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逢戊戌看春晚
春節前夕,安徽省合肥市在廣電中心舉辦“網聚正能量、互聯新生活”第五屆網絡春晚,千名網民齊聚一堂,帶來舞蹈、歌曲、快板、戲曲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共同倡導文明上網、傳遞網絡正能量。上圖為網民表演歌舞《巢湖之夜》。熊 偉攝(人民視覺)
從1983年開始,春晚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走過了35年。
35年來,過年的氛圍在春晚。臘月漸近,人們對每年央視春晚的期許,從采購年貨的當口開始,隨歸鄉的旅程延伸,街談巷議、交口不絕,渲染出一派馥郁喧騰的年味。
35年來,過年的標志是春晚。雖然煙花時有斷續,但央視春晚和家家戶戶的年夜飯,如影隨形、和衷共濟,成為神州大地辭舊迎新的鮮亮標志。
35年來,過年的紐帶是春晚。每個除夕,被春晚鎖定的不僅是家人,還有國人、華人和友人。在這個紐帶上,系結著孩子、赤子、游子們眷眷的親情、鄉情、國情和祝福祖國、期待美好明天的心情。
35年來,過年的記憶是春晚。《鄉戀》《我的中國心》《故鄉的云》《相約98》《最炫民族風》和《中國》,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吃雞》《姐夫和小舅子》《扶不扶》,這些膾炙人口的小品;還有諸多戲曲、歌舞、雜技、魔術節目,串接起獨特的文化中國結,讓人久久難忘。
35年來,春晚伴隨著中華血脈所及之處的億萬兒女,叩響新年的鐘聲,推開春天的大門,矚目希望的田野,浸入酸甜苦辣的生活。35年來,春晚是集結點,也是起跑線。
2018年,歲在戊戌。120年前,也是戊戌年,中國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圖強奮進的接力棒從距今兩個甲子之際開始艱難地傳遞。中國夢世紀行,120年后,再逢戊戌,新時代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2018年的戊戌春晚,是新時代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個春晚。
“治世之音安以樂”。今年的春晚洋溢著“喜氣洋洋、歡樂吉祥”的氣息。無論是開場歌舞,還是穿插的短視頻;無論是在央視演播廳的主舞臺,還是在肇興侗寨、珠海之畔、泰山腳下或是三亞港灣,濟濟一堂的喜氣之中,含蘊著多樣的新氣象、新地標、新成果。樂與政通,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家和事興。今年的春晚是一年來國家、民族、人民心態心情的情感總結。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年的春晚貫穿著國際范兒。還沒有哪一屆春晚的舞臺上,像今年這樣出現如此之多的外國歌喉、技藝、角色和身姿。在中國受到世界矚目的時候,春晚舞臺的中央迎來了數十位國際演員、運動員,在藍天上匯聚凌云的祝福,在歌舞中表達對美的追求,在小品中塑造和而不同、成人之美的性格,在雜技中展示爐火純青、新穎獨到的身形步法。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是人類共同的理想,春節也是春之交響。這是一臺合作與共享的春晚。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今年的春晚有韻味。年節儀式自有其來,古之秋冬報賽即似春晚前身。文化中國的儀式典禮,從來就有喜悅、有感懷、有寄托、有崇尚。若說今年春晚節目中,侗族大歌《盡情歡歌》如詩之風,《歲月》之聲淡雅如水,那么《天耀中華》《中國》就好似頌詩。在細膩心音和恢弘社鼓交相輝映之中,三籟之中有國有家有民心所向。桑梓之情系于世事滄桑,看小品《回家》,在“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味道之外,不難體味到縈懷的鄉愁鄉戀。美刺也是文化自覺的要義,自省也是自信的標志。出現在《提意見》中套娃式的“關于系列”會議和奉承心態,讓觀眾忍俊不禁地體味到,作風建設不僅在路上,而且在每個人身上。
“山色空濛雨亦奇”,今年的春晚有大觀。春晚不惟是抒情的春晚、敘事的春晚、語言的春晚,它還是映現于各種屏上的影像的春晚、視覺的春晚。無人機承載的視像、VR技術幻化的奇景,輔以數字高清攝像和轉播,讓觀眾看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般的春晚,貼近了青春人群的喜好,拓展大齡人們的視覺感知。自創辦到今天,春晚一直在創新之路上探索,當它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創新運用時,實際上標志著國家技術水平的成熟。
“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今年的春晚勵心懷。我們民族崇德尚才,三千年來代代不息。春晚繼承了這個傳統,年年尊楷模,不外平凡崗位,不外實干與道德。這是對德才兼備的矚望,是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敬仰。在92歲的科學家和人到中年的敬老女模范并肩之外,在紀實化的陳述之外,今年的演播室內還有《為您服務》中的“小林”,有他和客戶之間三年凝結出的感情,在點滴的細心、耐心和用心之中,讓人體味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35年過去,春晚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成長。新春伊始,春晚又將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追求而出發。看春晚、議春晚,都飽含了我們對生活的期待,飽含著中華民族對詩意和遠方的祝福與矚望。
(作者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論研究部主任)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