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6日訊(經濟雜志記者 黃芳芳 專欄)今年年初熱映的電影《無問西東》,也勾起了教育界的回憶。1938年,受戰亂影響,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從長沙繼續西遷,在云南昆明成立了西南聯合大學。在教育史上,西南聯合大學“逃難式”的辦學堅持了8年之久,培養出一大批知名學者。
當時,西遷的北平學府還有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因為戰亂,它們又從西安遷往陜南,后改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西北聯大”)。1938年,西北聯大改組為國立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師范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和國立西北醫學院五所獨立的國立大學。在中國的教育史上,西北聯大存續的時間不過1年,所以很少為人所知。
“西北師范大學就是從西北聯大分出來的大學,后來就留在了蘭州。”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師范大學校長劉仲奎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抗戰勝利以后,一些學校就扎根西部。這對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對整個中國高等教育版圖的布局,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若不是西北聯大搬家式的辦學,現在西部地區的教育資源會更短缺。”
培養留得下、干得好的高層次人才
西部地區的人才“東南飛”的現象由來已久。劉仲奎委員認為,人才的流動是正常的,但流出與流入之間應該維持在一個平衡點上。如果一個地方人才過多地流出,會對該地區產生重要影響。
關于人才的流動,劉仲奎委員經過多次調研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2015年11月,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決定統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在“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伴隨著博士點的申報和學科評估工作的開展,東部地區高校對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大。“東部高校培養的學生去西部工作的意愿不強。而在東部地區上大學的西部生源的學生,返回西部工作的意愿也很小。反之,在西部高校培養的學生留在西部工作的可能性較大。”
然而,當前西部地區面臨的主要任務是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到2020年,我國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這一目標,西部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都需要一大批人才。
“這些人才從哪兒來?”劉仲奎委員表示,如果將上述兩件事聯系在一起,就不難發現,西部建設所需人才應該在西部培養。
“我們都知道東部地區培養的人才水平高,但如果他們不來西部工作或創業,跟西部有什么關系呢?”當下西部地區若引進一個人才,給予他的工資報酬、生活待遇,要高于上海、廣州等城市,如此一來成本過高。劉仲奎認為,解決西部人才問題的秘方在于培養和穩定。他建議,在嚴格管控,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擴大西部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標,西部高校能夠培養更多的適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高層次人才。
同時,他建議,國家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設立西部專項或“西部學者項目”人才支持計劃,單列指標評審。設定一定的在西部工作的年限,同時規定西部專項人才支持計劃只在西部有效。一方面,鼓勵和穩定西部高校高層次人才,并通過他們穩定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可吸引東部地區高層次人才到西部工作。
讓教師成為全社會都羨慕的職業
“在西部,有若干年教齡,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其他地區向他拋出橄欖枝時,他可能會離開。”劉仲奎委員感慨地說。根源在于西部不少農村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各方面生活條件較差。
如何讓人才真正穩定下來?劉仲奎委員認為,如果能夠切實改善教師在西部農村、少數民族地區的工作條件、生活學習條件,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他們會留在西部。如果能夠落實近期中央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讓教師這一職業成為全社會所羨慕的職業,屆時教師隊伍的穩定和教學水平的提升,以及人才培養的質量會大幅提高。
“目前,我們主要從學生的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愛國教育等方面做工作,希望他們畢業后能留在西部。”他希望,國家支持西部各省區重點建設一所高水平師范大學。并建議從政策和資金上加大支持力度,支持西部省屬師范大學的學科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其實,西部地區有很多優勢資源。劉仲奎告訴記者,除了大漠,甘肅還有震撼人心的戈壁。甘肅省是一個狹長的地帶,從天水到敦煌,散落著很多歷史文化的遺址,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以及絲綢之路沿線的文明歷史。很多藝術家、學者都被西部文化所吸引,并通過潛心鉆研,將西部汲取的靈感融入他們的藝術作品中。“西部有很多寶貴資源,值得有事業心、喜歡文化的有志者去挖掘和研究。而這正是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之一。”
“作為新委員,在未來的五年里,我會繼續關注西部教育發展,特別是人才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如果沒有人才,給再多的資金、項目,都是空談。“只有在西部地區培養一批,穩定一批,讓人才隊伍‘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未來西部的發展才更有希望。”劉仲奎說。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