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北京2月26日電(見習記者郭璐璐)2月26日,在做客“新時代四大檢察”網絡訪談時,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表示,過去一年檢察公益訴訟辦案量快速增長,在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公益訴訟制度優勢得到充分顯現。
據胡衛列介紹,2018年前11個月,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辦案,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30億余元;督促恢復被毀損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206萬畝,督促關停違法企業8977家;督促查處假冒偽劣食品29萬公斤、督促回收流通中的假冒偽劣食品7.1萬公斤,督促查處銷售假藥和走私藥品3752公斤、督促回收流通中的假藥和走私藥品1903公斤。
“我們注重通過典型個案辦理,引導行政機關開展領域、區域或行業的整治。”胡衛列舉例說,吉林省檢察院就伊通河污染綜合治理問題,向省政府發出檢察建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伊通河全流域治理納入全省“十三五”發展規劃,各級政府投入500多億元進行治理,伊通河百里生態長廊建設工程正在加快推進。而在西南地區,四川省通江縣檢察院針對沿河傾倒城鎮生活垃圾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依法起訴相關行政機關并勝訴,同時促成縣政府投入2.5億規劃建設28個熱裂解垃圾處理場,全面規范處置城鎮生活垃圾。
“通過檢察公益訴訟激發現有公益保護制度更充分發揮作用,進一步提升了行政執法效力和司法公信力,推動解決了很多行政執法機關多年想解決而解決不了的問題。”胡衛列介紹,黑龍江省檢察院主動向省委書記、省長報告公益訴訟工作并獲支持,針對小煤礦關閉整治的老大難問題開展公益保護法律監督,逐一排查年產能15萬噸以下的387家小煤礦,有效防控了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成效明顯。
“目前公益保護認同更加廣泛,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檢察公益訴訟的認同也在不斷深化。”胡衛列補充說。
不過,胡衛列坦言,當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具體包括:互聯網、安全生產等領域侵害公益現象突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但尚未納入檢察公益訴訟范圍;符合檢察公益訴訟特點規律的法律規范體系尚待發展完善,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關于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規定僅各一個條款;檢察調查保障、跨區劃管轄等法律制度尚需進一步健全完善,而環境損害鑒定存在鑒定機構少、費用高、周期長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從法律政策層面,用改革的方法推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