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由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規律所決定的。
從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來看,過去一度依賴勞動力、資本、資源和外部市場擴張支撐的增長方式面臨拐點,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適應科技的新變化、人民的新需要。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經濟發展是一個由不平衡到平衡,由低水平平衡到高水平平衡的發展過程。解決經濟社會體系出現的新的不平衡、不充分,本身就是培育增長新動力、提高發展質量的過程。另外,從國際經驗教訓來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一個共同特征是實現了發展由量到質的轉型。如果實現不了高質量發展,就會徘徊不前甚至倒退。即使是成功轉型的國家,經濟發展也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不是線性的上升,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質量發展、如何轉向高質量發展?這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出回答,我認為需要著力處理好以下五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供給和需求的關系。供需關系,是經濟運行中的基本關系,主要矛盾的變化,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由于供給和需求都發生了變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而尋求新的平衡。居民的需求內涵大大擴展,需求層次不斷提升,對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對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需求都不斷增加,但現有的供給體系還不能充分滿足這些需求,許多產品仍處在價值鏈的中低端。實現高質量發展,就是要順應、培育和釋放新的需求,拉動供給側的轉型升級,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平衡。
二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以較小的投入實現較高的產出,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的基本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長期處于短缺經濟狀態,資本、勞動力等很多生產要素還處于閑置狀態。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可以主要依靠生產要素的粗放式投入,利用規模效應,實現量的快速擴張。近年來,我國土地、勞動力、能源資源等主要生產要素的供給都面臨瓶頸,只能更多依靠生產率提升和體制機制創新,更高效、更集約地發揮現有要素的潛力,更好地依靠技術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才能從粗放型增長轉向集約型發展。
三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關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屬于追趕型經濟體,可以模仿發達經濟體系的產業結構和技術路線,在這個階段,發揮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充分調動分散和閑置的資源,實現基礎設施、產業體系等方面的跨越式發展,實踐證明是有效的。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許多領域已經進入或接近世界技術前沿,下一步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方向,并沒有現成的路徑可以模仿。尤其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的融合度越來越高,市場是國際化的市場,競爭是國際化的競爭,規則是國際化的規則,因此,在市場與政府的關系上,就要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千千萬萬的企業充分地進行試錯,找到技術進步的路徑和方向;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四是公平與效率的關系。這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課題,也是關系我國能否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關鍵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經濟發展過程中,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不是矛盾的,而是統一的。經過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們的蛋糕逐步做大,同時收入差距、財富差距等分配問題也凸顯出來。當前,分好蛋糕和做大蛋糕同樣重要,更好的分配有利于激發各種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動者的積極性,進一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升全社會的購買力和穩定性,創造更大規模的市場,反過來進一步促進經濟效率的提升。
五是國內和國外的關系。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對外開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充分抓住全球化和主要經濟體產業轉移的機遇,發揮勞動力成本低、產業配套齊全、基礎設施完善等優勢融入國際市場,快速成為“世界工廠”。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進入了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加快孕育。轉向高質量發展,我國需要抓住新一輪國際分工調整的新機遇,培育競爭新優勢,爭取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更高地位,并通過積極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變革朝更加公平正義方向發展,為我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更有利的發展環境。
總體看,新時代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實現高質量的供給,提高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實現高質量的需求,要以消費升級帶動供給體系升級;實現高質量的配置,要打破資源由低效部門向高效部門配置的障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高質量的投入產出,要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財富;實現高質量的收入分配,要加快形成更為合理的初次分配和更為公平的再分配;實現高質量的經濟循環,要著力緩解經濟運行當中存在的突出失衡,確保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運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 偉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