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3日訊(記者 袁勇)當前,我國扶貧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認為,扶貧要從輸血走向造血,產業扶貧是必由之路,而產業扶貧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打造扶貧“產業鏈”。
“企業是產業扶貧的中堅力量,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市場優勢、資本優勢、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在貧困地區建立扶貧項目,開發資源、培育產業,盤活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高德康說,產業興則農民富,農民富則經濟活,農村產業化扶貧是精準扶貧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產業扶貧也有哪些難點和障礙?“很多地方的產業扶貧,只做初級產品,沒有深加工,比如蔬菜、水果都有季節性,放的時間很短,沒有加工就存儲不了。因此,在產業扶貧規劃時,必須要規劃先行,要做好全產業鏈的統籌布局。”高德康認為,并非扶貧項目的農民足夠多,規模足夠大,就是產業化。扶貧項目形成產業化,除了考慮種植、養殖等初始環節,還應注重配套農產品深加工、銷售等環節。
高德康代表提出,在確定扶貧產業時,要對市場需求和前景開展精準研判,否則很容易造成該地區產能過剩、產品滯銷,不僅不能實現扶貧的目的,還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要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能夠賣得掉,就要銜接好產品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建立和暢通產品與市場需求之間的信息渠道,及時掌握市場供求信息,及時對產業經營作出合理科學的調整,有效管控經營風險。”高德康代表建議,各級政府應積極順應“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新趨勢,進一步把電子商務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完善功能及配套設施,積極打造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提升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網店建設和網店服務的水平。
更多報道請見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2017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