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5日訊(記者 許凌 專欄)“石嘴山市是典型的資源型老工業城市,依重依能的產業結構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對石嘴山而言搞新舊動能轉換,避免掉進‘騰籠空鳥’的誤區”,全國人大代表、石嘴山市市長李郁華說:動能轉換不是隨便跟風逐潮的事,說是要“騰籠換鳥”,弄不好就成了“麻雀”換“烏鴉”。
全國人大代表、石嘴山市市長李郁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許凌攝
近兩年,石嘴山本著實現“兩個轉變”,即推動石嘴山由全區工業的“搖籃”向科技創新的“搖籃”轉變,由工礦時代向生態時代轉變。以創新驅動為根本,堅持“兩手抓”。
做好“騰籠”的文章。通過兼并重組、“破”“立”并舉等措施,倒逼落后產能淘汰、“僵尸企業”退出、低效企業轉型轉產,實現“優二進三”發展。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辦法,2017年,我們加快推動企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41家,清理閑置土地7975畝,淘汰落后產能6.3萬噸,退出煤炭產能525萬噸,為新動能培育騰出了充足的空間。
怎樣抓好“孵鳥”、“育鳥”?石嘴山分三步走。第一、突出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實施科技創新“雙倍增”行動計劃,建設科技創新園,支持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增強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和支撐力。2017年,我們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國家級創新創業孵化器6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5件,增長47%,增幅居全區第一。第二、突出創新人才支撐。積極培養本土企業家、本土人才,制定符合具體實際、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政策措施,大力引進科技領軍人才、高端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團隊,努力打造具有區域帶動力的人才高地。第三、突出創新企業培育。實施企業成長培育行動計劃,建立科技型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集群梯次培育機制,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形成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良性發展格局,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8年,我們要培育科技型初創企業50家以上,新增市場主體1萬戶以上。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