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到《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針對如何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本期中經論壇特邀參加兩會的三位政協委員進行深入討論。
主持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改善生態等重要任務,迫切需要加快科技進步。當前,應如何破解農業科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陳萌山:創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要求,提供更多現代農業所需要的、符合國情的技術供給。對此,農業創新的科研部門,要通過組織科研的創新,進行協同重組,做到“三個面向”:即科研任務的確定、科研團隊的組建、科研方向的定位,必須要面向農業生產的需求、面向農業主戰場、面向國際科技前沿,以此來提高我國農業的競爭能力。
要打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要求科研部門緊密地貼近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創造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地的技術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要把農業推廣部門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吸納進來,通過各種培訓、示范,來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農民。這不僅有助于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同時也有助解決農村將來“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的問題。
李成貴:我國一直高度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目前,農業技術推廣力量是“一主多元”,即以政府主辦的公益性推廣機構為主,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多個主體為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科研和推廣“兩張皮”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效率、整合資源?我認為,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應形成鏈條,即科學家提供價值,政府和第三方整合價值,企業和市場去放大價值,這樣才能更有活力。科研單位的科研人員應該分流,比較適合做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應該在管理考核上制定一些特殊政策。另外,在技術和服務推廣應用方面,要鼓勵企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劉東生:技術推廣,是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科研和推廣“兩張皮”的問題,要求科學家在做創新成果的時候,應該把成果能否轉化、如何轉化、轉化的經濟可能性,包含在科學研究里面。此外,要加大改革力度,確保對技術推廣到位、到點、到田、到戶。要引進激勵機制、引進市場機制,把一部分技術讓渡給企業,跟生產經營主體結合起來。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