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三大變革在高質量發展中各自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如何理清三大變革之間的關系?如何推進這三大變革?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采訪。
質量變革是主體
高質量是經濟發展的基本目標,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質量不高,所以加快提升供給質量,促進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升級,已成為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
立足高質量發展,高鐵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亮麗名片。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介紹,我國鐵路電氣化率、復線率分別達到68.2%、56.5%,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鐵路技術裝備實現升級換代。國際鐵路聯盟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中國鐵路各項安全指標好于世界其他主要國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鐵路。
全國政協委員、浦東新區副區長李國華表示,幾年來,浦東就是把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作為工業轉型的主線來做,經歷了從量到質轉變的過程,今年浦東將實現年生產總值達萬億元。
品質帶來效益。“可以說,小到一杯牛奶,大到整個國家,品質都是根本。”全國人大代表、伊利集團質量檢測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表示,伊利集團全面啟動了“質量領先戰略”,樹立了“伊利即品質”的信條。通過生產高品質的產品,伊利贏得了大家的信賴,也帶動銷量節節攀升。
效率變革是重點
效率是經濟發展的永恒追求。經濟增長中的低效率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是我國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的重要表現。
李國華委員說,“上海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198企業’,因為上海總共有198平方公里的歷史遺留工業用地,位于規劃產業區和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區域內的企業被稱為‘198企業’。它們在改革開放初期蓬勃出現,但隨著時代發展,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特征也日益顯現。在浦東光是合慶鎮就有1200家‘198企業’。對此,浦東進行集中清退和淘汰。”李國華委員表示,效率變革中要做好加法、減法和乘法。清退淘汰“198企業”就是做減法,加法是發展如商飛那樣的新興產業企業,乘法就是做好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新有表示,效率變革,是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才資源的有效融合,提升生產效率、協同效率等。
“有兩個效率變革的典型例子。一個是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工程,該工程由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來承擔,推動全社會包括國內外優勢企業來解決這項共性技術,目前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如果沒有這樣的創新中心,讓企業還按照原來的方式來研發,那么可能需要的時間更長。”陳新有代表說,第二個例子是以四川成飛集團等為代表的核心企業,在服務國防建設、軍民融合等工作中,推動社會企業并培育社會企業加入研制隊伍中,形成“小核心大協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推動效率變革就是要填平各種低效率洼地,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一個穩固的基礎。”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認為。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推動效率變革的基本視角。成都在大力優化城市發展布局特別是產業發展布局中,就堅持了發展產業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轉移出去一些勞動密集型、科技含量不高的產業,按照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科技含量高、質量效益好、發展可持續的路徑來發展產業。
動力變革是關鍵
動力變革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的前提條件。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三大變革”,就是要以動力變革來推動效率變革,進而促進質量變革。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科技廳廳長張震宇表示,河南圍繞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省創新體系建設。現已明確提出要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對科技管理制度改革等提出明確要求,并下決心砍掉有礙于釋放創新活力的繁文縟節。今年將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創新“放管服”改革,深化財政科技計劃和資金管理改革,改革涉企科技資金使用方式,安排專項資金對企業研發費用按一定比例進行補助,推動企業建立研發投入預算管理制度,引導社會資本有計劃、持續性地加大研發投入。
創新真正成為動力變革的有力支撐,還需要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全國人大代表、聯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建議,建立以企業牽頭,科研機構、工程設計單位共同參與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聯盟;設立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平臺公司,由專業團隊管理和運作,在輸出成果上按市場規則設計好技術方、投資方和運營方利益共享機制,并配套設立引導基金。相關部門應引導創新資源與地方產業匹配和銜接,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轉化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瑾 黃 鑫)
系列文章:
做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篇大文章
產業體系如何加強協同創新
市場體系如何做到開放有序
收入分配如何兼顧效率公平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新格局
全面開放如何邁向更高層次
著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著眼長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更多報道詳見: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