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中國經濟網記者秦靜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9日訊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9日16:15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深圳衛視記者:請問關于“紅頂中介”的問題。在多年以來在環評工作上一直存在著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一種“紅頂中介”,可以說它已經成為簡政放權的一塊絆腳石,也成為環評工作公平客觀的一大攔路虎。記得您曾經在2015年記者會上這么說到,環保部直屬單位的環評機構要率先實現脫鉤,地方環保部門在兩年之內要分批分期實現脫鉤,而且當時您還有一句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說的是絕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請問,目前這項工作推進的情況怎么樣?下一步在環評攻堅戰上,我們又有一些什么樣新的改革舉措呢?謝謝。
陳吉寧:謝謝你的提問。這項工作是從2015年開始的,當時是落實中央巡視組關于環保專項巡視的反饋意見,另外,結合國務院“放管服”的改革要求,2015年年底,環保部直屬的8家環評機構率先完成了脫鉤,到去年底,所有地方環保部門350家環評機構分兩批已經全部完成了脫鉤任務。我們是說到做到的。其中176家取消或者注銷了資質,174家由原環評機構職工自然人出資設立環評公司或者整體劃至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這意味著從今年開始,不論是人還是資產,沒有一家環評機構跟環保部有任何關系,我們把這件事情切割得干干凈凈。
脫鉤之后,目前全國共有環保機構968家,其中企業法人機構818家,事業法人機構150家,從業環評工程師10746人。從進展情況看,脫鉤進展比較平穩,從體制上解決了“紅頂中介”的問題,有利于環評市場的健康發展。
結合脫鉤,我們這兩年也在大力推動環評改革,就是要更好發揮環評的源頭預防作用。我們基本思路是劃框子、定規則、查落實三個環節。
第一,在戰略和規劃環評領域要劃框子。什么框子?我剛才講過“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用這“三線一單”強化對國土空間開發的強約束。
第二,在項目環評領域定準規則。主要解決三個問題:明確排放污染物的項目可以排放的強度是多少,排放的總量是多少,帶來的環境風險要采取什么樣的防范措施。這就是定規則。
第三,加大事中事后監管。主要做好兩件事情,一是建立全國環評監管平臺,所有的環評文件要上傳到這個平臺進行公開。同時我們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環評進行監管。批得對不對,項目落沒落在不該落的地方,突沒突破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監管,明確各級責任。二是與排污許可證制度銜接。把環評要求的每一項環保措施落實在排污許可證上,作為下一步企業投產運行的守法依據,也作為我們執法的依據。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工作,一方面簡政放權,另一方面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切實發揮環評的預防作用。謝謝。
(責任編輯:石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