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鏗鏘步伐行進在改革路上
——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發展實踐與啟示
這是一座產業集聚、活力競發的科技創新之城,以占北京3.2%的工業用地、貢獻了全市19.6%的工業總產值。
這是一座張弛有度、疏密有致的綠色宜居之城,區域協同、生態優美、人民幸福的美麗景象閃亮奪目。
這是一座高品質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希望卓越之城,中國制造2025創新引領示范區的新高地在這里正茁壯成長。
2018年,我們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經開區也邁著堅實的步伐迎來了第26個春天。1992年經開區在亦莊地區奠基開建,拉開了北京深化改革的偉大序幕。這一刻,一場深刻的歷史變革正激蕩成勢,一個充滿活力的新的經濟增長極正揚帆起航,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新路正在探索中向前。26年披荊斬棘,26年砥礪前行。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經開區工委會、管委會上下一心、奮力拼搏下,經開區已成為北京市高精尖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首都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的主要平臺,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化綜合產業新城。經開區的規劃事業也在這大改革大發展中書寫了屬于自己的輝煌。
——26年來,經開區規劃始終在“解放思想、銳意創新”上聚焦用力。堅決落實國家和北京市對經開區發展戰略定位,以學習借鑒為先導,以深化改革為抓手,以觀念更新、實踐出新、制度創新推動規劃高起點編制、高標準實施、高質量推進。
注重用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按照國家級經開區“三為主、兩致力、一促進”的發展方針,深入研究新型工業化的科學內涵,認真把握市場經濟、資本運作、社會管理等基本規律,推動規劃理念由外延擴張向內涵集約、由投入推動向創新驅動、由產業開發向創新培育轉變,促進質量變革、效益提擋、動力轉換,推動形成以知識經濟為方向、以高精尖產業為目標、以現代制造業為支撐的發展格局。
注重用新突破提升新效益。堅持調理疏導并重、產學研用齊抓、騰籠換鳥共進,多措并舉最大化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堅持整體規劃、分片實施、分步啟動、滾動開發的精細化管理方式,使規劃能根據外部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提升城市發展適應力;堅持規劃設計主動對接國際標準和慣例,讓外資企業入駐無障礙。一系列的規劃實踐創新有力推動了經開區的發展。
注重用新舉措激發新活力。在招商引資上,堅持占地少、污染少、能耗少、水耗少、物耗少和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五少兩高”政策,確保引進一流項目;在優勢利用上,依托首都政治、經濟、科技、人文等各方面得天獨厚條件,吸納高新技術,吸納跨國司投資,吸納大型骨干企業;在產業布局上,突出產業發展方向和策略的研究,積極優化調整存量,主動培育高端增量,著力打造產業集聚之地、創新集聚之地,領軍企業集聚之地。
今天的經開區已從當初傳統農業區演變成現在集高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四大主導產業于一體的高新之地,走出了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26年來,經開區規劃始終在“產城融合、協調發展”上真抓實干。堅持以產促城、以城促產,統籌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既考慮城市自身發展又注重城鄉區域一體發展,既考慮空間布局又注重把握經濟發展規律,既推動城市發展又尊重本地區的自然、歷史和文化。
在高質量承接上出實招。借助首都科技優勢及自身區位、政策優勢,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動力,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著眼,以承接高新技術為抓手,注重優化產業結構、細化產業配套、深化產業服務,著力將優勢資源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積極構建“兩帶—七片—多中心”的組團網絡式城市模式,推進職住均衡、職住近接,打造地標節點、串聯風貌軸線,建設生態文化走廊,厚植承接潛力,增強產城融合底韻。通過創造宜居宜業環境,創新用人機制,加大公共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實現對中心城人口的疏解和高素質人才吸引。
在內涵式發展上用實勁。著力推進空間一體化,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提高城鄉空間經濟組織化程度;著力推進經濟一體化,積極對接京津冀區域發展,強化合作、依托、帶動關系;著力推進產業一體化,在大眾運輸走廊兩側布置研發功能,在濱水科技中心布置科教功能,在榮華路公建區布置商務行銷功能,讓產業鏈上下游貫通聯結起來,促進產業集聚、布局集中、資源集約。
在廣覆蓋共享上下實功。醫療教育求均衡,按照北京市相關要求落實用地規模,按千人指標框定總量,著眼發展積極提升現有資源,對標先進標準做優新增空間;交通出行求快捷,著力構建快線與慢道有序搭配、干路與支線高度融連、樞紐與站點布置科學的綠色出行、平安出行、便捷出行的交通體系,讓出行更順暢、換乘更方便、體驗更舒適;市政設施求普惠,按照適度超前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強配套規劃,合理預留發展空間,提前預置功能接口,保障人民群眾吃水用電放心、供熱供氣省心、防災減災安心、文體活動舒心。
今天的經開區已經形成了區域協作性強、產城融合度高,各項設施配套齊全、各領域全面協調發展的欣欣向榮之勢。
——26年來,經開區規劃始終在“環境友好、生態和諧”上攻堅破難。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認真處理好人與自然、生產與環境、經濟與社會的關系,確保經開區環境好生態優。
用“綠”裝美城市。高標準構筑經開區生態綠地系統,建設“兩軸三帶”的高速路防護綠軸和沿河綠色生態休閑帶;大力實施綠核放射、綠楔穿插,構筑生態簇城;充分發揮河湖水系與濕地在生態環境、調節城市小氣候等方面的作用,實現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生態水利轉變;積極踐行海綿城市理念,建成流域型調蓄大海綿、街區和片區級中海綿以及大量建設項目內部的小海綿,在促進藍綠生輝的同時提升城市功能。
用“凈”裝靚城市。把原雨污合流的大羊坊溝規劃入地后,建設300米寬的高爾夫球場;搬遷拆除對環境有污染的養牛、養豬場和垃圾場,修復生態環境;要求企業 “三廢”處理與項目設計同步進行、同步完成、同步運行,實現區內污染負增長。
用“清”裝優城市。通過建立再生水系統、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通過科學劃分控制區、合理安排用地,解決居住、產業、公共服務用地之間噪音的交叉干擾;通過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提高地區環境質量;通過發展新興業態、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化、規模化、低碳化發展。
今天的經開區已經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和生態友好型社會,萬元GDP耗能只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0%,污水處理率達到100%,人與自然、人與生態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屹立京華。
——26年來,經開區規劃始終在“遵循規律、健全機制”上凝神聚氣。緊密結合城市建設發展規律,不斷健全完善規劃機制,是這些年經開區規劃健康發展的一條成功之路。
以長遠發展為著眼健全頂層設計機制。根據城市的人口變化、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科學確定開發強度,合理劃定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做到經開區的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滿足后代人需要構成危害”。
以嚴管嚴控為著眼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嚴格落實城市建設指令性、約束性指標,強化控規編制實施的執行力,做到事前把關、事中監督、事后檢查,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以增強服務為著眼健全優化營商機制。統籌各職能部門職能,解決事權交叉重疊、空間規劃“打架”等問題,推進“多規合一”,讓審批更快速、服務更全面、營商環境更優化。
以人民群眾滿意為著眼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確定為規劃重大決策的法定程序,廣開言路,廣聚民智,尊重市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提高規劃的權威性和認同度。
今天的經開區主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強化與3個科學城成果對接,有效促進了城市分工協作。這座生態綠城、科技智城、活力樂城正意氣風發進行在新時代發展之路上。
歲月的奔流從不停歇,奮斗的征程永遠向前。今天榮華路沿線的摩天大樓,見證了拔地而起的經開區風采;涼水河的滔滔河水,回響著敢當時代弄潮兒的奮斗足音;四大主導產業集群的熠熠生輝,展示著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堅定決心。回顧26年經開區規劃實踐,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是我們闊步新征程的基礎和動力,更是我們開創新時代的重要遵循。
做好新時代經開區規劃,必須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經開區沐浴著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春風誕生,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步步發展壯大。當初,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著眼綜合工業園區進行規劃建設,經開區實現了堅實起步。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圍繞塑造現代化科技新城規劃發展,經開區實現了轉型升級的歷史性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經開區聚焦宜居宜業謀規劃,努力向國際一流進發。現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規劃高質量發展新藍圖。實踐告訴我們,只有以黨的理論為指導,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才能確保規劃的正確方向,才有今天經開區發展的偉大成就。
做好新時代經開區規劃,必須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以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為依據,合理規劃土地用途,科學設置規劃條件,是這些年經開區規劃始終遵從的基本法則。這些年實踐中,我們嚴格把控開發強度,讓城市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更好地相適應;合理控制建筑規模,讓城市建設與人民群眾需求更好地相銜接;科學制定工業、居住、市政、綠地等用地比例,讓城市功能與人的全面發展更好地相一致。經開區的實踐告訴我們,讓人民幸福的規劃才是好的規劃。只有不忘初心、堅守初心,站穩人民立場,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規劃指向,才能把經開區現代化建設的宏偉愿景真實地呈現在人民眼前。
做好新時代經開區規劃,必須堅持思想再解放觀念再更新。突出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時代性,是經開區規劃發展的一條主線。26年來,我們瞄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發展前沿,圍繞如何在新型工業化階段中定位經開區發展方向、在全球化過程中把握經開區發展脈絡、在城市化進程中實現經開區“宜業宜居”發展要求等問題,深入開展規劃研究,通過最新規劃理論的借鑒運用,采用實證對比、系統優化等方法,確立了“統籌引導、分區融合”“多心輻射、聯組成軸”“生態產業、智慧園區”等理念,使經開區時代特色、現代特色不斷彰顯,競爭力、影響力持續擴大。實踐證明,只有拓寬全球視野、緊扣時代脈搏,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規劃才能把握規律性、體現時代性、富有創造性,才有今天經開區宜業有活力、宜居有魅力的生動局面。
做好新時代經開區規劃,必須深入把握城市建設發展規律。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運用規律,是經開區規劃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前進的重要保障。26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是核心。只有既要重視物質財富創造、又要重視精神財富創新,讓人民群眾過上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文明生活,城市發展才有意義。堅持因地制宜是前提。只有順應現代城市發展新趨勢,找準現代化城市建設新方向,適應城鄉居民對生產生活生態改善新需求,科學確定城市發展模式和理念,才能使城市發展不偏向不折騰。堅持節約集約是關鍵。只有把城市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結合起來,使節地節水節能等措施落實到各個環節,才能建設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現代化城市。堅持積極穩妥是重點。只有不貪一時之功、圖一時之名,有足夠的歷史耐心,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才能使藍圖變現實。堅持改革創新是根本。只有充分發揮改革創新對城市發展的推動力,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動力,才能釋放城市發展新動能、提升城市發展新活力、創造城市發展新局面。
新時代呼喚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新作為。我們將沿著習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深入領會高質量發展新內涵,堅決貫徹北京新版總規新部署,切實抓住改革開放40周年新契機,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發出的高度自覺謀劃經開區發展未來,以更堅決的態度、更寬廣的視野落實經開區戰略定位,著力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奮力打造引航國際的“三區一城一陣地”。
(作者:李江棋,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經濟開發區分局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