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楊國強,1955年出生,祖籍廣東順德,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1992年楊國強首次開發順德碧桂園樓盤,2003年他開發的“鳳凰苑半山別墅”在廣州熱賣,2007年4月份他將創建的碧桂園集團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2008年他以125億港元現金收購邵氏兄弟TVB的75%股權。2015年10月12日,楊國強榮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
記者聽北大周其仁教授講過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戰爭年代,一位小戰士在戰場上不小心跌倒,發現子彈在頭上嗖嗖地飛,他貼地而行毫發未傷。“貼地而行”成為這位戰士的處世哲學,后來歷經殘酷的政治斗爭他也毫發未傷,最終成為國家高級干部。
楊國強就是這樣一個“貼地而行”的人,謙卑踏實。他的姿態足夠低,甚至低到容易讓人忽視。
一
1997年。
香港“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火遍全國時,宏大的城市化進程即將揭幕,房地產的春天不遠了。
那時,王石還沒有閑心登山,王健林還沒有讓萬達轉型商業地產,宋衛平的綠城在杭州剛剛做出口碑,碧桂園在廣東站穩腳跟,楊國強做了人生的第一筆捐助,人民幣100萬元。
日后成為地產行業“天王”級的這4個人,當時只有王石和王健林有些名氣。特立獨行、個性鮮明的王石是傳統的反叛者,他獨特的光芒無法被遮蓋;萬達在地產上還沒有建樹,但創下55場不敗神話的萬達足球,讓人們記住了王健林。
二
2007年。
萬科成為住宅地產行業龍頭,王石的聲望處于頂點。
王健林正在走向通往商業地產之王的路上。萬達廣場大獲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商業地產模式,但商業地產的價值還要幾年才被充分認識。
宋衛平士大夫式的審美,以及他對品質的苛求,讓綠城成為地產行業的蘋果。
但2007年的新聞頭條屬于楊國強——碧桂園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楊國強家族登頂首富,成為2007年度財經事件。這也是地產行業的標志性事件:房地產行業上半場,抵達烈火烹油高潮的頂點。憑借50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稱霸行業,楊國強曾榮獲“中國最大地主”稱號,淘金者們也因此深刻認識到土地的財富效應。
當時不少人認為楊國強不過是運氣好,趕上地產的火爆時代——就像后來某位互聯網企業家說的,“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但令人意外的是,2008年萬科曾對碧桂園作過一個詳盡的調查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碧桂園是值得尊敬的同行,在成本控制、管理效率等方面值得學習”。
想更多地了解楊國強,在萬能的互聯網上竟然搜不到他個人的東西,他似乎有遁形之術,碧桂園上市之后,他竟然像從前一樣徹底從新聞里消失了。他到底是故作神秘,還是有難言之隱,抑或真的不愛虛名?
2009年記者到廣東順德出差,帶著好奇,順便去探訪了碧桂園。出租車司機指著遠處的一棟別墅,說那就是“Boss楊”的家,聊天說到他在超市經常碰到楊的夫人和女兒,都很低調謙和,和普通人沒兩樣。在發家的順德北滘鎮,鄉親眼中的楊國強沒有什么神秘之處,同輩呼其為“強哥”,晚輩稱其為“六叔”。
這次探訪記者還看到了國華紀念學校。學校門口寫著創辦者的一段話:“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于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創辦者就是楊國強。這是一所慈善學校,就讀的學生來自全國,都是家境貧寒但成績好的學生。楊國強免費為這些學生提供從中學開始所有的求學費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楊國強辦學校用的是自己的錢而不是碧桂園公司的錢。
楊國強出身貧寒,18歲之前沒有穿過鞋,高中因獲得了政府幾塊錢的助學金才免于失學。據說他因此感念,對教育情有獨鐘。1997年他的第一筆捐助100萬元,就是資助貧困學生。2004年,他拿出2億多元與《羊城晚報》合作,資助更多的學生。因為數額巨大,報社建議他辦學,于是就有了國華紀念中學。楊國強人生的引路人是大哥楊國華,楊國強進入建筑行業以及早期的發展,都有大哥的提攜,但楊國華早逝。這所慈善學校也是為了紀念大哥。和很多人鑼鼓喧天地宣傳慈善事跡不同,楊國強一開始都是匿名捐助,受捐助者并不知道他是誰,他對受捐者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受捐者以后也要盡力回饋社會。他的善舉最終為人所知,是聽了一位朋友的勸說:只有讓更多人知道才能發揮更大的慈善力量。他聽進去了。后來他更深入地參與到教育慈善事業中,他創辦的國良職業技術學院免費為退伍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提供職業培訓,讓他們有一技之長立身之本。同時,楊國強也積極地參與到精準扶貧事業中。這些年,他在慈善事業上一共投入了26億元。
楊國強幾乎沒有社會職務,但是他獲得過8次“中華慈善獎”。在順德,他的事跡廣為人知,他的厚道有口皆碑。但是,離開順德,至今很多人都不知道楊國強是誰。楊國強很像中國傳統社會里的鄉賢,熱衷辦學,腳踏實地解決問題,其樸素的道德觀和責任感,成為鄉土精神動力的來源。
三
2017年。
人們終于明白,楊國強家族2007年登頂中國首富不是偶然,我們一直都低估了那個遠離聚光燈的楊國強。
2016年,地產行業出現了3家規模過3000億的公司:萬科、恒大、碧桂園。規模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規模又很能說明問題。2007年碧桂園上市之后,地產行業曾涌現了很多高增長的明星公司。但9年長跑,很多明星公司日漸黯淡,碧桂園卻在規模上逐漸追上了龍頭萬科。
也許和2007年一樣,2017年房地產行業的頭條屬于楊國強。2017年萬科股權大戰還會分散萬科和恒大的精力,這對碧桂園來說也許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楊國強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如何駕馭精英團隊,如何打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外人看來是個謎。從有限的公開信息來看,楊國強相當勤奮且善于學習,據說他每天的閱讀量至少10萬字,這相當于每天讀一本書。他從閱讀和學習中汲取力量,對他影響最大的人之一是美國的開國之父本杰明·富蘭克林。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富蘭克林對有始有終的承諾:“我懂得了,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想清楚,但是一旦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楊國強從工地的建筑工人做起,精通建筑工程的所有環節。在碧桂園的一個酒店,他發現大堂噪音很大,很快指出來是通風口過小導致的問題,按照他的意見整改很快噪音就消失了。他還親自設計地漏,不僅幫助碧桂園省去了60%的成本,還解決了衛生間異味的問題。
2016年他寫了一篇工匠精神的文章。他心中的工匠精神是,“所有的事情都應該很好推敲。腳踏實地奮斗,偉大在于細節。大到政治經濟,小到一盒紙巾,一個水龍頭,都應該很好地推敲”。他的主張和宋衛平如出一轍,雖然他從來沒有被貼上“理想主義”的標簽。
碧桂園的總部大樓是一個長滿茂盛植物的奇特建筑物,這是楊國強探索未來建筑的一個嘗試。生態、環保、綠色,也充滿奇思妙想。如果以貌取人,這樣有未來感的建筑物絕不可能是農民大叔楊國強的作品。
多年來貌似足不出順德的楊國強,始終對前沿和時代保持著高度敏感,他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超過年輕人。這正是碧桂園成功的原因。(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企業家》雜志記者 黃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