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蓬萊9月23日訊(記者 王茂林)9月21日,“走進熱血邊關”網絡媒體國防行東線記者采訪團走進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海防五連,據介紹,這里是“老海島精神”的發源地。媒體記者團通過現場采訪,為大家揭秘“老海島精神”是如何傳承并煥發出新時代光彩。
從誓言墻到扎根林
守島干部在為記者們介紹刻寫在石上的錚錚誓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攝
這些刻寫在石頭上的口號、誓言既是守島官兵的誓詞,也是“老海島精神”代代傳承的見證和寫照。
上島新兵都要先種一棵樹 根深心更堅 中國日報記者 高曉冬攝
每一個剛登島入伍的新兵,都要在這里種下一棵扎根樹,寓意把一份守島衛國的責任心深深扎進海島這片神圣的土地。種下一棵樹,堅定一顆心,久之變成一片“扎根林”。如今的扎根林一片郁郁蔥蔥。
碧海丹心寫忠誠 守島官兵的心聲莊嚴而神圣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攝
從創業井到強軍泉
創業井水的味道苦咸中還帶點甜 吃水不忘挖井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攝
創業井的石碑赫然屹立在營區的中央,可見它在官兵們心中的位置。飲水思源,憶苦思甜,一代代守島官兵,只要喝了創業井里的水,身上便會融入老兵們艱苦創業的軍魂。
干一杯強軍泉大家都笑逐顏開 為“老海島精神”點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攝
飲上甘甜水,用水不斷線,一直是守島官兵的期盼。2017年7月下旬,島上打出一口深達197米的淡水井,命名為“強軍泉”。至此,守島官兵長達63年喝不上直飲淡水的歷史宣告結束。從創業井到強軍泉,不也正是我國軍人一路走來的革命歷程最生動的寫照么,相信喝了強軍泉,豪氣沖云天。
從英雄的李干排到新海上鋼釘連
“李干排”稱號的由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攝
最早的李干排赫赫有名,也是“老海島精神”的源頭。
如今的李干排在繼承中發揚光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攝
海上鋼釘連的稱號是榮譽也是激勵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攝
連隊的宿舍整潔如新 體現過硬的軍事素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攝
海防旅的領導在介紹李干排的優良傳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茂林攝
國防行的媒體記者們和守島連隊親切座談 路恒攝
連長賈遠方和母親、妻子、女兒 軍功章也有你們的一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茂林攝
因中秋佳節臨近,正好連長的家屬來島上探親。連長賈遠方的女兒才一歲多,在被問及作為軍人家屬的感受時,懷抱小孩的連長妻子孫朋朋竟一時哽咽落淚。可以說,每個已婚軍人的背后都有另一半的默默奉獻。
新時代文武兼備的好連長賈遠方深受島上戰士喜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攝
記者們現場觀摩島上海防巡邏課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茂林攝
記者們現場觀摩島上炮兵演練課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茂林攝
島上官兵現場演練的課目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戰士們操作精準,配合默契,動作迅捷,氣勢如虹,指揮有方,一氣呵成。不是身臨其境,難以體會那種戰場上才會有的特殊氣氛。這種強悍的戰斗素養背后藏著怎樣的團隊創新精神和特殊秘密呢?直到中午在食堂午餐時,看到桌上的海島精神標牌我才似有所悟,“吃苦不言苦,苦干不苦熬,依靠不依賴,創業不守攤”,守島戰士們的思想境界的確不是一般的高。對他們而言,愛國奉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要面對平均每年200多天因風浪難通海船獨守孤島的寂寞,和數年扎根海島的枯燥生活的考驗。
守島戰士列隊歡送 依依不舍地告別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攝
當登船離島揮手告別那一刻起,我們也許才從內心開始理解守島戰士的不易,我們走了,而他們還將留守在原地。大海茫茫,小島漸離漸遠,隊形整齊的戰士們還在那里奮力揮手大聲歡送我們,那聲音久久回蕩,與海濤相和,不覺間我們也眼中淚奔。
守島的英雄戰士們,向你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