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日訊(記者 徐紅)2月28日,《中國地理國情藍皮書(2017版)》在京發布。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以藍皮書形式將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進行出版,在我國尚屬首次。
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策劃出版的該藍皮書,旨在為國家和地方提供一套客觀、科學的數據和分析結果。藍皮書著眼于普查成果應用社會化,全書圍繞資源、生態、公共服務、區域經濟、城市發展等重大國計民生主題,以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數據為基礎,融合社會經濟數據,建立科學可靠的地理國情統計分析方法,形成反映我國地理國情總體狀況的指標體系,并從地理空間的視角,系統地描述了我國地表自然資源稟賦與利用、地表生態格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空間分布整體狀況;對比了地域之間差異,在宏觀尺度上反映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及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的耦合程度。
藍皮書通過文字,輔以統計圖表和專題地圖等形式,對分析結果進行省域之間、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地理網格之間、地形單元之間等進行比較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評價,綜合反映地理國情的空間分布特征。
例如,就城市發展空間格局而言,在當前城市化快速發展過程中,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人口和經濟集聚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病問題等日益突出。基于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數據,該書圍繞地表利用經濟效益、交通基礎設施配置、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生態空間和居住環境幾方面,從地理、空間的角度分析與不同規模城市發展建設相關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間分布與配置、空間關系和地域差異等,為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信息。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從藍皮書上可以看到,雖然過去幾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有了一定成效,部分區域生態質量趨穩,但是全國地表生態格局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本書基于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結合統計、環保等部門專題數據,從生態狀況、生態壓力、生態保護的角度,通過定量分析,揭示地表生態空間分布特征,為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提供決策依據。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家王家耀在會上表示,藍皮書具有很好的可讀性,并且運用了統計分析與數據挖掘的先進方法,發現和解釋了與地理國情相關的規律,得出許多有益的結論。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程鵬飛表示,該書系統地反映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統計分析的成果,可為優化國土空間、建設生態文明、實施發展戰略等提供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也可為各級政府部門掌握國情、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宏觀決策提供地理信息方面的參考材料;同時,對各管理、科研、設計、教學等單位來說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