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奢侈品電商平臺寺庫近日正式發布的《2017中國奢侈品網絡消費白皮書》顯示, 2016年,中國奢侈品整體銷售額達到4983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奢侈品銷售額21%,銷售額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其中,酒類奢侈品占中國奢侈品市場絕對主導地位,比例高達76%,服裝鞋類消費次之。
隨著奢侈品品牌全渠道建設的加速和奢侈品消費趨勢的改變,線上奢侈品的滲透率將逐漸加深。2016年,全球奢侈品線下渠道實際銷售額同比增長僅2%,線上奢侈品銷售增長率則高達12%。
在迅速增長的線上奢侈品消費品市場,年輕的中國消費者悄然起了變化——他們的消費也不再忠誠于某個特定品牌,而是更看重產品是否與自己的生活相契合。特別是隨著千禧一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一批古老的非遺變身本土原創品牌,成為高端消費的中國力量。
寺庫調查發現,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呈現明顯的年輕化、個性化特征——中國奢侈品網絡消費大軍平均年齡30歲,主要集中在28歲至37歲之間。
相比于線下奢侈品的消費群體,他們選購產品時更為看重產品的時尚性、設計感以及某些文化層面的因素,同時更為注重產品對個人帶來的感受,這就為中國本土原創品牌的壯大留出了空間。
隨著中國近年來經濟實力的增長,軟實力催生了文化自信,世界奢侈品牌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而中國本土的品牌設計師們也在試圖用中國元素打造本土奢侈品品牌。借助互聯網平臺,原本散落在全國各地,甚至是不知名的胡同、村落的非遺,跟國際大牌一樣,走到了電商市場的聚光燈下。
早在2016年,寺庫就打造了“寺庫名物”這一獨立平臺,專注于挖掘具有傳承價值的民族精品,禎彩堂、慢物質、玉成窯、朱炳仁銅等以傳統非遺為核心工藝的原創品牌,得到了大批高奢消費人群認可。
“我們有那么多的非遺文化、工匠,不該只是談及其中的精神,互聯網也不該只做減法做貶值的事情,寺庫要做的是互聯網消費的增值。”寺庫CEO李日學表示,“要讓非遺走出博物館走進市場,讓更多人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經濟日報佘 穎)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