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6日訊(記者 許凌 專欄)《中國制造2025》是國家提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是促進協調發展,構建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的重大舉措。“吳忠市是西北地區唯一獲國家工信部批復的‘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如何擔當起這個西北‘唯一’,我們肩上壓力巨大!”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吳忠市市長喜清江表情凝重。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吳忠市市長喜清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許凌攝
喜清江表示,吳忠市與西北眾多城市一樣,欠發達,底子薄,其經濟結構的基礎條件是客觀實在,盡管前些年一路拼殺,但還是感覺路數不夠清晰,近兩年,吳忠調整思路,向全面實施品質革命邁開了步伐。
一是堅持目標引領。實施“1234”發展戰略。聚焦1個核心目標,即打造西部地區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標桿城市;建設2大平臺(打造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開放合作平臺和承接東部地區制造業產業轉移平臺),構建“3+X”產業體系(以健康食品、高端裝備、現代紡織三大產業為主導,重點發展智能控制閥、汽車軸承、富硒食品、枸杞深加工、高端乳品、植物印染、特色服裝等行業;“X”是改造提升有色金屬、能源化工等一批傳統制造業,培育發展一批新業態和生產性服務業),形成4個示范(承接制造業產業轉移示范區、西部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示范區、機制改革創新示范區、產業脫貧攻堅示范區)。
二是堅持產業先行。近幾年,吳忠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健康食品、裝備制造、現代紡織三大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培育了一批吳忠儀表、寧夏伊利乳業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力爭到2020年,全市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
三是堅持創新驅動。吳忠市工業創新步伐比較扎實,比如法福來食品、眾方生物等企業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硒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簽訂了25項技術研發和19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力爭到2020年,全社會R&D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1%,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