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9日訊(記者 韓秉志 專欄)全國政協委員,遼寧何氏醫學院、何氏眼科院長何偉建議,針對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高,且呈低齡化的趨勢,應調整醫保結構,將青少年眼健康預防納入醫保。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何氏醫學院、何氏眼科院長何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秉志攝
何偉委員指出,未成年人患者每年的近視程度均加重,嚴重者甚至以50-150度的速度增加,而視力下降又可以引發多種眼科疾病。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防治工作面臨著比西方國家更為嚴峻的形勢。可以說,我國正面臨著嚴重的視覺健康危機。
“視覺健康危機會增加老百姓的醫療成本,影響國人的勞動能力和生命質量。青少年近視患病率居高不下甚至持續上漲,會降低我國將來的人口素質與國民健康素質,對社會經濟乃至國防安全也會產生‘拖后腿效應’。”何偉委員說。
何偉委員認為,青少年視力缺陷已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造成此現狀的原因在于:公共教育“盲化”,國民普遍缺乏基本的視力健康知識;預防保健“虛化”,視覺健康相關預防保健措施形同虛設;衛生管理部門重治病、輕預防,未將視覺健康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圍,未納入醫保等。
對此,何偉委員建議,調整醫保結構,真正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將青少年眼健康預防納入醫保范圍,人人擁有眼健康保險,實現多方共贏。
一是調整醫保結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實現整體的視覺健康目標。
“預防可以有效降低國家在醫療上的投入,可以減少治病成本進而增加人民效益。20多年來,我們免費篩查180萬人,早期發現眼疾患者19.3萬人。為一人做篩查只需投入31元,但早期發現一位眼病患者,避免致盲,至少能為患者節省5000元以上的手術費。國外的研究表明,在預防上投入1元錢,能節省醫療花費8元錢。”何偉委員說。
二是將屈光不正的治療納入醫保,開展青少年驗光配鏡扶貧工作。目前,在眼科門診就醫的病人中,真正需要通過手術、藥物干預者只占4%-5%,而更多的是功能性眼病。從專業的角度,應把視光檢查、視功能的檢查和訓練、屈光不正的治療與矯正納入醫保范圍。
“就最常見的屈光不正來說,目前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還是佩戴眼鏡。驗光配鏡本是醫療行為,配鏡理應納入醫保范圍,這在發達國家已經基本實現。但目前我國醫保不包括驗光、配鏡,所以多數醫院未開展配鏡服務,患者多數選擇去眼鏡店。規范的眼鏡店還可以由正規驗光師出具配鏡處方,而多數眼鏡店沒有醫學驗配的資質,導致患者因為欠矯或過矯,對眼健康造成傷害。我們建議應該將驗光、配鏡納入醫保范疇,選擇操作規范的醫院、眼鏡店作為指定單位,凡是在指定單位驗光、配鏡,可以給予一定比例的報銷。同時,應設立專項資金,免費為貧困青少年提供配鏡服務。”何偉委員說。
“個人的定期檢查是目前絕大多數青少年了解眼健康情況的唯一渠道。然而由于青少年眼健康預防意識薄弱,家長眼健康意識不強,能夠進行眼健康定期檢查的青少年實在是少之又少。為了有效地開展青少年眼健康預防工作,為了鼓勵家長為青少年進行眼健康的定期檢查,我們建議,應將青少年眼健康預防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以促進青少年眼健康預防工作的有效落實。”何偉委員說。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