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5日訊(記者 郝紅波 專欄)“為實現‘藍天、碧水、凈土、綠蔭’宜居樂土的理想,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打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理想藍圖,提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域政府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國家應逐年增加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淑芬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淑芬。(資料圖)
據張淑芬代表介紹,2016年河北省保定易縣、淶源、順平、曲陽、阜平五縣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這五縣地貌以高山和丘陵為主,均為太行山脈組成部分。
張淑芬代表指出,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是全方位、長期性的系統工程,每年需投入大量資金。以易縣為例,該縣是革命老區、國家太行山-燕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河北省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縣,屬于典型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困難縣,2016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剛剛突破5億元,可用財力嚴重短缺,收支矛盾異常突出,但該縣近幾年在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上每年財政投入均在億元以上。“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面的大量投入,在加劇了該縣財政困難狀況的同時,也對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加快重點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造成很大影響。”
張淑芬代表稱,由于該縣自有財力有限,雖然在環境治理和保護上盡了很大的努力,但總體投入與需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生態環境改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春季風沙肆虐,冬季霧霾彌漫,農村垃圾及河流污染等問題仍很突出,距離易縣打造‘京南生態文化旅游名城’的發展定位和‘千年古縣,綠色易州’發展目標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做,距離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高標準要求還有一定距離。
為此,張淑芬代表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加大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資金支持力度。為增強地方政府生態功能區保護意識,提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域政府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國家應逐年增加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隨著地方政府因生態環境保護等形成的財政減收增支,相應表現為其標準財政收入的減少或標準支出的增加,國家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也將相應增加,形成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成本的適時補償。
其次,加強生態功能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各級政府應以生態功能區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為指導,加強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管理和協調,結合發展實際,科學編制重點生態功能區區域規劃和生態保護規劃。同時,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溝通,迅速建立綠化造林、完善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嚴格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綠化造林保護和管理的各項目標責任。
第三,完善生態功能區建設的配套政策。按照生態功能區規劃,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環境保護和管理各項政策措施及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區域內各類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與建設資金的分配和使用,充分發揮各項政策和資金的合力,促進整體生態功能進一步改善。發改、財政和環保等部門,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及時出臺有利于重點綠化造林區域保護的財政、投資、產業和環境保護等配套政策和管理辦法,優先、優惠、優厚扶持有利于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恢復的產業項目,助推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快速建設。
代表委員小資料:
張淑芬,女,漢族,1963年8月出生,河北易縣人,大專學歷,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董事長。
更多報道請見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2017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