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 3月1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圖為周小川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經濟網記者劉瀟瀟 攝
南方都市報記者:去年G20發布了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我們都知道,數字鴻溝出現。請問周小川行長,數字鴻溝是否會影響到數字普惠金融體系建設?關于推進數字普惠金融,下一步央行將有哪些具體的規劃和政策?謝謝。
周小川:在去年G20峰會中,一個是把數字技術、普惠金融兩個結合起來,同時還有綠色金融等議題。普惠金融,在G20場合已經講了若干年了,意思就是全球經濟危機以后,經濟發展更多地依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因此,希望金融服務能夠更多地惠及大眾。同時,在整個經濟復蘇過程中,也不能僅看著塊頭大的一些老牌的發達國家,還要把更多的資源引導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面向弱勢群體。金融服務就應該更多向這個方向傾斜,金融服務里面也包括像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社區金融服務、各種支付手段等內容。但是,全球普遍共識認為,真正對社區和偏遠地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數字技術,也就是利用網絡,利用移動設備,像手機等。這是最有效的辦法,全球若干國家也都有一些經驗。
因此,在這個方面,央行和業界共同促進這個領域的發展,更主要的是業界,這包括傳統的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小型金融機構更好地為基層服務。從政府和央行的角度來說,希望在這方面給他們一定的激勵機制,有助于他們往這個方向發展。除了已經存在的金融機構以外,還有要鼓勵科技類企業向這個方向發展,同時也向這個領域提供技術支持。這樣的話,就會逐步改變貧窮偏遠地區金融服務差、基層金融服務不足的現象。從全球經驗比較起來看,大家注意過幾個地方的經驗。比如,可能有的同志也知道,像肯尼亞利用手機發展普惠金融,其中包括支付服務。在中國,這方面的數字也非常令人鼓舞。聯合國有一個普惠金融的組織,這個組織把普惠金融排了若干個指標,這些指標表明,中國還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同新興市場國家比較起來相當不錯。但是,我們應該感到潛力確實比較大,科技力量發揮不充分,還有很多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礙,要通過改革開放和學習全球各個地方好的經驗,進一步推廣普惠金融,也是把它作為我們做好黨中央、國務院所抓的扶貧攻堅,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專門提出的扶貧攻堅任務的一項主要內容。在激勵機制方面,除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其中還有一條就是,我們在貨幣政策中有一些結構性信貸政策的傾斜,包括像扶貧再貸款等等,也在這方面給予支持。
易綱:剛才周行長說到,中國在這方面還是發展的比較靠前,我們現在強調,在農村和邊遠地區提供存款、貸款、匯款、支付、保險、查詢等基礎金融服務,能夠讓農村廣大地區的老百姓有金融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金融安全,也就是說,把安全放在一個首要的位置。存款、貸款、匯款、查詢、保險等這些基本的金融服務都能夠到達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在扶貧攻堅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