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5日訊(記者 楊淼 專欄)今日8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北側舉行。3位來自陜西、貴州、江西的基層一線代表,介紹了脫貧攻堅、產業轉型給家鄉帶來的變化,為當地脫貧攻堅成果點贊。
陜西鞏保雄代表:村民人均年收入過2萬 生活一片向好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黨支部書記鞏保雄。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黨支部書記鞏保雄向在場媒體匯報了當地脫貧成果。“曾經我們村生活困難,吃不飽,穿不暖,甚至幾個月也吃不上一頓肉。” 鞏保雄說,“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通上了自來水,用上了天然氣,家家戶戶在鎮上都住上了樓房,辦起了養殖場,辦起了兔場,還成立了鄉村文化旅游公司。”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7年梁家河村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鞏保雄代表還感慨道,現在村民能在鄉鎮買得起樓房,開得起小汽車,老人有了養老金,小孩子們都可以上學了。
鞏保雄代表說:“我們村現在變化很大,山變綠了,環境變好了,產業也發展了,村集體壯大了,村民富裕了,老百姓生活更好了。
貴州楊昌芹代表:深挖當地特色資源 助村民脫貧致富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農民,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昌芹。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農民,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昌芹是本場“代表通道”采訪中年齡最小的人大代表,也是此次貴州團最年輕的人大代表,她身著民族服飾、拿著竹編水杯亮相“代表通道”,讓人眼前一亮。
據她介紹,她雖年紀不大,但卻從事竹編工藝已有十年,一路從學徒成長為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的傳承人。
楊昌芹說:“我通過自己的技藝帶動周邊二十幾位鄉親脫貧致富。” 她拿出了一個自己親手制作的竹編水杯說道:“我手中的這個杯子雖然看著很普通,卻是我們農民實現脫貧致富的工具。通過竹藝的培訓,手拿鋤頭的農民就能編織工藝品,就能從這個竹編水杯獲取100元的收益。楊昌芹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赤水,她們的竹工藝品賣得更好了,80%的人住上了小洋樓,60%的人更是開上了汽車。
楊昌芹表示,在少數民族地區,如果要幫扶少數民族農村脫貧致富,必須深入挖掘當地的傳統文化和特色資源,這遠比直接給予資金幫扶更有意義。據她介紹,為了幫助當地鄉親們脫貧致富,她還辦起了培訓班,使得赤水市80萬畝雜竹有了用武之地。通過竹藝的培訓,手拿鋤頭的農民就能編織工藝品,就能從這個竹編水杯獲取100元的收益。
江西左香云代表:革命老區貧困山村人民“糍粑越打越黏 日子越過越甜”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村民左香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據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村民左香云介紹,在革命老區江西井岡山,過去的貧困山村如今面貌煥然一新。
他說:“這兩年來,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我們村搞起了黃桃和茶葉基地,家家戶戶開起了農家樂,2016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2017年接待游客近22萬人次,相比前一年數量翻番,老百姓收入也翻番。”據他介紹,2017年茅坪鄉神山村還被評為江西省4A級旅游景區。
在他看來,下一步要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關鍵在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大力發展產業。他說:“現如今井岡山在發展庭院經濟,如今的神山村,黃桃種在房前屋后,伸手就可以摘到桃子吃。”
他用一句話總結了如今神山村的生活:“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過越甜。”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