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國家“三線建設”的重要基地之一,遺留下了一些重要工業遺產。三線建設是指自1964年起我國政府在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的一場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以廣元為例,國家累計投資3億多元,先后建起一批重點企業,形成了雷達整機、電子專用車輛、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等門類齊全的軍工電子裝備基地。
隨著廣元建市,絕大部分工廠遷至城市,原有廠房或被廢棄或被整合,出現了許多空置企業,這些“遺產”轉化與發展面臨重重困難。
第一,用地空間不斷受到侵蝕。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建設用地日益成為稀缺資源,很多三線建設單位工業用地不斷被轉化為居住用地、產業用地。
第二,建筑風貌出現重大改變。三線建設單位的外貌比較統一,基本上是由紅色或灰色的黏土磚組成。隨著時間變化,原有建筑風貌發生了不同程度改變。
第三,建筑功能發生明顯變化。隨著經濟發展及結構轉變,許多建筑功能改變,建筑廢棄、設備閑置現象較為普遍。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思想層面的原因,也有規劃和管理層面的原因。首先,保護意識淡薄,規劃嚴重滯后。很多三線城市總體規劃沒有涉及工業遺產的保護內容,工業遺產保護處于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的狀態。
其次,管理機制不健全,保護資金缺口大。維護三線建設工業遺產還需大量資金,地方政府財力有限,民間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形成,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更為少見,經費短缺加速了工業遺產生存環境的惡化。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三線建設單位遺址保護已經成為很多城市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如不重視,若干年后將再也看不到三線建設痕跡。因此,協調各方利益,制定并推進工業遺產保護規劃,既有緊迫性也有現實性。
第一,需開展全面的普查工作。進行地毯式全面細致的工業遺產普查,摸清市域范圍內的工業遺產家底。
第二,需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四川省沒有專門的工業遺產保護法規,但并不影響出臺地方性法規對工業遺產進行保護。例如,廣元市將工業遺產保護納入城市設計,在控制性詳規中落實保護利用要求。
第三,需完善保護管理體制。制定相關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管理規定,明確由規劃部門牽頭,多部門聯合管理,還可以建立統一的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統籌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的管理。
第四,需探索融合性開發利用途徑。鼓勵工業遺產再利用與博覽、科普教育相結合,與旅游、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承載城市發展新功能。
第五,采取多樣化投資運營模式。探索工業遺產開發綜合體模式,即投資者以整體開發或定制式開發的形式提供工業遺產產品,然后以租賃、轉讓或合資等方式進行項目經營和管理。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 謙 四川省廣元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