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那定珠高興地看到,他的承諾正在變成現實。 鄭 義攝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坐在修繕一新的祖屋里,聽巴拉格宗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黨支部書記斯那定珠回憶起他那一次次落淚,讓人看到這位藏族硬漢柔情的一面。雪山雄鷹、藏族“倔漢子”斯那定珠眼里那些曾經心痛的淚水,如今已切換成了幸福的淚花。一度凋敗的巴拉村,現在已成為旅游景區。
斯那定珠10歲那年,就是從巴拉村出發,第一次走出大山。見到縣城寬闊的馬路、轟鳴的汽車、琳瑯滿目的商品……他被外面世界的精彩深深震撼了。
11歲時,生產隊讓他做父親的幫手給糧站送公糧,父子倆拉著5匹騾馬,每次運送500斤糧食,往返要4天左右。2萬多斤玉米,運了大半年。“太苦了!什么時候能有條平坦的公路走出峽谷,好日子才有希望。”一個夢想,就從那時起在他心中深深地埋了下來。
13歲時,斯那定珠帶著心中那個遙遠的夢想離開家鄉到省城昆明闖蕩,在修路工地上賣過苦力,在木材加工廠做過工人。有了一點積蓄后,他開始做生意。憑著誠實守信,斯那定珠的生意越做越大。到他30多歲時,已積累了數千萬元資產,成為家鄉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好多次,當他在省城餐館享受著美食,感覺像過年一樣的時候,就會想起家鄉還過著苦日子的鄉親們,常常一邊吃飯一邊掉淚。
2004年,已經40歲的斯那定珠回到家鄉,決定傾其所有修通出山公路。他向鄉親們鄭重承諾:“我要為大家修一條路、一條可以跑汽車的公路;我要開發巴拉格宗大峽谷,建設一個世界級的景區、一個可以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的旅游景區!”
一諾千金!斯那定珠為了那句承諾,變賣房產、汽車,關閉門店,負債上億元,從千萬富豪變成“億萬負翁”,歷時8年、歷盡艱難,終于在半山腰、溝壑間鑿出一條“天路”。以前村民出行只能走懸崖峭壁上的人馬驛道,走出村子要整整2天,以至于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峽谷。路通后,巴拉村到縣城的車程從四五天縮短為一個半小時。
通車那天,當年不信他瘋狂之舉的長輩領著全村人給他磕頭致謝,斯那定珠淚流滿面。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為給鄉親們打開致富之門,斯那定珠注冊成立了巴拉格宗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
開發景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中遇到了各種困難與阻礙,但斯那定珠沒有因此而退縮。景區前期工作長達4年之久。在那段難熬的日子里,斯那定珠也曾迷茫、動搖過,但每當他回到村口的白塔前仰望巴拉格宗雪山時,所有的困難與無奈都隨風而去。當由省環保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巴拉格宗景區獲得通過,并給予批復實施的好消息傳到大峽谷時,這個身高1.82米、體重90多公斤的康巴漢子,再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歷時多年,累計投資近3億元,斯那定珠把遙遠的巴拉格宗大峽谷建成了4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打通了鄉親們的“致富路”。
為了讓游客有一個更好的吃住游體驗,他租了村里閑置的土地發展生態農業,給每戶1萬元年租金;把藏式老房子整修復原,辦成游覽點;將200多萬元的景區工程分包給村民,鼓勵藏族群眾自力更生、提升勞動技能;將景區道路維護按段承包給村民,每年給每戶工錢7000元。
2007年,斯那定珠籌資700余萬元,架通了景區內及沿線4個村的生產生活用電,村民們載歌載舞慶祝,給斯那定珠獻上潔白的哈達。
2013年,就在景區游客量大增、營業額大幅增加、提速沖刺5A級景區之際,地震、洪水等災難接踵而至,景區和道路嚴重損毀近18公里,損失近2億元,修復難度跟景區剛開發時差不多。斯那定珠再次承諾:“人在,路就在!”他積極組織震后重建,2014年底,“天路”全線恢復,景區也開始轉型發展。
去年,公司為了順利實現景區提升改造,緩解債務壓力,采取景區資產證券化(ABS)形式成功獲得8.4億元融資,該項目的成功,標志著巴拉格宗景區實現全國首單景區資產證券成功發行。
如今,巴拉村戶均收入超過10萬元。曾一度從60多戶人家衰減到14戶的巴拉村,現在被村民們稱作“人間天堂”,康巴漢子鄭重的承諾成就了巴拉格宗壯美傳奇。(經濟日報記者 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