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賴小民(資料圖)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4日訊(記者周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賴小民日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聆聽了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之后,應加快構建我國“區域性國際金融體系”,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賴小民代表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仍然不足,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投資摩擦可能性加劇,全球化進程停滯,國際分工體系加速演變,全球價值鏈深度重塑,世界經濟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6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為3.4%。發達經濟體2017年經濟增速預期為1.8%,其中美國經濟增速預測為2.2%,歐元區經濟增速為1.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為4.6%。隨著美元步入加息周期和升值周期,利率、匯率、資本流動等金融博弈進一步加劇,傳統的國際金融體系與秩序面臨深刻變革,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面臨著應對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金融環境的考驗。
“一帶一路”建設契合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方面對資金的需求,同時能引導國內產能、技術、資本走出去,從發展模式上實現從GDP增長過渡到GNP增長的階段,從資本和貨幣角度看,形成“資本項目下輸出,經常項目下回流”的人民幣跨境格局。從國際經驗看,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和日本的“黑字環流”都是與本幣國際化和形成一定區域性國際金融體系相生相伴的。因此,謀劃構建我國具有主導地位的“區域性國際金融體系”,既是對美元體系主導下世界金融風險的防范,更是推動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
賴小民代表認為,當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作用與經濟實力不匹配。我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般預測,到2030年左右,我國GDP將趕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大國之崛起,無論國內還是國際都離不開國際金融戰略的強有力支持,最近100年的美國歷史就是最典型證明。但是當前,人民幣還不是地區主導的國際貨幣,在全球資本流動下,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還受制于大國的貨幣政策,大宗原材料、能源定價的話語權仍然不足,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深度與廣度不足。
二是廣義貨幣存量相對充足與人民幣走出去不足。我國M2/GDP居世界前列,2016年末, M2余額達155.01萬億元,存量資金對國內資產價格形成上漲壓力,容易催生局部資產泡沫和金融風險,同時,由于金融資源配置機制不完善,導致投資效率和回報率降低與產能過剩嚴重并存。對外使人民幣在全球貨幣的利率、匯率等價格博弈下形成貶值壓力。
三是對外金融投資增長(外匯資產)與較高水平FDI并存,跨境資本流動壓力較大。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對外金融資產持續增加,境內主體繼續配置境外資產。具體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凈增加2112億美元,較上年多增12%;通過QDII、RQDII和港股通等對外證券投資凈增加近1000億美元,多增約30%;存貸款和貿易信貸等資產凈增加約3000億美元,多增約1.5倍。同時,2016年,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保持了1527億美元的較高水平;來華證券投資凈流入超過300億美元,較上年多增約4倍;存貸款、貿易信貸等負債凈流入約400億美元。這意味著在國際資金大循環中,跨境資本流動壓力依然較大。
賴小民代表建議,構建我國主導的“區域性國際金融體系”,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核心邏輯是:產能和資本輸出——貨幣輸出——構建區域金融合作體系——主導影響區域金融體系。
(一)完善以人民幣為核心的多元化的籌資機制,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資金需求量巨大,政府難以包打天下,必須創新籌資機制,鼓勵社會多元化投資,引導國內社會資本走出去。一是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一帶一路”投資項目。聚合大量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一帶一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海外投資、海外并購以及股權基金和并購基金等,最大化撬動社會資本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二是要加快PPP、BOT等投融資模式的配套制度建設。盡快完善“一帶一路”建設PPP、BOT模式,并適度給予一定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在“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國家和重大項目上,實施PPP、BOT創新模式。三是要充分利用國內金融市場(人民幣資金市場)。依托政府信用,向境內金融市場發行“一帶一路”建設專項債券,引導外匯儲備、社保、保險、主權財富基金等參與“一帶一路”投資。
(二)推動人民幣區域化,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人民幣首先應立足于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的使用,力爭使人民幣成為“一帶一路”國家的主導性區域貨幣。一是要擴大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本幣互換規模和范圍,優化人民幣跨境支付和清算體系,擴容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機構。二是大力培育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自貿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等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同時,鼓勵和支持境內外機構和個人使用人民幣跨境直接投融資。三是穩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放寬金融機構跨境貸款審批。鼓勵境內外商業銀行為跨境項目提供人民幣貸款,引導更多的沿線國家政府和機構在香港等離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擴大開放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鼓勵“一帶一路”項目發行“熊貓債”。
(三)推動金融機構雙向進入,提升“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區域金融一體化程度
推動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機構互設跨境分支機構,提高沿線國家金融緊密化程度。一方面,鼓勵國內金融機構“走出去”,通過在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配合裝備產能輸出,增進對當地經濟金融環境、投融資政策的了解,與當地金融機構開展銀團貸款、并購債券、融資代理等金融合作,以跨境經營服務于跨境產業鏈。另一方面,支持沿線國家金融機構“走進來”。沿線國家金融機構來華設立分支機構,可為跨境商業合作提供跨境結算、資金池和內保外貸等金融服務,豐富我國跨境金融支持載體。
(四)構建區域金融合作和監管合作框架體系,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涉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包含多樣化的金融市場環境和制度安排,僅靠單邊努力難以發揮協同作用和應對風險挑戰,需要建立多邊金融合作機制。這一合作機制不僅順應國際金融危機后區域金融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會為我國的國際金融戰略奠定基礎。一是完善全球和地區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密切跟蹤國際金融形勢變化,完善國際游資預警機制,制定應對防范國際和地區金融風險的預案。二是組織“一帶一路”國家共同設立金融穩定基金,牽頭建立區域金融風險援助機制,減緩金融風險的蔓延,在維護區域金融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監管當局的溝通互動,擴大信息共享范圍,提升在重大問題上的協調性和監管一致性,逐步形成區域內金融合作和監管協調框架機制,提升我國在“一帶一路”地區的金融影響力和話語權。
代表委員小資料:
賴小民,漢族,籍貫江西瑞金,1962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黨校研究生,高級經濟師。1983年7月在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資金司參加工作;長期從事貨幣政策、信貸管理和金融監管等工作。現任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更多報道請見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2017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