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6日訊(記者 魏金金 專欄)加強文物保護能力建設,是新時代文物保護的重點工作。在3月4日的政協小組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部主任潘路,表示,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僅有悠久的千年文化和遺產是不夠的,還要有更加深入的文物科學認知和技術保護應用。對于中小博物館,今后要進一步加強科學儀器設備應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里的兵馬俑引觀眾圍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 攝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那時我們經常談到敦煌在中國,但敦煌的研究在國外,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現在已經有底氣說敦煌的研究是以國內為主”。潘路談到,這樣令人欣喜的改變背后,其最主要的原因要歸于我們在文物科學研究方面的進步。上世紀80年代,在對敦煌的環境進行監測的時候,我們與日本、美國、加拿大的合作是非常被動的,在敦煌做的檢測數據往往要拿到他們國內進行數據處理,然后再把數據反饋給我們。但是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完成。2015年、2016年,在與法國、英國進行文化交流的時候,他們的文保單位對我們的技術處理與研究成果已經非常認可。“科學進步以后,當我們要和國際對話時,也要做足功課,加強對文物科學的研究”潘路如是說。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7年6月,國家文物局印發了《關于加強“十三五”文物科技工作的意見》,提出將開展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包括強化應用基礎研究,推進預防性保護技術創新,構建文物保護修復綜合技術體系,建立現代信息技術應用體系,著力推進文物保護裝備升級及應用,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加強科技成果推廣示范等內容。潘路坦言,到目前為止,很多中小博物館在文物保護方面還是非常落后,他建議,今后在文保領域要加強應用科學儀器設備,積極引進先進儀器。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