起去醫院的。
他們還告訴記者并不是誰都可以在這等車,需要領頭的人同意才行。
九點半,兩輛面包車準時出現在了這里。
十幾分鐘后,記者跟隨這兩輛面包車來到了一家叫做沈陽市于洪區濟華醫院的門口。老人們下車以后全部走進了這家醫院。
濟華醫院是沈陽市的一家一級醫院,門口掛著醫保定點醫院的牌子。記者在這家醫院門口觀察,在隨后的一小時里,又有三四輛類似的面包車拉著老人們來到了這家醫院門口,約有三四十名老人走進了醫院。記者隨后跟著一位老年人走進了這家醫院。
門診醫生沒有給這位老人做任何檢查,就按照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安排老人住了院。這讓記者感到很奇怪。
而另一位老人的診斷過程,就更加奇怪了。
前臺工作人員給院長打電話:“院長,方姨介紹來的,她已經住四次了,但是在咱們這沒住過,行嗎?”
前臺的工作人員跟院長通了電話之后,就把這位連自己上次因為什么病住院都忘記的患者診斷為“外科疾病”,并安排了住院。
記者問在這里住院的一位老人住過幾次院?
老人說有六七次了,她還說老伴已經住了十多次院了,什么病都沒有。
記者注意到,在為這些老人辦理住院手續時,醫生或者老人們會常常提起一個名叫方姨或老方的人。
被稱為方姨或老方的人其實是一位中間人,負責為醫院介紹老人來住院,在老人們來之前,她把老人的醫保卡都收到一起,交給了醫院。
從這天的上午9點30分到10點左右,記者先后觀察到有七八位面包車送來的老人,在沒有做任何檢查的情況下,就被醫院確診成了各種疾病,安排住院。
住院后,又會發生什么呢?上午十點,記者跟隨這些所謂的“新病人”,來到了濟華醫院三樓的病房區。
按照醫院的安排,這些老人在護士站簽到并且領取了免費午餐票。可簽完到以后病房區就空空蕩蕩了,不僅看不見醫生護士,連剛剛住院的病人也不見了。在病房里,記者注意到床頭的一些病歷卡。一個是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一個是急性腎盂腎炎,還有一個是腰椎間盤突出。
無論是急病癥患者,還是腰間盤突出患者,本都應“臥床”靜養治療,然而一上午過去了,病房里始終空無一人,除了幾張病床,既沒有任何醫療器械,也沒有任何的藥物。
直到中午的免費盒飯送來了,這時記者終于見到了住在這個病房里的五位老人,他們結伴走進病房,手里還拎著大包小裹。
床頭上寫著“急性腎盂腎炎”的老人告訴記者,早上到醫院簽到后,他們就去逛集市了,買了些東西,就趕回病房來領取免費盒飯了。
一位老人正在喝啤酒,旁邊的一位病友還喝上了白酒。
整整一上午的時間,沒有檢查、沒有治療、沒有醫生查房、也沒有護士巡視。
直到下午四點,醫院門口再次熱鬧了起來。
這些手里拎著上午從集市上采購來的蔬菜、水果、衛生紙的老人們,集合到了門口,開始等待點名,排隊上車。
這時方姨再次出現了,她和一位老人在交流著什么。
記者看到,方姨手里拿著一沓錢,好像正跟一個人核對數字。方姨還給了他一張卡片,看卡片外觀應該是社保卡。還了社保卡之后,方姨從包里拿出了一沓鈔票遞給了他。
老人們陸續上車后,面包車又將他們送回到了上午等車的地方。
在醫院住了一天除了吃飯、聊天、外出購物什么檢查治療都沒做,但這些老人們在濟華醫院卻產生了醫療費用。幾位住院老人給記者展示了自己在醫院的消費明細。
在一張明細里,王先生的醫保卡被消費了一千多元,可以看出刷卡的正是濟華醫院。
從幾張醫保卡消費明細可以看出,他們的醫療費用已經被醫院刷走了。
一位不愿出現在鏡頭前的老人,向記者講述起了其中的貓膩:“好像是一千七八百塊錢,一千多,不到兩千塊錢,就是為了騙醫保,國家大額醫保。”
按照醫保的相關規定,退休人員在一級醫院住院享有97%的報銷額度,據知情人介紹:在濟華醫院,靠中間人招來的這些老人,醫院給他們辦理了四天虛假的住院手續,出院時,每位老人都會被消費醫療費用上千元,以1000元為例,報銷的970元醫保部門會直接與醫院結算,應由患者自付的30元,由醫院墊付。當然,這些被醫院拉來的所謂患者也不會白來的,醫院還需要給他們一筆費用。據知情人透露,他們能拿到300塊錢。
這些老人最終都會通過中間人方姨拿到好處費,有的是現金,有的是微信轉賬。
在沈陽市調查期間,記者發現,這樣拉所謂的患者住院掙錢的事情并非僅濟華醫院一家,在同樣是醫保定點醫院的沈陽友好腎病醫院,記者遇到了類似的經歷。
在醫院附近的一位商販告訴記者,“住院能掙錢”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不僅有退休老人,甚至還有年輕人參與。
商販說:“不帶閑著的,天天滿的。一般來的都是沾親帶故的,告訴他們合適,你去吧。沒病的大小伙子都在那待著,到時候拿錢。這個親戚來幾個,那個親戚來幾個,大夫回家都說,白給你錢你不去。”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記者來到友好腎病醫院三樓的住院部,隔著玻璃記者看到幾個老人正在病房里一起聚精會神地打撲克。
而在醫院大廳,當天出院的老人卻在詢問“在哪里可以領錢”。
跟隨去領錢的老人,記者來到了一家距離醫院50米的棋牌社。雖然門口懸掛著棋牌社的牌子,但是這里不斷有從醫院過來的老人和穿白大卦的人員出入。
記者隨后進入了這家棋牌社,發現在棋牌社的一樓堆放著很多印有友好醫院的物資。在二樓,幾位老人正在這里等候。
不一會兒,一位白大褂上印有友好醫院名字的工作人員出現在鏡頭里。
這位工作人員給等候在這里的病人發錢,遇到帶來新病人住院的,還宣傳起了“積分”獎勵。
在棋牌社門口,記者看到一些老人從里面走了出來,他們一邊走一邊數著手中的百元鈔票。
病人是演的、診斷是假的、病房是空的……看似荒誕可笑的鬧劇背后,卻是國家醫保資金大量流失的嚴肅現實。從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騙保的行為可以說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那么,這些醫院為什么敢于這樣明目張膽地違法違規?國家對于醫保資金有著嚴格的監管制度,這些手法并不高明的大范圍騙保,當地監管部門是否盡到了責任?大筆的醫保資金被騙取,又是怎么通過當地醫保管理部門審核的?管好醫保資金,用好醫保資金,關系國計民生,關系我們每一個人。從記者的調查看,一些地方在醫保資金的管理利用上還有不小的病灶。如何治好騙保的病,急需監管管理部門和醫療機構查找病根,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