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2日訊(記者 祝惠春 專欄)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華菱鋼鐵集團董事長曹志強接受記者采訪表示,應優化鐵礦石貿易定價機制,以我國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為契機,持續提高鐵礦石期貨價格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代表性,推動我國鐵礦石期貨成為國內外產業客戶貿易定價基準,促進鋼鐵行業平穩發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消費國,2017年中國進口鐵礦石10.75億噸,占全球海運鐵礦石貿易量的75%以上,但我國在鐵礦石定價方面一直缺乏與消費地位相匹配的影響力。“目前我國鋼廠鐵礦石使用中90%是進口礦,其中70%以上是長協礦。普氏指數2008年進入鐵礦石市場并成為貿易定價主導,我國鋼廠被迫接受普氏價格。” 曹志強說。
在曹志強看來,被迫接受的“普氏定價”存在著明顯弊端:編制方法論存在漏洞,普氏指數采用每天的收市價做為一天價格的依據,其價格代表收市時的價格,但不能衡量每天全部成交的價格水平;普氏工作人員每天獲得鐵礦石價格的樣本較少、代表性不強,有時一個小樣本價格就能決定大市場,導致其價格走勢與真實的市場產生偏離,呈現“快漲慢跌”的特點,為行業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不利于國際貿易順暢開展。
國際市場上,在原油、金屬、玉米、小麥等多個大宗商品領域,期貨價格已成為國際貿易定價的重要參考。而目前鐵礦石貿易以普氏指數定價為主導,被全球認可的期貨衍生品價格基準尚未形成。
為此,曹志強呼吁,應分步逐漸完善鐵礦石定價體系。“首先,推進混合指數定價,以彌補普氏指數單一定價模式的缺陷;其次,在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后,持續推進鐵礦石期貨合約連續化,并最終依照國際慣例,推動以鐵礦石期貨合約月度成交均價作為鐵礦石國際貿易月度定價依據 。”
我國鐵礦石期貨自2013年10月上市以來,市場運行穩健有序,市場規模、流動性較好,產業客戶積極參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普氏指數“快漲慢跌”的情況,具備了作為鐵礦石貿易定價基準的先決條件。一方面,我國鐵礦石期貨市場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鐵礦石衍生品市場。2017年鐵礦期貨單邊累積成交3.29億手,折合現貨328.74億噸。同時,鐵礦石期貨市場的客戶結構較穩定,產業客戶參與積極,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的產業客戶累積達1099家,前10大國內鋼鐵企業中有7家參與了套期保值操作。另一方面,鐵礦石期貨價格跟隨現貨價格同步波動,基差穩定。鐵礦石期貨價格緊跟現貨價格走勢,兩者變動趨勢基本一致,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和鐵礦石港口現貨價格以及普氏指數的相關性都高達0.95以上。此外,鐵礦石期現貨基差一直較為穩定,大部分時間都維持在50-70元/噸的水平。與其他的鐵礦石衍生品市場不同,我國鐵礦石期貨采取實物交割方式,多年來實物交割順暢,期現貨價格在合約到期前能夠有效收斂。
但是,目前我國鐵礦石期貨的影響還更多的局限在國內,要成為國際貿易價格參考,鐵礦石期貨還要走出國門,吸引全球客戶參與。“目前,我國鐵礦石期貨市場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鐵礦石衍生品市場,但因尚未實現國際化,國際礦山和投資者不能參與到鐵礦石期貨交易,使其目前不接受直接參照我國鐵礦石期貨價格進行鐵礦石定價。” 曹志強表示。
據悉,大商所多年來持續推進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工作,并在今年實現突破。2月2月,證監會發布通知,批準鐵礦石期貨作為境內特定品種,允許引入境外交易者。目前,大商所已經就國際化規則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國際化方案、技術系統升級基本完成,市場各方準備工作有序開展。
曹志強指出,鐵礦石期貨國際化以后,鐵礦石期貨市場的規模和產業客戶數會更大,產業客戶利用鐵礦石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積極性會逐步增加,期貨價格更能反應全球現貨市場的供需和價格水平,更有利于現貨市場參照期貨價格進行定價和結算。“只有鐵礦石期貨市場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提高境內期貨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才能推動形成全球公認的鐵礦石國際定價基準,服務國際貿易發展。”他說。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