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去產能扎實推進
2017年是鋼鐵去產能的攻堅之年。全年我國共化解粗鋼產能5000萬噸以上,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4億噸“地條鋼”產能全面出清,從根本上扭轉了“劣幣驅逐良幣”局面。
鋼鐵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者,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推進去產能,在兩年時間內就化解逾1.15億噸鋼鐵產能,并徹底取締“地條鋼”,市場環境得以明顯改善,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有效緩解,優勢產能得到發揮,行業效益明顯好轉。
改革就要勇啃硬骨頭。中國鋼鐵去產能力度大、舉措實、效果好,不僅推動了本國產業的向好發展,也為全球化解過剩產能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經驗,成果惠及全球鋼鐵產業。 (周 雷)
切實減輕企業個人負擔
2017年,我國加大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力度,通過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收費項目再減少一半以上,切實減輕了企業和個人負擔,進一步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了口岸以外邊防檢查監護費、環境監測服務費、設備監理單位資格評審費等12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停征了地質成果資料費、植物新品種保護權收費、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費等23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2017年6月底,財政部在門戶網站集中公布了中央和省兩級收費目錄清單,打造全國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張網”。“一張網”之外的收費項目一律不得執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拒絕繳納并向有關部門舉報。 (董碧娟)
鐵路建設投資力度加大
2017年,我國加大投資補短板,持續加大鐵路建設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建設力度,全國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10.4億元。這是我國鐵路投資連續第4年超過8000億元。投產新線3038公里,“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運營,特別是蘭州到重慶的蘭渝鐵路、西安到成都的西成高鐵、重慶到貴陽的渝貴鐵路等線路陸續開通,西部地區的客運能力顯著提升。目前,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5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近2.4萬公里。
日益完善的鐵路網,不僅顯著改善了人們的出行條件,而且正在實現從“走得了”到“走得快”再到“走得好”的轉型升級,更好地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熊 麗)
煤炭優質產能有效釋放
煤炭業整體效益回升是2017年煤炭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究其原因,除宏觀經濟向好對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形成支撐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推進功不可沒。2017年,我國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2.5億噸,大幅超出年初確定的1.5億噸目標。
過去兩年,我國共化解煤炭過剩產能4.4億噸,煤炭去產能任務有望在今年基本完成。去產能的有效推進讓優質產能得到了有效釋放,煤炭供需趨向平穩,煤價回歸理性,“瘦身健體”帶來了業績的持續改善。但成績亮眼的同時,煤炭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十分突出,行業轉型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顧 陽)
消除整體貧困更進一步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貧困人口減少1289萬,超額完成了去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減貧1000萬人的任務,意義重大。
經過多年的減貧工作,比較容易脫貧的都已經脫貧了,現在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剩余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石山區、深山區、極端干旱山區、高寒陰濕地區,發展脫貧產業難度極大。解決這些人的貧困問題,成本更高,難度更大。在這種情況下,2017年我國貧困人口進一步減少1289萬人,成績來之不易。可以說,我們離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更近一步。 (黃俊毅)
交通運輸行業多點突破
2017年,全國累計完成公路水運建設投資2.27萬億元,超額完成1.8萬億元的年度預期目標,促投資、促消費、穩增長效果明顯。
加大公路水運建設投資,進一步完善了我國交通路網,對于加強人財物交流、推動資源要素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合理流動、促進解決就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多點突破。快件運輸量持續增長,高速交通方式發展迅速,多式聯運高速增長,綠色交通深入人心。交通建設方式、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物流成本明顯下降,為轉向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齊 慧)
煤電有序發展成效初顯
2017年,我國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超額完成化解煤電過剩產能目標任務。
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以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提高煤電行業效率,優化能源結構,為清潔能源發展騰出空間的目標任務。2017年國家能源局對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統籌推進、綜合施策,既嚴控新增、清理違規,又要淘汰落后、轉型升級,在調結構的同時更加注重轉型升級,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工作的有效推進不僅促進了火電利用小時數提升,而且提高了煤電行業效率,同時還促進了煤電有序發展。
(王軼辰)
脫貧攻堅打贏了硬仗
2017年,我國順利完成340.05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對22個有搬遷任務省份開展全覆蓋的常態化稽查,及時推動問題整改。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則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我國在全面推進脫貧攻堅的同時,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地區的貧困群眾,加大力度實施易地搬遷工程。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我國堅持工程建設和后續脫貧“兩手抓”,加大以工代賑投入力度,支持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幫助貧困群眾既要“挪窮窩”,更要“換窮業”“拔窮根”,從根本上解決其穩定脫貧問題。 (熊 麗)
水利工程助力生態建設
2017年,新開工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16項,超額完成《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年度任務。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對水資源支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水利設施薄弱仍是明顯掣肘。集中力量有序推進一批全局性、戰略性重大水利工程,特別是在中西部嚴重缺水地區建設一批重大調水和飲水安全工程、大型水庫和節水灌溉骨干渠網,十分必要。這16項重大水利工程建好后,還要建立政府和市場有機結合的機制,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工程建設和管理。要統籌使用稅費、價格等改革措施促進節水增效,加強終端配套設施建設,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后盾。
“十三五”期間,納入規劃建設的重大水利工程共有172項,項目全部完成后,將使我國骨干水利設施體系顯著加強。(喬金亮)
不折不扣完成棚改重任
2017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609萬套,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是對人民群眾的鄭重承諾,必須不折不扣確保完成。2017年,國務院有關部門及時下達中央補助資金,各地加快落實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棚戶區改造貸款,為加快棚改進度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各地依法依規控制棚戶區改造成本,科學規劃騰空土地,確保按合同約定及時償還貸款,并繼續提高房地產庫存量大的城市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此外,在推進棚戶區改造中,各地結合城市規劃、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程等要求,重視維護城市傳統風貌特色,加快配套設施建設,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安全。 (王軼辰)
專項扶貧資金持續加力
2017年,我國大力支持脫貧攻堅。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30.3%,農業、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資金同步加大對貧困地區投入力度。我國將貧困縣財政涉農資金整合試點推廣到全部貧困縣。2017年,貧困縣整合財政涉農資金2956億元,比上年增加26%。
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是脫貧攻堅戰的“保障錢”,一分一厘都要用到“刀刃上”。2017年,我國進一步強化資金規范管理和監督檢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斷深入,階段性減貧任務超額完成。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于2017年組織開展了財政扶貧資金專項檢查,檢查覆蓋22個省區市的874個區縣,涉及各級扶貧資金484.5億元。(董碧娟)
預算內投資用出真效果
中央預算內投資是中央政府每年建設性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等短板領域,對于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為5076億元,當年10月份就全部下達完畢,對于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薄弱環節、擴大有效投資,起到了積極帶動作用。
為提高中央預算內投資的資金使用效率,國務院辦公廳對各地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開展了多次調研督查,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出臺了《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日常監管實施辦法(試行)》,加強預算內投資計劃的綜合動態監管,確保每一筆錢都花在明處、用出實效。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