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內的海珠國家濕地公園里水草豐美,深受攝影愛好者喜愛。本報記者 鄭 楊攝
圖為在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的微信展示區,荷蘭記者鄧達斯(左二)正在體驗微信開發的酒店自動入住系統。本報記者 鄭 楊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記者 鄭楊)廣州塔,高600米,如廣州少女的“小蠻腰”般婀娜地立于珠江之畔。
何梅,廣州塔解說員,地道的廣州女孩。10多年前,她還是附近農村的一個村民。現在,每天面對游客,她的第一句解說詞是:“歡迎登塔,您所在的位置過去是一片農田……”
1分半鐘后,電梯達到428米的高度。隔著透明玻璃眺望遠方,是氣勢恢宏、貫穿南北的新城市中軸線,云蒸霧繞的白云山、恒大足球主場天河體育中心、全球最大的城市廣場花城廣場、“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的廣州大劇院……“過去滄海變桑田,現在桑田變高樓。”何梅感慨。
何梅自豪地介紹,作為“新羊城八景”之一,廣州塔的旅游品牌日益響亮,僅今年春節黃金周,就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隨著廣州塔等新的旅游目的地興起,預計2020年廣州旅游接待總人次將達2.5億,旅游業總收入將超5000億元。
近幾年,福布斯五度將廣州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普華永道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連續兩年把廣州評為中國“機遇之城”榜首。
人之機遇——
“我的人生理想在廣州實現”
“贏在廣州”,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如果你有機會去逛逛每年夏秋兩季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就能親耳聽到膚色各異的人們講述這個“中國第一展”創造的無數“神話”。
1996年,剛注冊公司的武漢小伙龔杰,將成功的夢想寄托于當年的秋季廣交會。進不了場,他加入了“場外游擊隊”,在東方賓館門口租了個5平方米的小攤位,居然也能與路過的外國采購商直接接觸,拿到不少訂單。10年后,在廣交會第100屆盛會上,他一口氣拿下了8個展位,他的公司已是全球最大的野餐籃工貿企業。
瑞典商人可可扎,出于對東方古國的向往,1966年只身前來參加廣交會,之后每年都來,成了廣交會的“鐵桿洋粉絲”。“別把我當外國人,我有一顆中國心。”可可扎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過去中國商品在我的生意里只占5%,而現在是95%。我的人生理想已在廣州成為現實。”他說。
廣交會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廣州作為聞名中外的“機遇之城”的迷人特質。“廣州是充滿商機的開放城市,為世界各地的人帶來無限機遇。”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開幕前,華南美國商會主席哈里這樣說。
廣州適宜創業。廣州“90后”“海歸”李成蹊,加入了《財富》論壇的志愿者團隊,走訪了廣汽、廣藥、越秀集團等本地領軍企業后,堅定了在家鄉創業的決心。“我親身體會到了這片土地上的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實干精神。這一切離不開這個千年名城的開放性和它所提供的機遇。”李成蹊說。廣州外國專家局的數據表明,截至今年7月,有超過67萬名海外留學生選擇廣州。
廣州適宜居住。“真難以想象,這樣一個國際大都市的中心,能有這么大一片濕地供市民享受。”泛舟在總面積1100公頃的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內,欣賞著眼前水草豐美、鳥飛魚躍的景致,前來報道《財富》論壇的荷蘭記者鄧達斯贊嘆。不僅生態,廣州作為漫長中華文明史上中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嶺南藝術、建筑、民俗文化,造就了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一組不為人注意的數據,或許正好能說明廣州機遇對“人”的吸引力:2016年,廣州小學生數量為96.85萬人,比2015年增加了3.06萬人。這表明,更多人愿意在這里結婚生子,既在這里實現夢想,也要在這里延續自己奮斗的基因。
城之機遇——
“南大門”,新起點
廣州建城2230多年。放在歷史長河中觀察,機遇總是青睞著廣州。
廣州擁有著中國“南大門”的獨特機遇。早在公元3世紀,廣州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大港。時光穿梭回大唐盛世,廣州在那時已設有鴻臚寺接待各國商人。據《新唐史》記載,廣州通往外國的航道達1.4萬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航海通道,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器從這里到達印度洋、波斯灣等90個國家和地區。18世紀中葉,廣州已是全球貿易的中心之一,通過特許經營的“十三行”與來自英國、荷蘭等國的西方商人進行貿易。
改革開放之初,“南大門”又被賦予了“試驗田”的角色,迎來了雙重機遇。作為“南大門”,廣州成為海外制造業資本跨入中國內地的落腳點;同時,作為南中國最大的鐵路、航空樞紐,上億來自農村的青年和百萬從北京、上海南下的大學生在廣州集散,再奔向珠三角各地追尋夢想。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廣州在開放型經濟領域開創了多個全國“第一”,如第一個中外合資高級賓館白天鵝賓館、第一個聯合對外辦事機構“外經一條街”等。可以說,廣州的發展濃縮了“中國制造”崛起的歷史。
今天,“南大門”正在新的經濟格局下迎來新機遇。
以廣州為中心、包括香港和澳門在內的珠江三角洲,正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區域總人口超過6000萬,相當于一個中等以上國家的人口規模,為廣州帶來了充滿潛力的龐大市場。
廣州響應國家倡議,正積極建設“一帶一路”樞紐城市。中歐班列打通了珠三角與歐洲經濟圈的陸路便捷通道;廣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跨境電商平臺的開通,構建了“一帶一路”貿易新渠道。近年來,廣州與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年均增長9.6%。
廣州正在實施“樞紐+”戰略,加快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樞紐建設。廣州港航運航線通達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白云機場航線網絡覆蓋全球200多個通航點。
“以前我們去海外做學術交流,別人會問廣州在哪兒,我們說靠近香港。如今我們可以說,廣州就是廣州。”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自豪地說,“現在國家對廣州的定位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國際樞紐型網絡城市,廣州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定位落到實處。”
業之機遇——
著眼未來釋放吸引力
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舉行前夕,論壇獨家官方贊助商涼茶王老吉發布了以王老吉誕生年份命名的“1828罐”涼茶。作為廣藥集團在大健康板塊的拳頭產品,王老吉全球整體市場規模已超過200億元,正謀求打造“中國的可口可樂”。
“廣藥集團作為廣州生物制藥龍頭企業,非常看好南沙的未來,在南沙注冊的公司已達8家。我們希望借自貿區開放創新的新格局提升全球競爭力,2020年沖刺世界500強。”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說。
全新的“廣州機遇”值得把握!不只廣藥,國內外各行業巨頭們紛紛在廣州謀篇布局。今年3月份,由全球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國際與廣汽集團聯手投資的卡斯馬汽車項目落戶,將建成華南最具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基地;6月份,GE生物科技園項目動工,欲打造世界領先的生物醫藥創新園;8月份,產生過8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與廣州開發區合作,打造研究院和成果轉化中心……
廣州已成為世界500強企業布局中國的重要樞紐。截至目前,297家世界500強企業已在廣州設立921個項目。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支柱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巨大的輻射力,為廣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貢獻力量。以汽車產業為例,日本的本田、豐田、日產三大汽車制造商均在廣州設立基地,帶動了一批配套零部件企業集聚落戶,使廣州成為中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和出口基地。
著眼未來產業的發展,廣州今年公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藍圖:將通過實施IAB計劃和NEM計劃,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這些產業計劃的實施,將使廣州再次釋放強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