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孫太利(左二)、武獻華(右二)和孫潔(右一)3位全國政協委員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兩會之夜”訪談節目。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軼辰攝
3月13日,中國經濟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節目“中經兩會之夜”欄目迎來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天津市委副主委、慶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太利;全國政協委員、東北財經大學教授武獻華;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三位嘉賓,共同探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健康發展之路”。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在全國500強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據226席,創造了全國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就業崗位和一半以上的稅收。我國個體工商戶達到6579.3萬戶,為解決就業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非公經濟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孫潔委員說。
武獻華委員認為,非公經濟現在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在解決就業、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黨和政府對非公經濟一直以來都是支持的態度,它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給非公經濟及其經營者提出了新要求。我們要主動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調整優化企業的產品、技術和組織結構,推動企業向高質量發展。”孫太利委員說。
近年來,非公經濟迎來了快速發展,但仍然面臨企業負擔重等發展問題。“目前來看,我們‘五險一金’和其他稅收負擔還比較重,造成企業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從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有必要降低‘五險一金’的費率。”孫潔委員建議,政府還要加大企業在民生方面支出的稅收優惠力度。
當前,一些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存在著某些困難,比如企業稅費負擔比較重,銀行貸款的利息比較高,成本高、原材料貴、效益低、利潤薄,部分企業“脫實向虛”傾向突出,不利于實體經濟回歸。“從公平競爭和市場經濟的要求來看,應當給民營企業繼續減稅降費,營造更加公平的營商環境。”武獻華委員說。
孫太利委員認為,政府部門應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同時從稅費方面給非公經濟減負,這樣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促進企業轉型,從創新上提質,改善經營效益。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形成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銷售鏈的融合,助推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新時代必須要研究轉型,非公經濟要進一步發展面臨著三個出路。”孫太利委員認為,第一條路是轉型升級,比如消費升級就給非公經濟帶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第二條路是“走出去”,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果走不出去,質量也提升不了;第三條路是被淘汰。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全球共識,更多企業開始選擇“走出去”,這是非公經濟謀發展的一條新出路。“民營企業‘走出去’是解決企業創新發展、企業升級的一個重要途徑。”武獻華委員說,民營企業“走出去”要明確企業自身所處的階段和優勢劣勢,綜合研判決策。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民營企業“走出去”還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包括局部地區政局動蕩、匯率風險等,這些都是一家企業無法掌控的。孫潔委員建議盡快搭建國家級的“一帶一路”風險管理平臺,提供服務于企業“走出去”的各種風險提示。
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現在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已經達到8000美元以上,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人民群眾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已經到了一個新起點,人們在住房、醫療、出行、教育等諸多方面都追求高質量。
“非公經濟除了過去的制造業以外,可以發展新興的業態,主動地參與到包括服務業、養老產業和健康產業中去。”孫潔委員說,非公經濟參與介入這些產業的時候,希望政府采取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非公經濟往這方面發展,以便更好地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軼辰)
觀看更多的中經兩會訪談視頻請掃二維碼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