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商品和服務供給體系逐步升級,消費結構必然相應改善,消費升級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無論是實物消費還是服務消費,總體上都處于持續升級態勢。把個別商品的熱銷作為判斷消費降級或升級的依據,是不科學、不嚴謹的
今年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與往年同期相比明顯放緩。數據顯示,除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10.1%外,其余月份的同比增速均為個位數,與往年兩位數的增速形成了鮮明對比。有人認為,這是“消費疲軟”和“消費降級”的表現;更有網友把某品牌榨菜利潤大幅增長、某網購平臺“走紅”作為“消費降級”的“有力證據”。
其實,所謂“消費疲軟”和“消費降級”是一種誤讀。
目前,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龐大,單月規模已超3萬億元,在這樣的高基數下,增速不可能長期保持在兩位數以上。而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反映最終消費支出中實物商品消費的重要指標,并不能反映最終消費支出中的服務消費部分。近年來,我國服務消費快速增長,在整個消費中的比重明顯上升。因此,簡單地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放緩解讀為“消費疲軟”,不符合實際。
同時,還要看到,消費是一個慢變量,往往會受到經濟、社會、心理、文化等多種因素影響。從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商品和服務供給體系逐步升級,消費結構必然相應改善,消費升級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
從國際經驗看,在解決溫飽問題后,城鄉居民一般會從基本的吃穿消費向發展和享受型消費傾斜。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居民收入持續攀升,人民生活溫飽問題已解決,正快步邁進全面小康。在這一進程中,我國居民消費從之前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發展到今天個性化、多樣化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
具體來看,近年來我國居民在衣、食、住、行等領域都出現了明顯的升級態勢。在衣著消費方面,人們更加注重服裝的質地、款式和色彩搭配,名牌化、時裝化和個性化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在食品消費方面,2017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比重)為29.3%,比1978年下降了34.6個百分點,而且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雙雙下降;在居住消費方面,許多家庭告別低矮破舊、設施簡陋的住房,搬進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樓房,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在交通出行方面,城鄉居民出行方式相對單一的局面已徹底改變,交通通信支出不斷增加。
此外,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休閑時間的增多,城鄉居民對教育、文化、娛樂等發展性消費的投入不斷加大,其能夠享有的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也在穩步提高。由此可見,無論是實物消費還是服務消費,總體上都處于持續升級態勢。
也有人認為,方便面、榨菜等產品的熱銷,以及網購平臺興起后大量價格低廉商品流入市場特別是進入農村市場,消費并沒有升級,而是在“降級”。
其實,把個別商品的熱銷作為判斷消費降級或升級的依據,是不科學、不嚴謹的。消費升級一般是指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反映的是總體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顯然不是通過研究個別商品銷售情況就能得出結論的。
至于網購平臺興起后,不少價格低廉的產品流入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這一方面是由于借助網購平臺,商品供給更趨多元化,賣家競爭更激烈,商品價格更透明,客觀上帶來了價格下降,消費者恰恰是受益者。因此,消費者選購價格低廉的產品,并不意味著“消費降級”,反之也未必是“消費升級”。另一方面,過去我國農村地區受物流體系欠發達等因素影響,農村消費者可選擇的商品有限,對于品質較差的產品有時只能被動接受。如今,網購平臺興起,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更加完善,加之收入水平提升,廣大農村地區的消費者也會貨比三家,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這正是消費升級的外在表現之一。
當然,當前我國居民收入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商品和服務供給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消費的市場環境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因此,仍應打好政策組合拳,既要想方設法增加居民收入,也要積極創造公平有序、安全舒適的市場環境,提高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為個性化消費提供更多選擇,讓廣大消費者敢于消費、樂于消費、安于消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火燦)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