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浙東四明山麓的革命老區浙江余姚市梁弄鎮,在抗日戰爭時期是浙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梁弄鎮黨委書記何張輝在這里扎根10年,用汗水和擔當,為老區發展貢獻著智慧和力量。2017年,梁弄鎮實現一般財政收入1.6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0元。該鎮還獲得全國文明鎮、全國特色小鎮等榮譽。
“在老區工作,必須沉下心、扎牢根、辦好事。”初到梁弄的何張輝暗下決心,老區不小康,決不當“逃兵”。
東山村是一個偏遠山村,資源匱乏,村集體負債200多萬元,群眾生活條件差,這成為何張輝聯村工作后碰到的第一個棘手問題。何張輝決心盡快改變這種情況,他常常利用周末時間進村入戶,摸實情、聽民聲。他走訪中得知,在外從事工程建設的黨員陳友良,有思路、有能力,是村黨支部書記的合適人選。可陳友良以手頭工程項目多、精力有限而婉拒。何張輝深知“領頭雁”的重要性,反復找陳友良做工作,最終說服了他。陳友良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在何張輝的悉心幫助和支持下,集中精力化解村級債務、發展集體經濟,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
10年間,何張輝有多次調動的機會,然而每一次他都向組織表達了繼續扎根老區的愿望。一路走來,他的初心一直沒有改變,用真情實干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與老區群眾朝夕相處的10年時間里,如何讓他們生活過得更美好的問題,始終縈繞在何張輝心頭。
“全面奔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何張輝心里時刻惦記著生活困難群眾。前些年,他幫助父母離異、與奶奶相依為命的貧困學生汪書丹完成了高中和大學學業。“沒有何叔叔,就沒有我的今天。”如今已經參加工作的汪書丹,每每提起此事,總有道不完的感激。
“只要群眾生活好,再苦再累都值得。”這是何張輝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他帶領小分隊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深入工地現場做督促工作。
從到梁弄的第一天起,何張輝就一直在琢磨老區的發展:“盡管老區發展有短板,但擁有紅色資源、綠水青山等獨特優勢,與其‘等靠要’,不如‘趕拼超’。”他常常帶領相關同志走村入企搞調研,向鎮里退休或調離的老領導請教,逐步謀劃形成了“發展紅色旅游、利用綠色資源、壯大特色產業”的總體發展思路。
老區發展,電力先行。何張輝多次與國網余姚市供電公司商討加快梁弄電網建設步伐。2011年以來,國網余姚市供電公司累計投入電網建設資金1.5億元,改造高低壓線路489.6公里,增容布點215臺,增加容量3.95萬千伏安,供電充足性和安全性穩步提升,網架架構持續優化,為梁弄革命老區的脫貧致富提供了發展動力。
何張輝心里明白,梁弄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特色產業離不開電網改造和電力支援。每年春茶采摘,國網余姚市供電公司就開展“駐村蹲點”服務,每兩人一個村,對轄區內茶農及茶葉加工企業蹲點服務直到茶季結束。面對老區日益紅火的紅色旅游產業,供電公司積極建設精品線路與精品臺區,讓電力線路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并在旅游旺季提前上門檢查用電線路,確保紅色景點用電可靠。
如今的梁弄,紅色旅游方興未艾,去年全鎮接待游客達120萬人次;特色小水果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浙江省特色農業的亮麗名片之一。何張輝正帶領全鎮黨員干部群眾,在建設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的道路上闊步前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郁進東 通訊員 陳福良 翟寶峰)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