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csuau"><bdo id="csuau"><pre id="csuau"></pre></bdo></u><acronym id="csuau"><bdo id="csuau"></bdo></acronym>
  • <wbr id="csuau"><ins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ins></wbr>
    <wbr id="csuau"><table id="csuau"><button id="csuau"></button></table></wbr>
    1. <video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video>

    <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track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track><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 <i id="csuau"><bdo id="csuau"><samp id="csuau"></samp></bdo></i>
      <wbr id="csuau"><ins id="csuau"><progress id="csuau"></progress></ins></wbr><b id="csuau"></b>
    1. 直播員:
      謝存_副本.jpg主持人為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  

      謝存:

        下面,進入主旨演講環節。首先,有請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帶來精彩演講。有請。  

      鄔賀銓:
      鄔賀銓_副本.jpg早上好!很高興來到數字基礎設施論壇,我的發言題目是《云網協同與算網融合》。
        現在人工智能在加速算力的需求,我們過去都是通過反復的迭代、試驗、試錯,實際上現在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來模擬尋優,我這里有幾個例子,像語音、識別GPT-3、電影動畫,還有馬斯克的火箭發射的仿真,還有高速列車的仿真風洞,以及汽車的碰撞試驗。實際上現在不論是消費應用還是產業應用,很多都轉到了我們在線上利用云上的算力來完成了過去需要在實物試驗的很多工作。
        作為企業,工業設計、藥物仿真、電網建模、動漫渲染這些都需要利用到算力,但是并不意味著每個企業都要自建算力設施和購買算力軟件,可以單純作為一個算力網的消費者,然后來通過算力的平臺和另一方算力網的業務提供者能結合起來,在幾個人工智能賦能平臺的指導上,通過算力網絡控制面以及通過IPv6的網絡,連到底層的互聯網數據中心,當然互聯網數據中心的主體是服務器,這是一個工業計算機和存儲能力,當然其中還有更多的交換機來跨服務器以及跨數據中心之間的數據調動和計算。當然ITC只是一個算力平臺,它作為云計算是IaaS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算力節點,不但有算力,還得有算法,所以有PaaS、SaaS這些平臺來做支撐。實際上我們說SRv6能夠提供一個算網,包括云網以及算網協同的基礎,承載協議。通過云跟網的協同,加上算力的調度平臺,我理解它就是我們說的算力網絡,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到從云網協同到算網融合,它實際上只有全過程才能完成我們對計算能力的支撐。通過算力網絡,我們能夠發現客戶離他所需要計算的算力節點的遠近,以及多個算力節點里頭,根據價格、成本、性能等等,可以選擇一個合理的算力節點。客戶可以通過網絡連接到互聯網數據中心,可以提出一個算力的請求,可以使用免費/付費的業務,利用ITC提供的模型、算力、算法、數據,當然客戶可能也可以自帶一些,計算結果就返回到客戶那里。所以實際上算網協同是我們高質量發展以及數字化轉型所需要利用的一個很好的方式,也是企業上云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最直接的抓手。
        計算任務對通信網絡有什么要求?首先是感知。要感知數據的類型、感知計算任務、感知算力網絡的資源,包括按照資源、性能、成本選擇最佳的節點,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包括有一些要求實驗保障的服務;另外是彈性。雖然我們說計算實時都會發生,但并不是7×24小時都是那么固定這么大的計算量,其實是彈性,所以需要按需計算,需要有動態性,整個算力節點以及傳輸網絡怎么適應彈性;第三是可靠。實際上整個算力計算的時候,我們是不會只用到一個服務器,而是多個服務器之間,里面互相之間有協商,當然也涉及到很多開銷。如果說萬一有一個環節有問題,實際上不僅僅影響某一個服務器,而是影響整個服務器集群,所以實驗證明千分之一的丟包率,算力損失要到50%,所以算力網絡對于我們節點網絡的訪問以及傳輸的擁塞、時延都有很高的要求;當然還有安全,怎么做到整個網絡的安全,以及有沒有備份、保護,以及算力中心之間不同業主的數據之間的隔離;此外,還有經濟以及低碳化。
        剛才講的是對網絡的要求,任務對算力節點也有要求。根據計算任務的不同,比如我們有I/O密集型的計算,城市里頭的車輛交通不斷有實時性切入的信息都有收集,還有I/O的瓶頸。還有另一種計算任務,比如說我們要計算圓周率小數點后一千位,你輸入一個題目,這叫CPU密集型,這是不同的計算任務。有大數據的,也有很多無數個小數據,所以實際上存算結構對相應的不同的數據的優化是不一樣的,我們更多的可能是對冷數據,我們希望存算分離甚至存可以作為資源池來供多個服務器共享;當然對于熱數據,實際上我們智能駕駛的數據要求實時響應比較快,更希望存內計算,直接甚至芯片里頭的計算。另外是存與算之間也有不同,在右圖,一個外部的存儲有很多種方案,有直聯、附加也有存儲區域的,這也是適應不同數據的類型和計算任務而不同。所以實際上同一個計算節點可能有不同的架構,要根據選擇不同的數據類型來優選。
        我們現在說云網和算網融合,從運營商來講是相對積極的,因為運營商本身的網絡云化已經很明顯了,控制面的功能運化和用戶面的解耦,而且現在運營支撐、業務支撐、管理支撐這些系統,還包括BOOS、OS這些系統基本上都要上云統一協同,所以運營商本身自身也是云的應用者,當然自身的云服務的同時,也有能力提供對外的用戶。運營商如果能把云服務打包,會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而且業務粘性更好。
        中國運營商是全球少有的既是運營商也是云服務商,所以更愿意探索云網融合。云服務商從本身表面上看,它沒有多少積極的意愿一定要推動云網融合,因為它更愿意把通信網作為管道,而且現在服務運營商本身利用軟件定義廣域網,它本身就可以靠租用運營商的信道,來組織靈活地對客戶提供服務,而且現在的互聯網企業所希望的數據中心開放光互聯,本身在光層也有控制面和數據面解耦,甚至光和電的解耦,實現了更靈活地給客戶提供專線的優勢。所以從這個看法上,互聯網云服務商并不需要跟通信網來融合。但是實際上它真正所面對的最終客戶,對于整個云服務的應用,剛才說到了對網絡傳輸的可靠性、時延、帶寬這些有明確要求。如果云服務商沒有通信運營商的配合,也不見得能很好地保證這些業務的應用。再說未來80%的數據要存到邊緣,要在邊緣和端側來處理,希望邊緣云能跟中心云協同,實現存儲的通信網絡資源的共享。而現在邊緣計算對運營商來講,選擇邊緣計算的站點很容易,因為有的是基站,有的是機房,而對互聯網企業對于純粹的云服務公司選擇邊緣計算是它的弱項,它沒有辦法選擇這樣的點。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云服務商也還需要從云網融合里頭獲取效益。
        目前云網融合的現狀并不理想,因為云跟網是獨立建設的,本身的標準、技術不一樣,另外運營主體不同。盡管我們電信運營商既有云也有網,但是實際上你的客戶不會只上一個云,也就涉及到還有非電信運營商管的云。就算運營商同一個主體,它的云部門跟它的網絡運營部門并不完全都屬于同一個管理部門,所以數據共享程度是比較低的,基本上只是物理上在一個公司而已,實際也沒有做到真正的云網融合。而現在在整個網絡的資源對客戶是不透明的,我們現在實際上很難把網跟云集中管起來,怎么衡量云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它的算法以及性能,缺乏一些衡量的標準,因此也沒辦法抽象到跟網絡怎么協同管理。所以現在也沒有這種跨云和網的統一的服務調度平臺,不過去年12月底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推進云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另外要加快構建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協同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要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推進云網協同發展,提升數據中心的跨網絡、跨地域數據交互能力,加強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能力,強化算力統籌和智能調度。所以從國家的要求以及從業務和應用發展來看,云網融合和算網融合是自然的一種選擇。
        現在有了IPv6,為推進云網、算網融合起到了很好的抓手,我們利用IPv6的擴展地址幀頭,可以定義我們進來的業務的用戶身份、APP的身份、服務等級,并且可以定義IP包所承載的業務對信道的帶寬、時延、抖動、丟包率有什么要求,也就是說實現了感知。不過我認為僅僅做到這點不夠,IPv6的地址擴展幀頭還有很大的空間,我們用它來定義什么呢?定義數據的類型,是敏感數據還是不敏感數據,是需要跨境的還是說需要離開本企業的,還是說只能在本企業,以便我們實時對數據的分類管理。當然可以我們進一步利用IPv6的SRv6分段選路,建立一套端到端的路由。即便發生故障,也會趕緊重新制定路由,這個時候類似的操作,我們一條新的路由就建立了,可以實現快速地保護轉換。當沒有特殊要求的時候,我們就節省一條路徑,低時延走低時延的路徑,高帶寬有高帶寬的路徑,可以靈活地實現負載分擔、組播,而且實現多路并發冗余,提高可靠性。
        總之,通過IPv6,相對IPv4來講,大大減化了協議,來支持我們更多的面向云網、算網的特定性能要求的一些信道的選擇,實現快速倒轉。我們也可以利用它來實現實時的隨流檢測、性能監測,強化數據面的管理。通過這個,我們更好實現算網的融合。
        實際上我們現在算網融合、云網融合工作上還有工作要做。首先要標準。衡量一個算力中心的算力,我們現在習慣用CPU的能力,比如說有多少個EFLOPS在服務點計算的時候16位,當然實際上并不意味著你這個算力大了,它的能力就完全會發揮,實際上跟存力有關。中國大部分情況下,愿意在算力上投資,而在存力上投資比例不夠,所以往往存力不足,影響了算力的發揮。而且同樣的算力,不同的計算任務是不一樣的,究竟你是做卷積網絡還是做深度學習、遷移學習等等,所需要的軟件不同,導致計算中心的數據算力發揮也不一樣。像Gordon Bell獎的科學工程計算,據說實際上只有20%的算力可用,80%根本用不上,沒法用。所以實際上也就意味著這種算力的應用需要對算力資源有科學的衡量標準,以及對計算存儲算法資源和網絡資源要統一的尋址,如果說我們不能知道這里面怎么個定義它哪個在哪里,我們就沒法調度。比如數據存在算力節點上,如果存的時候沒有規矩,你去找的時候,你找一遍就多費時間、多費人手,所以這里面有大量的優化可做,這里面就需要標準;另外,云網/算網融合,在融合架構、層間接口、協議、轉發設備、調度引擎,包括分發調度平臺這些,現在很多還是比較空白的。另外,跨域的數據、跨服務器、跨數據中心、跨算力樞紐進行數據計算存儲網絡資源,這要有一個實時監控,沒有監控,怎么能知道能跨域調度呢,所以這是個難題。為什么呢?現在哪個部門、哪個主體能做全國性的跨這么多八大算力樞紐的監控?這是個難題。另外,數據中心通常是7×24小時工作,但并不是7×24小時計算。按麥肯錫分析,平均每個數據中心只有6-12%的時間在計算,也就是說80%多甚至90%的時間是在白白耗電,而沒有真正投入計算,這時候就需要從雙碳出發,來研究怎么全網優化計算資源。另外在管理上、商業模式上也有研究,不同的運營主體、不同的業主,相關資源數據怎么共享?這里面企業商業秘密數據怎么保護?跨域,誰有能力去跨域管理,誰有責任能信任擔當這種跨域管理?企業是主體,當然政府引導的“東數西算”工程的機制對我們云網/算網融合管理體制創新應該有一個很值得探索,我們西部的算力樞紐是要承接東部的冷數據,但是誰跟你配對東部冷數據,配到這里?
        最后要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打通信息“大動脈”。謝謝大家!
          

      謝存:

        感謝鄔院士的精彩演講。下面,有請中國電信集團李峻副總經理帶來“夯實云網融合數字底座,構筑協同發展嶄新格局”的演講。有請!  

      李峻:
      李峻_副本.jpg尊敬的鄔院士,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受邀參加本次信息基礎設施的論壇,也借此機會代表中國電信向長期以來一直關心、支持、幫助我們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包括各位行業友商和行業生態伙伴,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二十大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數字基礎設施作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發揮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巨大潛力,對于傳統的基礎信息設施進行改造和賦能,為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提供關鍵的支撐和創新的動能,是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基礎和保障。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融合發展、協同賦能”。融合是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的必然趨勢,以要素融合為基礎,網絡、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網信安等多要素之間加速融合,不斷衍生出新的形態和新的能力,助推數字產業化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以行業融合為中心,推動數字基礎設施與制造業、農業、服務業多行業的深度融合,賦能產業數字化的轉型,最終實現多要素、多行業的協同賦能效果。
        中國電信作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維護網信安全的國家隊、主力軍,深刻意識到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的重大意義。我們全面構建以云網融合為核心特征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助推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為我國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增添新的動能。借此機會,向大家匯報中國電信的主要實踐。
        第一,承接東數西算,打造自主可控的天翼云。中國電信全面落實東數西算戰略,深度推進天翼云建設,形成了“2+4+31+X+O”的云和大數據的中心布局,也建設了梯次分布、云邊協同的算力基礎設施。我們突破了云操作系統、分布式數據庫一系列關鍵的核心技術,自主研發了以一體化的云底座、分布式的云能力、可信云平臺為核心的CloudOS4.0,形成了全棧的云產品能力。目前,天翼云已經成為全球較大的電信運營商云、國內最大的混合云,為20多個省級的政務云平臺,300多個地市級的政務云平臺,以及1000多座智慧城市建設貢獻了我們云的力量。
        第二,推進高速互聯,構建天地一體的泛在智能連接。中國電信全面布局5G網絡,攜手中國聯通首創5G接入一張物理網、兩張邏輯網,共建共享的建設云模式,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主流頻段網速最快的5G SA共享網絡,覆蓋全國所有的城市、縣城和重點鄉鎮。截止到2021年底,累計節約網絡投資超過2400億,每年節約的網絡運營成本達到200億。同時,中國電信還把我們的網絡向空天衍生,我們打造了地面和衛星互聯網,構建了覆蓋中國全境周邊海域以及“一帶一路”區域的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網絡。我們同時發布天地一卡產品,我們不換卡、不換號,按需接入4G、5G的地面或者天空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我們的用戶無論是在海洋航行,還是沙漠探險,或是深山救援,都可以隨時隨地地暢享星地融合的通信系統。
        第三,堅持網隨云動,推進以DC為中心的網絡重構。我們圍繞算力中心進行網絡的重構,推動我們的流量從南北向為主向“南北+東西向”轉變,推動網絡的持續轉型。過程中,我們構建了“四區、六軸、八樞紐、多通道”的低時延的光纜網,打造了立體化、多層次的互聯通道。基于新型城域網構建深淺邊緣的1毫秒到3毫秒的延時圈,滿足邊緣算力下沉的需求,同時打造了邊緣云網的新生態。
        第四,構建AI賦能體系,助力全行業數智化轉型。建設覆蓋全國的“中心+省+邊緣+端”的四級AI算力資源池,打造集約的AI能力中臺,實現AI能力、算法、數據的統一調度和全網服務。對內,形成AI的數字人,天翼視聯等多種產品,在年底,我們除了要評優秀員工以外,還會評AI數字人成為我們的優秀員工,為傳統的電信服務自身復制、賦能。對外,我們充分發揮“AI+云+5G”的一體化優勢,打造9000多個行業應用項目,為數字中國、工業制造、交通物流、城市治理等一系列的行業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解決方案。
        第五,夯實云網安全底座,守衛網絡清朗空間。中國電信始終把網絡安全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基石,通過布局安全能力池,構建以安全中臺為核心的服務架構。形成了覆蓋云網邊端的安全基礎設施能力,提供全域的危險檢測、態勢感知和應急處置能力。此外,我們還積極推廣安全大腦、云堤、量子密話等一系列的安全產品,覆蓋政務、金融、教育、工業等19個行業,服務國內外的數萬家政企客戶,有效提升了國家互聯網的安全防護整體設備,守護網絡空間安全。
        第六,加大節能降碳力度,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中國電信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打造綠色云網,推動綠色運營。在云的方面,我們持續建設了綠色的新型數據中心,采用深度定制的服務器、優化資源運營調度等一系列手段,來提升我們的算效水平。在網絡方面,加大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力度,應用基站AI節能技術,推進小容量、低效能的老舊設備退網。同時,引入綠色能源、優化用電結構,持續提升節能降碳的力度。“十四五”期間,我們預計可以節電超過450億度。
        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服務商,我們將以融合為出發點,持續夯實云網融合的數字基礎設施底座,構筑協同、賦能的新發展格局。
        借此機會,我們也提出如下的倡議:
        首先,共建共享,加快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也是二十大報告的重要要求。當前,數字基礎設施在區域城鄉之間按照行政區域劃分的分割,互聯互通的水平有待于提升,將數字基礎設施做到城鄉無差別,對城鄉的共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建議行業主管部門,我們全行業,以互通互聯為出發點,統籌區域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推動管道、機房、塔桿等城鄉數字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促進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第二,協同發展,強化數字基礎設施賦能注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我們數字化的應用正在從互聯網行業向傳統行業加快演進,數字基礎設施對于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一系列傳統行業的賦能優勢正在日趨凸顯。我們也提議,工業、交通、能源、物流、醫療、教育等一系列行業同仁,與我們站在一起,以服務民生、賦能實體、造福社會為主線,堅持融合發展,協同發展,夯實數字基礎設施的底座,促進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各領域廣泛地深入滲透,為數字經濟的發展賦能注智。
        第三,開放合作,構建數字基礎設施共贏生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通力合作,離不開供應商合作伙伴的攜手共進,我們也倡議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凝心聚力,堅持開放合作,攜手共建數字基礎設施,創造更多體現數字基礎設施價值的商業機會和盈利模式,真正實現共同繁榮、共同發展,達到產業共贏,打造產業共贏的新生態。
        中國電信將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持續推動云網融合,加快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升級,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攜手共創數字時代的美好未來!
        謝謝大家!
          

      謝存:

        感謝李峻副總經理的精彩演講。下面,有請中國移動集團李慧鏑副總經理帶來“構建融合算力網絡,賦能數字經濟發展”的演講。有請!  

      李慧鏑:
      李慧鏑_副本.jpg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
        很榮幸參加本次“數字基礎設施創新協調發展論壇”。下面我將結合中國移動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實踐,和大家分享幾點思考。
        一、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賦能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呈現產業創新、技術融合、綠色低碳發展的特點,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 ,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支撐作用更加明顯。與此同時,我國數字產業化基礎實力持續鞏固,產業數字化發展進入加速軌道,數字化治理體系正在構建,數據價值的探索更加深入。
        算力網絡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推動力,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重要生產力。數字經濟通過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的新模式。
        全球各國算力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每1元的算力投入,可帶動3-4元的經濟產出 。在算力規模方面,我國算力總規模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并且保持快速增長。算力的快速增長同時也對能源供給提出更高需求,為此國家啟動“東數西算”工程,推動東部地區產生的海量數據傳送到西部地區進行處理,以比特換瓦特,助力全局成本大幅節約,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更加合理。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中國移動系統打造以5G、算力網絡、智慧中臺為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創新構建“連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務體系,全面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全社會數智化轉型,助力數字經濟加速發展。
        在連接方面,建成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基站總數超過600萬站 ,其中5G基站超過120萬站,占全球5G基站規模30%以上,實現全國市縣城區、鄉鎮5G網絡連續覆蓋,發展5G用戶2.92億戶,拓展5G行業商用案例超1.5萬個;家寬覆蓋住戶達6.13億戶,其中千兆網絡覆蓋住戶達2.29億戶,構建了“三全三智”智慧家庭產品體系 。
        在算力方面,形成以業務需求為導向、覆蓋全國各地市的數據中心布局,可對外服務的數據中心機架能力達到43.7萬架;自有算力規模總量約7.3 EFLOPS ,云服務器建設總規模達91.2萬臺,部署邊緣計算節點超過800個。
        在能力方面,持續鍛造業界領先的人工智能、云計算、 區塊鏈、大視頻、高精定位等核心能力引擎,智慧中臺已匯聚超700項共性能力,服務內外部單位超600家,月調用量超170億次。
        中國移動5G、算力網絡與智慧中臺融合互促,共同打造能力服務體系,通過數字產業化“小生態”的精耕細作,全方位、深層次地賦能數字經濟,實現產業數字化的大目標。
        二、超前布局算網融合能力,加速數字基建落實見效
        算力網絡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移動開創性提出:打造以算為中心、網為根基,多種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算力網絡,推動算力成為與水、電一樣,可“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
        相比其他公司,中國移動擁有布局完善的數據中心、全面領先的通信網絡、高速發展的算力資源及覆蓋全國的服務支撐在基礎設施源層,實現立體布局、領先發展。積極融入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持續完善數據中心布局。在京津冀、長三角等熱點區域及內蒙、貴州等地建立超大型數據中心,與各省市數據中心一起形成“熱點集約、跨區輻射、邊緣覆蓋”的梯次布局體系。
        在高速智聯層,實現算網智連、高速融合。構建分層匯聚的高質量直聯網,以算為中心,通過扁平化網絡、光纜路由優化、合理設置節點等方式,打造1-5-20時延圈,即骨干20ms、省域/區域5ms、城市1ms的三級時延圈網絡,提供端到端一致性服務質量保障。引入400G、SRv6等新技術,布局廣覆蓋、低時延、大帶寬、智能化“IP+光”的算間網絡和入算網絡。
        在算力泛在層,實現規模提升、泛在集約。預計2025年底,中國移動算力規模將超過20EFLOPS;統籌推進中心云和邊緣云布局,實現云邊協同、泛在一體的算力資源供給;積極發展智算,構建全網架構統一、中訓邊推的智算中心體系;加強與政府、科研單位合作,按需發展超算,實現超算并網。
        在算網大腦層,實現智能編排、全局調度。算網大腦作為算力網絡管理、編排、調度、運維的核心系統,面向網、云、數、智、安、邊、端、鏈等多要素,依托算網感知、智能決策、質量保障和原子能力開放等關鍵技術,實現算網一體化編排、智能化調度,促進算網融合、算網共生發展。
        在算網服務層,實現一體供給、應用創新。通過構建新型算網服務平臺,整合自有算網資源、并廣泛吸納社會算力,不斷探索算力網絡新型服務模式。面向生活、行業和社會等場景,提供網隨算動、云網邊端協同、可信共享等多種創新服務能力,助力產業應用升級,打造應用服務新范式。
        中國移動提出算力網絡的初心,就是要將算力打造成為可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發揮扁擔效應,打造開放共贏的發展生態,向下匯聚社會資源,向上提供開放接口,形成豐富應用,實現算力普惠,加速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下面與大家分享2個具體案例:
        首先是“東數西訓”實現節能。中國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算力需求旺盛,但東部城市資源有限,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度和局限性大。西部地區綠電豐富、氣候適宜,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維成本低。如何推動東西部優勢互補,已成為運營商的重要挑戰。中國移動發揮全網資源優勢,積極落實算力網絡“東數西訓”策略,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九天AI平臺創新實施東數西訓試點。將東部數據傳輸到西部數據中心,低成本、高效率完成統一訓練后,將模型回傳到東部的本地邊緣節點進行實時推理、決策。有效提升IT資源利用率,減少15%的服務器與機架需求,提升整體能效,每年能耗下降20%。 其次是“東數西存”實現降本。中國移動依托內蒙古、貴州兩個西部國家樞紐節點,集中建設全國31省用戶上網日志存儲平臺,同步建立跨域數據中心的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西部節點成本優勢和集約化規模優勢,運行半年數據存儲量超過2.2EB、投資運維成本節省超60%。
        三、構筑算力網絡合作生態,共創數字經濟發展未來
        算力網絡是CT/IT/DT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包含創新技術和創新服務,是一次全方位的產業轉型升級。在實踐探索中我們深切感受到,算力網絡的發展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匯聚社會各方力量。
        借此機會,我提出以下幾點倡議:一是加強國家政策引導,統籌完善頂層設計;二是加強全產業鏈協同,攜手壯大算力網絡產業生態;三是加強核心技術攻關,聯合打造基礎設施安全可控;四是加強服務應用創新,共同推動算網服務繁榮發展。
        數字經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算力網絡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載體,中國移動愿與社會各界一道,構建融合算力網絡、賦能數字經濟發展。讓我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奮進新征程,共同譜寫算力網絡發展新篇章!
        謝謝各位!
          

      謝存:

        有請中國聯通集團何飚副總經理帶來“筑牢數字基礎設施新引擎,共譜數字經濟發展新篇章”的演講,歡迎何總!  

      何飚:
      何飚_副本.jpg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行,大家好!非常高興又一次來到烏鎮,一起來探討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聯通在工信部的正確領導下,和我們同行以及各產業鏈朋友的共同支持下,我們在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思考、探索和實踐,今天我給大家匯報的內容是剛才的主題,就是“筑牢數字基礎設施新引擎,共譜數字經濟發展新篇章”。
        今天的內容,實際上主要講四個方面:一是算網一體,二是算數一體,三是算物一體,四是算安一體。
        中國聯通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這也是國家戰略的要求,怎樣打造中國聯通的算力基礎設施?中國聯通在自己的實踐過程當中,我們總結為四個一體:一是算網一體。打造低時延、高可靠算網融合的新布局。二是算物一體。打造智慧連接、萬物上云這樣一個新的生態。三是算數一體。打造智能算力驅動數據生產力的新動能。四是算安一體。網絡強國中,一個很重要的是網絡安全,所以打造端、網、云、數、算為一體的安全防護的新體系。以“四算一體”來構建算、網、物、數、安一體化的能力聚合新優勢,這也是中國聯通一體化能力聚合的充分體現。怎么實現呢?以智聯千人萬物、智慧千家萬戶、智造千行百業、智能千場萬景,來實現“四算一體”,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同時,中國聯通持續深耕5G、千兆、政企、算力“四張精品網”,也是我們新戰略里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堅持算網一體,加強算力的布局,服務東數西算,打造一點對接,靈活跨域,精品組網,特別是在算網融合方面,怎樣實現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領先要求。我們現在積極地推進900兆低頻網的建設,年底實現農村覆蓋,到年底會有17萬站覆蓋到農村,農村、鄉鎮縣實現5G、中頻、高頻的連續覆蓋。
        另外,政企精品網,主要是為ToB行業客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按需求彈性供給的精品網絡。另外是算力網絡,我們的布局是依托我們全光的底座,按照國家和發改委的總體要求,在引領發揮“IPv6+創新”的能力,建設“5+4+31+X”的一體化算力能力的布局,打造云網邊協同的算力精品網,建設我們業界領先的算力網絡。
        譬如,在推動過程中,我們與浙江雅戈爾打造的5G全連接算網一體智慧工廠。以雅戈爾寧波為總部,同時與吉林琿春、云南瑞麗多個基地“一總部+多個基地”的多園區生產數據實時共享,智能排產,取得的效果和產生的效率,應該說還是非常高的。同時,堅持“端、網、算”、“人、物、數”一體化能力的聚合,服務制造強國、數字中國,打造“感知+聯接+專享”的算力能力。
        一是通過我們自己研發的“雁飛”物聯網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以“智連+格物”雙核心的平臺驅動,形成“自研+生態”的物聯終端發展的新模式。二是基于4G、5G等多樣化的精品網,為多行業提供一朵云、多張網的泛在連接能力。三是云邊協同,為客戶提供物聯專項的計算、存儲以及安全能力。四是聚合端網算的硬實力和9大行業軍團實力、52個國民經濟大類,服務了1萬多家的規模應用項目,推動算物一體,邁向發展的快車道,打造萬物智聯的新生態。
        算物一體,和一汽紅旗合作,創新打造了全態勢的感知,全設備物聯的5G智慧工廠,利用5G、物聯網技術實現工廠設備智能聯網,全態勢的感知與全要素數據實時采集。算物一體的應用提升生產計劃,達成率19%,縮短設備故障修復時間在30%-60%。這是在算物一體方面的應用。
        算數一體,堅持算力服務生產力的導向,賦能百業千行數字化的轉型,打造真正放大數據生產力的云邊互補效應,算數一體能力的優勢。第一,隨心存算。支持全用戶、全流程、全數據隨心存算,與生產結合,發揮數據要素倍增效應。第二,安全可信。我們加強了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構建聯通鏈,保障數據流通全程可追溯,提供跨平臺可信數據的服務。第三,高效智能。我們具備PB級的大數據的治理核心能力,與AI深度融合,AI模型快速構建,復雜數據能夠主動識別,這是中國聯通在大數據方面的優勢。以此,我們構建起技術領先、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安全智能的算數一體運營服務能力,讓我們的算力不僅能夠服務于傳統互聯網應用,更重要的是成為百業千行數據要素生產力倍增的新動能。
        這里面的應用主要是河南省的金融服務共享平臺,聚焦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構建區域的產業信用金融生態,實現區域金融大數據的高效互動,來賦能實體經濟。
        算安一體,我們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的理念,服務于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打造網信領域安全鏈長。同時,將專精特新、全域安全、國家重保等聯通這些獨特優勢結合起來。中國聯通勇當安全產業鏈鏈長,履行這樣的使命和責任,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的“五全云算網信息安全體系”,讓算力更加安全,讓安全更加智能。一方面是打造全方位的網絡空間安全態勢感知能力。第二個方面,形成云網邊端一體化的安全防護能力,來確保全域的安全可靠。第三個方面,建立實戰化、體系化、常態化的安全協同機制,構建安全生態,來開展聯合溯源,為全面健全國家安全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聯通保駕護航的能力。
        這是我們算安一體的一方面,還有一個案例,是浙江省的公共數據安全體系。它主要圍繞著人、數據、場景提供制度、技術和運行三位一體的數據安全的服務,滿足省市縣三級數據安全的需求,安全應急處理的時間縮短成倍數。
        中國聯通的經營理念是一個聯通,一體化能力的聚合,通過這么一種經營的理念,如何形成我們的聚合優勢,賦能數字經濟的發展,服務國家的發展戰略,履行中國聯通國家隊、主力軍、排頭兵的定位。
        謝謝大家!  

      謝存:

        感謝何總的精彩演講。下面,有請中國鐵塔劉國鋒副總經理帶來“持續深化共享,助力數字基礎設施融合創新發展”的演講。歡迎劉總!  

      劉國鋒:
      劉國鋒_副本.jpg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我報告的題目是《持續深化共享,助力數字基礎設施融合創新發展》。信息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數字經濟時代,信息基礎設施唯有深化共建共享、加強融合創新,才能更好地賦能網絡世界。
        中國鐵塔210萬站址遍布全國,這些站址上連無線網、下有有線網,中間有電力和機房,資源稟賦應該說獨一無二,是承載各類數字業務的絕佳平臺。我們堅持共享發展理念,高效支撐5G網絡規模快速的部署,并且將通信塔面向全社會開放共享,努力將通信塔打造成為“點多面廣、站高望遠、配套齊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夯實數字經濟底座,為社會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賦智賦能。
        共享筑牢數字中國基石。作為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隊、主力軍,中國鐵塔成立八年來深入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持續深化行業共享和協同發展。八年來,我們累計完成基站建設項目330萬個,我們三家電信企業實現的站址總量增長了1.35倍,助力我國快速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移動寬帶網絡,新建基站的共享率從歷史的14%提升到現有的81%的水平。5G商用以來,我們累計承建5G基站160萬個,其中97%以上是通過共享存量資源實現的,我國5G基站數量超過全球總數的60%,創造了5G建設的中國速度。
        在我們浙江,率先實現鄉鎮以上區域全覆蓋。自2019年啟動5G建設以來,浙江鐵塔協同電信企業在浙江全省建成5G基站16.1萬個,率先實現鄉鎮及以上區域5G全覆蓋,也實現了行政村的基本覆蓋,5G的用戶達到近三千萬,使我們浙江成為全國5G發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
        “數字塔”助力跨行業、跨領域共享協同發展。中國鐵塔立足資源稟賦,運用人工智能、視頻監控、物聯網、邊緣計算、5G等技術,著力打造具有數字化能力的新型基礎設施,變“通信塔”為“數字塔”,變通信機房為數據機房,服務支撐國計民生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我們在中高點位部署各類攝像機及物聯網傳感器,實現全域全天候實時感知和數據采集。通過邊云協同進行AI分析和多維數據融合處理,為各類業務場景提供數字化的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全國已經有20萬座鐵塔蝶變升級為“數字塔”,廣泛服務于林草、環保、農業、氣象、水利、國土、交通、應急等40多個行業。
        “耕地智保”守護18億畝耕地紅線,守護農民“口糧田”。我們在浙江建成的“耕地智保”項目,依托鐵塔站址點位以及高空優勢,運用AI識別算法,結合自然資源圖層套盒及視頻聯動,建成全天候全方位的監控網,對于全省耕地自動巡查、預警非農非糧行為,及時高效處置,守好人民的“口糧田”。
        數字融合助力數字鄉村建設。我們基于分布式站址優勢,加大視頻監控、物聯網、大數據、衛星遙感等技術,在農業生產和鄉村治理領域的應用,提升鄉村數字化水平。我們打造了農事一體化的平臺,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可視、可管、可控,助力農業增產增收,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我們打造了鄉村數字治理一張圖,融合安防監控、農業氣象、應急廣播、村務信息等數字化的應用,變被動應用問題為主動預判、發現、解決問題,助力鄉村綜合治理。
        鐵塔+5G+AI,助力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我們通過鐵塔+5G+AI,為環境治理領域裝配上了“千里眼”“智慧腦”,架起全天候動態監測的“環保天網”,實現從人防到技防、智防的跨越式升級,助力高標準打贏三大保衛戰。比如說我們利用長江沿線的15萬的通信站址,為漁業禁捕、水環境監測、生物多樣性、防汛抗旱等提供全方位、集成化、智能化的決策支撐,助力長江生態大保護。我們在河北、山東、黑龍江等24個省份對秸稈禁燒進行監控,覆蓋全國近50萬平方公里的農田及周邊區域。我們在京津冀等28個城市覆蓋部署3200多個大氣監測點位,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區域網格化大氣監測。我們還利用沿河、沿湖、沿水庫的站址,打造“數字河湖”,監控監測重點河流4700余條,水庫2300多個,有效支撐水利部門解決河湖水域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四亂”問題。
        立體智能感知助力防災減災。依托鐵塔站址,構建地震、防火、消防、防汛等多元立體的智能應急感知網絡,提升風險監測預警預報的數字化能力,支持國家防災減災事業發展,為護衛生命財產安全貢獻中國鐵塔的力量。比如我們支撐國家地震局在全國范圍內部署了超過一萬座地震烈度的監測點位,搭建了國家地震立體監測網。地震的監測網在今年9月5日12時的四川甘孜瀘定的6.8級地震中,提前20秒向雅安市發出預警,提前50秒向成都市發出預警。
        基礎設施融合,織就北斗高精度地面定位網。中國鐵塔與北斗產業主要成員,比如說千尋位置、六分科技、華大北斗,也包括咱們中移智行開展合作,部署全國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連續運行的北斗高精度地面增強站網,助力實現亞米級、厘米級乃至毫米級精度的定位能力,支撐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建設,促進北斗產業快速發展。
        邊緣算力支撐多場景融合應用創新。算力是數字社會發展的引擎,所有的數字化應用都離不開算力的支撐。未來將有超過80%的數據會在邊緣側產生和處理,極大帶動邊緣算力需求的增長。中國鐵塔擁有210萬的站址資源,這些站址緊臨用戶側,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是天然的邊緣計算的節點。這些邊緣計算節點可以與核心樞紐算力節點高效協同,促進算力的泛在化、隨需化、普惠化,有力支撐數字應用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國鐵塔愿與行業加強協同、融合創新、深化共享,更好地賦能網絡世界,共創美好數字未來,謝謝大家!  

      謝存:

        感謝劉國鋒副總經理的精彩演講。下面,進入本次論壇的第三個環節,尖峰對話。有請尖峰對話主持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  

      魏亮:
      魏亮_副本.jpg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魏亮,非常榮幸能夠擔任論壇后續議程的主持人。接下來,要開啟論壇的特色議程--尖鋒對話。在這個環節,我們榮幸地邀請到了來自新基建產業鏈各方的重量級嘉賓,一起暢談數字基礎設施的融合創新發展。
        首先,請允許我介紹參與尖峰對話的四位嘉賓,他們分別是: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 聞庫;
        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 侯明娟;
        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總經理 葉朝陽;
        騰訊智慧交通首席科學院 張云飛;
        有請四位嘉賓登場。
        大家都知道,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加速演進,以及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對于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越來越重要。數字基礎設施不僅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還包括應用5G、千兆光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融合基礎設施。我們四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有不同的需求和理解。
        對于基礎設施發展而言,標準至關重要。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是我國信息通信技術領域標準化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長期以來在信息基礎設施標準方面開展了許多工作。首先,這個問題想請問CCSA聞庫理事長,在融合基礎設施標準化工作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是如何定位的?目前正在開展哪些工作?  

      聞庫:
      聞庫_副本.jpg
        謝謝!剛才談到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其中有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是標準,因為只有標準才能夠使得這些基礎設施能夠互聯互通,才能在不同的領域當中來進行上下的連接。那么,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是一個社團組織,它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制定標準的角色,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起草了4300多項行業標準,有600多項國家標準,以及400多項團體標準,所以這些標準對整個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們這個協會有1000多個會員,可以說我們幾乎是信息通信行業所有的企事業都是我們的會員,所以它在制定標準當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個標準,我想不僅僅是國內的標準,還有基礎設施,還有國際的標準,像大家所知道的ITOT、3GPP。真正來講,3GBP是由世界上幾個國家的標準協會來發起成立的,其中中國的通信標準化協會,也就是CCSA也是它的一個發起者,所以這些年來,我們一塊兒和國際上的伙伴一起共同推動制定移動通信的標準。
        除此之外,我們這個標準,剛才大家看到的運營企業做了很多垂直行業的試點應用,在這方面,我們也和垂直行業,像交通、能源、電力、智能家居等等行業的標準協會,都有很多標準的合作,和他們合作,共同把這些標準制定好。
        但是隨著信息基礎設施的增加,我們任重而道遠,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接下來我們會和各行各業涉及到信息基礎設施的,會通力合作,把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標準的基礎做好。  

      魏亮:

        感謝聞庫理事長給我們介紹了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在融合基礎設施標準規劃、制定上展開的工作。
        設備廠商在推進數字基礎設施融合創新發展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今天請到了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請問侯總,從廠商的角度,基礎設施融合創新發展有什么值得關注的新動向?在助力信息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協同發展過程中,高通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  

      侯明娟:
      侯明娟_副本.jpg
        謝謝主持人!今天在座很多是我在高通工作服務多年的老領導,運營商的領導,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我們都支持很多年了。
        其實大家對高通非常了解,進入中國市場也20多年將近30年了,但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高通公司最新的變化,因為正好上周公司發布了2022年的財報,還有一些新的變化,想和大家分享。
        大家知道,高通公司是1985年成立,一開始就是做衛星通信,從第二代無線通信到今天第五代無線通信,我們和四大運營商在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一直是特別深度的合作,不管是和中心還是系統設備,愛立信、諾基亞都是我們非常多年的好朋友。上周的財報里有一個亮點想和大家分享,除去我們這些傳統業務,包括在標準化方面做的很多貢獻以外,高通現在是一個很主要的智能汽車的元器件供應商,現在看起來,有個分享的數字,馬路上跑的有1.5億輛車里已經使用了高通的汽車解決方案。其實也分享一個數字,未來已經和很多車廠簽的未來智能汽車元器件的合同有300億美元之多。
        所以說今天的高通和早先的高通不一樣了,以前可能更多的是我們很多智能手機包括基礎設施的客戶、運營商的領導們,我們天天都在溝通怎么樣在無線通信的技術上再做演進。但其實今天的話題是基礎設施,剛剛前面幾位運營商的領導的分享,我覺得特別有收獲,算力的提升以及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其實高通的商業模式一直也是研發、分享和協作。
        我剛剛從上海進博會過來,高通的展臺上沒有一件展品是我們自己的,都是客戶的,因為我們的商業模式確實也需要客戶的產品來落地,就是怎么樣體現你的算力強、你的VR產品好,一定通過客戶的產品,所以這些就是非常深度的和客戶的一些合作。
        另外,過兩天在南昌有一個世界VR大會,也是工信部推動的一個很主要的活動,現在市場上商用的60多款產品里,也是用的高通的解決方案,我們VR的解決方案。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我們都在通信的一個核心思想的引領下,高通公司有一個統一的產品路線圖,就像剛才領導們講的,在一個萬物互聯的思想核心領導下,其實它有很多的可延展空間,無論是汽車裝上四個輪的移動終端,還是VR,大家都在說元宇宙多么的火爆,確實是大家都對它充滿期待,但是它的核心其實是連接和計算。這都是和我們這些做了幾十年通信的研發人員的理念是非常一致的。我們看到剛才前面各位分享的,一起拉手合作,繼續把5G和AI能力進一步拓展的這些空間,所以有很多機會在前面。  

      魏亮:

        感謝侯總的分享。我們今天的會議落地烏鎮,接下來的這個問題想請問浙江本地代表,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總經理葉朝陽。請問,您如何看待數字基礎設施融合發展的趨勢,同時想請分享一下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在建設融合數字基礎設施方面的經驗。  

      葉朝陽:
      葉朝陽_副本.jpg
        感謝主持人!我們還是比較年輕,成立也就是兩年多時間,公司的全稱是“浙江省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一般簡稱“浙江交換中心”,下次碰到我可以用這個名字,簡單一點。
        我覺得這個主題特別適合我們,因為我們主要是做互聯互通的,是互通互聯的重要基礎設施。在國內剛剛起步,實際上在全球,業內人士都知道,因為交換中心應該來說是全球互聯網架構里重要的一環,尤其是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流量的快速增長,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比如說,舉幾個例子,可能國際上的一些互聯網交換中心發展歷史非常悠久,都是和互聯網同步發展的,比如說荷蘭的AMS-IX,德國的DE-CIX,還有巴西的NIC.br。他們的流量都非常大,基本上都超過10T,像巴西的甚至超過了20T。他們發展的歷史很長,尤其是近幾年,尤其是疫情期間,增長的特別快。應該說,這些巨大的流量增長,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互通的樞紐,我們叫流量交換的樞紐。
        在中國,這個事才剛剛起步,也是在各個行業里的專家的推動之下,在前期,尤其在工信部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交換中心是從試點的批復。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到目前為止,我們接的企業過來和大家做流量交換,大概有150多家企業,開的帶寬已經超過8T,交換的峰值流量超過2T。
        對這個規模,大家可能沒有什么概念,國際上有一個知名的針對交換中心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記錄了全球各個交換中心的數據,大概注冊在這個數據庫上的有1000多家的交換中心,我們按照用戶規模和流量規模來看,已經處于前100了。并不是說我們的發展有多好,只能說中國互聯網的環境以及用戶的量和需求是非常大的,特別是近幾年,5G、千兆大規模的增長之后,導致流量增長非常快。
        剛才說了一些全球知名的互聯網交換中心,他們在互聯網早期發展之初就開始發展,前面幾十年都是處于緩慢增長的態勢,近幾年因為流量規模大了以后,它也是在快速增長。在國內,加速度更明顯,這背后也就是數字產業和和產業數字化的大力推動。
        談到今天的主題,融合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因為我們數字經濟的發展,這個大環境推動整個基礎設施的建設。當然,另一方面,也是我們自己的融合基礎設施建設。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整個融合基礎設施,叫交換中心的基礎設施,我們叫“1+2+N”的整個架構,“1”是指一個控制大腦,這個大腦也還是軟件定義的,我們叫軟件定義交換中心,目前市面上也是沒有的,所以我們也在推動這一兩年的時間,研發出針對交換中心特色的控制大腦,也是融合各類的設備,主要是一些交換機、路由器、路由服務器這些設備的多種類型的融合,實現對業務能夠快速一鍵開通。“2”是指我們的兩個核心。我們在杭州構建了兩個核心節點,這個核心節點也是通過包括機房、設備、鏈路進行多層次的冗余和高等級的保障。所以整個流量疏通的效果比較高,調度的速度也非常快,這對我們整個系統起了很大的支撐作用。“N”是N個接入節點,我們一般是放在網絡邊緣。
        交換中心最大的特點,國際上有一句話,“本地流量在本地”,這也是我們為什么在邊緣,就是可以按照用戶的需求進行建設,能夠方便企業就地接入,能夠盡可能地把流量留在本地,這樣它的時延就短了,效率就高了。同時也為我們現在發展非常迅猛的,包括云邊協同、邊緣計算以及算力調度方面的工作,我們也可以做一些支撐。
        現在互聯網作為現代社會生產生活以及研究方方面面的重要基石,我覺得應該是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也有信心,比如說通過我們5-10年的努力,尤其剛才鄔院士提到的IPv6,我覺得它對中國互聯網的自主性是一個非常大的躍變作用。
        因為大家都知道,在IPv4時代,中國是地址欠缺的,地址欠缺以后,它會導致很多的問題,很多地址就變成公私網轉換,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實際上就是你的網絡是不夠自主的,尤其是企業的網絡是不夠自主的,一般說會被某一家鎖定,它自己沒有自主調度權。我相信通過IPv6的真正普及,中國互聯網應該會更加自主、更加完善、更加安全。
        謝謝大家!我就講這些。  

      魏亮:

        感謝葉總的分享。最后一個問題,想請問騰訊智慧交通首席科學家張云飛。我們知道,融合數字基礎設施是支撐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底座。請問張總,在您看來,如何從技術引領方面,探索建設融合數字基礎設施?如何進一步提升數字基礎設施技術的支撐能力?  

      張云飛:
      張云飛_副本.jpg
        感謝主持人!現在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傳統的基礎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的融合是在越來越快速融合,數智融合的趨勢是明顯增速的。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專門提出了我們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交通強國,這幾個正好是我在從事的一些領域,所以今天也給大家報告一些我們在做融合基礎設施上面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我們的一個基本答案或者說我們探索出來的一個方向,就是要建設一個下連設備、上連應用和用戶的開放數字底座,或者我們叫它智能交通的操作系統。這個話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的路徑還是有很多種,我們現在挑的路徑或者說我們覺得比較成功的路徑,就是和客戶一起共創數字底座,而不是我們建好了一個數字底座再去給客戶用。
        這里面涉及的問題比較多,我分層次給大家匯報一下。最底下,我們還是非常注重連接的作用,比如說,我們在高速上,高速公路可能一公里的整個感知設備就幾千個,像在廣州的地鐵里,地鐵一個車站的感知設備可能要達到2-3萬個,所以量是非常大的。比如說高速,全國大概有16萬公里,所以可以算出來大概有幾十億的連接設備上來。尤其是現在我們引入了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以后,我們的感知設備的種類和數量就更多了,包括傳統的攝像頭,也包括激光雷達,所以它的量比以前要大很多。在這樣一個復雜的、異構的、多元的設備接入過程,對于我們整個操作系統也好,或者說數字底座也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戰,能夠把它做好納管是第一步。
        第二,現在我們有很多智能網聯的車,但是現在通過CVX上來的量還是比較少的,我們也提出了泛V2X的方式,把現在我們能用4G、5G連上,包括侯總也提到可能有很多的芯片已經上車了,我們通過4G、5G的方式,就可以讓車或者車上的用戶來享受智能網聯或者車路協同的服務。這樣的話,路側上是增加了很多的感知,第二我們每天跑的交通車又增加了很多的感知設備,所以首先把感知設備連接起來,這就是我們這個系統要做的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有了這個之后,可能我們現在這些感知設備的全息感知識別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專門在云AI方面做了比較多的儲備,現在從騰訊云AI交通的角度來講,我們已經有幾百個API的標準能力給大家調用,服務的用戶大概12億。Gartner的魔力象限,在云AI這個領域,我們也是唯一上榜的中國云廠商,現在在計算機視覺這個領域,在全球是第二位。這樣一個基礎上來以后,可能我們和交通相關還有其他的一些基礎東西,比如說我們現在要進行在云上的業務,剛才鄔賀銓院士也講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多云的環境,那么怎么樣在這種異構多云的環境下,能夠把它統一的納管、統一的資源管控,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來攻克它。
        另外,像定位,我們這些年也已經建立了國內最大的定位能力,服務大概4萬多家企業客戶,每天定位的次數大概是1600億次,也是國內最大的。我們覺得這樣是建立了一個整體的數字基礎設施的基礎,這只是第一步。在這之上,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實時的數字孿生的環境,能夠把我的物理世界準確地、實時地在線到我的數字世界,做成所有的模型和所有物的數字化的工作。那么,這就對于我們整個實時計算的能力要求很高,現在我們每天實時計算能力大概是250萬億次,也是國內最大的,必須有這種實時計算能力,我們才能把這種路上的交通更好地呈現出來。
        這里,我們從最開始的接入,通過5G和其他的基礎設施,通過我們云AI的識別,傳到我們實時計算的空間。它是一個時空計算的空間,就是我們傳統的可能是空間的這樣一些物理,還要把我們的時間軸的信息能夠把它聚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在這里面,比如說以前談數字孿生,可能大家更多感興趣的是做渲染,我的大屏,但是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基礎的步驟。更重要的是我能夠在時空計算的空間里給它做實時的計算、實時的建模、實時的仿真推演。比如說我去推演這塊有一個大型的活動,比如說今天我們開會,交通管控是怎么做的,這樣的一些工作要通過仿真的推演來實現。仿真推演之后,我們最后又要實時反饋到物理世界,實現這樣的閉環。像現在比如說城市級的數字孿生,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做到支持千萬并發的規模,所以基本上能夠把我們整個交通系統完整刻劃出來,變成一個數字世界。
        在這之上,我們更重要的是怎么樣能夠通過我們開放的一些系統和開放的一些平臺,與老百姓、用戶、客戶以及開發者連接起來。因為騰訊一方面像我們的微信,觸達是比較好的,另一方面,我們也積累了包括地圖、定位等大量和交通相關的開發者社區。我們現在也把這兩方面通過交通的開放平臺,把它連接在一起,這樣第一對于我們很多的客戶。比如說高速的業主客戶、地鐵客戶,我們能支持它的業務人員,通過很簡單的低代碼的拖拉拽方式,就能夠做很多業務創新。
        另一方面,我們有很多專業的APP應用的開發者,能夠基于我們的開放平臺做更多更高階的服務。像現在,我們在智能網聯領域,智能網聯的小程序現在已經在很多方面用的很好了,用戶也不需要下載APP,掃碼就可以把這個功能用起來。包括像重慶,我們做的MaaS出行,它有多種的交通,既有地鐵,又有公路,又有水陸等多類型,我們都能夠把它做出來。像在高速上,我們現在也把這種實時孿生的預警信息和輔助駕駛的C端導航結合在一起,即使在夜里,只有毫米波雷達的情況下,就能夠把它的危險因素、盲區的信息準確、實時地傳遞給駕駛員,這樣在很多時候能夠實現高速全天候的通行,即使有大霧大雨的天氣也能夠開放高速,做更好的通行。
        總結起來,整體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涉及的方面和鏈條是比較強的,所以標準化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我們最近幾年也在探索在5G智慧交通的標準方面,像國外的3GPP、ITO,我們也建立了第一個數字孿生交通的標準。像5G、AI,像國內的CCSA和其他的標準組織,我們大概建立了一個將近100項標準的比較完整的5G智慧交通的標準體系。我們通過這樣的體系也是能夠把產業鏈匯集起來。
        總結下來,我們覺得數字交通基礎設施或者說融合基礎設施,可能最終根本的一個目標,還是以人為本,在這個過程中,開放創新是一個非常好的、非常容易做產業融合的方式,最終達到的一個目的,我們是希望能夠人想其形,物盡其流。  

      魏亮:

        謝謝張總,張總的分享讓我們知道智慧交通涉及到底層的連接、交換、感知、多云互動、實時計算,接下來對我們整個標準交換中心器件和運營商的網絡都提出了諸多的融合方面的要求,把我們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得更好更完善。
        尖峰對話這個環節非常精彩,四位嘉賓從標準、技術、建設等多個角度對于推進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融合發展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同時,嘉賓也分享了交通等跨領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先進理念和經驗,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啟發。
        尖峰對話環節,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四位嘉賓。  

      直播員:

        “主題演講”環節
        主持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
          

      魏亮:

        接下來,論壇進入“主題演講”環節。首先,有請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上臺演講。  

      斯寒:
      斯寒_副本.jpg
        謝謝大家!
        希望早上的這一個環節,大家都有收獲,感謝各位領導和各位來賓。我是GSMA的斯寒。
        GSMA是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協辦方,有一些互聯網的伙伴們可能不太了解GSMA,在這里大致跟大家介紹一下。GSMA是全球最大的移動產業的協會,連接著整個移動生態系統,目前GSMA有全球700+運營商和400+來自移動生態系統的企業,是GSMA的會員。GSMA也剛選出了新一屆的董事,是由25家全球的移動運營商組成的,中國的三家運營商中國移動、電信和聯通都是GSMA董事會的成員。
        今天我要來談整個網絡基礎設施。目前疫情的影響沒有完全褪去,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5G的發展腳步沒有停下來,其中貢獻最大的是中國運營商的貢獻。目前整個移動網絡連接了全球53億的移動用戶,電信運營商是主要的網絡基礎設施的提供者。我們通過促進技術的發展和互聯互通,一起來推動整個數字化社會和數字經濟的發展。
        從GSMA的統計來看,全球5G連接數今年有望突破10億,中國已經有了5.5億的5G連接,占全球60%以上。在過去的十年里,其實有很多新的技術,剛才很多專家和領導也都提到了,不管是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剛才說到的數字孿生等等,包括一些新的業態,比如說短視頻、居家辦公等等,這樣一些新的業態都推動了整個移動數據流量指數級增長。
        從GSMA的預測來看,從現在到2027年全球平均每部智能手機的月流量將會繼續增長3.6倍,全球平均手機的月流量在2027年會達到41GB,東北亞平均達到48GB。大家可以算一下,我相信可能有些人現在都已經達到了。
        物聯網的發展也出現了一個里程碑的數據,這是在移動通信發展的歷史上,第一次物聯網的連接數超過了移動終端用戶的連接數,達到了將近17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同時,我們也關注到一些新型的技術,比如說元宇宙等等,這些發展,也會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對于網絡的基礎設施的要求也更高了。剛才我們在前一個討論當中都聽到了,不管是帶寬、容量還是速率都要更高。當然我們從運營商的演講當中,也看到他們在做著各種努力,能夠滿足尤其是5G時代toB的網絡需求。
        在這些要求下,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或者說重要的一點,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意識到,這個其實就是移動基礎設施、移動網絡高額的投入。大家可能都知道,5G有著高額的投入,現在的ROI我們也沒有完全形成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的研究也發展在互聯網的價值鏈上面,電信運營商所提供的連接服務在整個服務價值回報當中,其實它們只占到了15%,相對來說這個比例是比較低的,與他們持續加大的投入力度是不匹配的。傳統的政務的數字化、云化的轉型也面臨著一些新入局的大規模云計算平臺的服務商的競爭。
        面對這些挑戰,運營商其實是做出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剛才他們都介紹了云網融合、算力網絡,包括電信邊緣云等等,尤其重要的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共同做的網絡共享,現在是全球最大的一個5G的共享網絡,這些都能夠幫助他們來降低網絡的建設成本,優化他們的運營服務效率和商業模式。
        中國運營商的這些實踐,也給全球的運營商提供了非常好的實踐案例,GSMA也在不斷地釋放自己國際平臺的能力,希望把這些好的實踐和全球的運營商以及產業來分享。
        另外,我們還非常的鼓勵創新,也是率先地在大中華區,GSMA成立了5G創新和投資平臺,這也是目前GSMA的一個由大中華區發起的全球項目。那么,如何去做大5G應用的蛋糕,讓5G能夠賦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發展?一直是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全球的運營商也有非常多的參與,尤其在電信、邊緣云等項目上。今年我們也在大力地推“5G City”的項目,積極地鼓勵和助力政府和產業,對新型基礎設施的融合和互通的發展、探索等等,來做出新的應用案例,包括向全球推廣,這些都為下一步新型基礎設施的演進和展示做了一些有前景的預測。我們在這里特別希望的是能夠期待政府和產業,能夠聯手來推動網絡基礎設施的不斷演進,共同地來改善電信行業的投資環境,并且促進跨行業的創新和探索,加速新型基礎設施體系的成熟。
        下個月在北京,我們也會聯合我們所有的生態合作伙伴和政府以及產業的價值鏈上面的上下游,包括一些創新的企業,一起在北京做一個創新論壇,其實希望的也是剛才我們說到的能把GSMA的國際平臺釋放給大家,也希望世界在疫情還沒有退去的時候,能夠聽到中國產業的聲音,也看到中國產業發展的亮點。當然,我們也會談到機遇和挑戰。目前,我們也希望在座的嘉賓和所有的合作伙伴能夠到北京來參與我們的這場活動。
        我的演講到這里差不多就要結束了,也非常高興今天能有這個機會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GSMA的一些洞察,也希望在今后的時間里能夠跟各位加強合作、加強理解,也希望共同推動我們這個移動產業的投資和創新環境。謝謝大家!祝論壇圓滿成功!謝謝!  

      周明:
      周明_副本.jpg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我是周明,來自阿里巴巴負責技術的基礎設施。下面由我來給大家匯報一下,阿里巴巴在融合數字基礎設施方面的一些實踐。
        融合基礎設施是什么呢?我們了解到兩個最核心的點:第一點,采用5G、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第二點,實現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就是這一類的基礎設施。
        在這里面,我們發現企業從數字化來轉型,這是未來,但是挑戰也非常之大。首先,我們就會發現整個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比較差,距離智能化就更遙遠。這里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基礎設施是孤島化的,導致很多的數據不通,其信息系統也是一個個煙囪型,這是第二點。第三點,整個數字計算或者智能計算是有門檻的,而且如果自己來投資,建設的成本是非常高,而且利用率比較低。但是在應用層面,我們發現有些企業已經走到了前面,大家都知道互聯網行業相對比較前面,因為他們天然就是數字化的。比如說今天大家常用的手機點餐,比如有些電商企業里,它們早已經開始通過數據預測客戶應該在哪些地方會買哪些產品,就把貨物提前在哪個地方進行入倉,方便下單以后快速送到貨。當然,我們也看到有些傳統的領域里,有些工廠它們也開始通過采集數據,在生產的各個環節里進行數據的計算、參數的調整,最后讓整個生產的良品率得以提升。
        這一切來看,我們會發現企業客戶要實現數字化,我們感覺基礎設施有這么幾點需要特別注意:第一,降低門檻,靈活易用。降低門檻,我們認為是最重要的。第二,高效率。高效率的背后就是整個社會要提供勞動生產力。第三,高利用率。這意味著成本投入,如果利用率高,成本投入就比較低。最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低碳。這是我認為的幾點。
        我們會發現,在這幾點里,真正涉及到了非常多的環境和非常多鏈條,實現數字化挑戰還是比較大,比如說前面講到的涉及到運營商以及各種各樣的技術的基礎設施。作為阿里巴巴來講,我們重點在哪里呢?阿里巴巴的重點就在易用性上,這是我們的重點。在易用性的基礎之上,我們會做幾層的工作,針對傳統企業,我們做了一些工業物聯的工作,也做了算力層、智能層,再加上最上面,我們希望通過應用的牽引,一些比較好的一種快速方式,讓用戶可以進行轉型,這是我們重點的四個方面。
        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在這四方面我們是怎么做的。在最底層方面,涉及到工業互聯,我們發現典型有兩類挑戰,一類是大型的工廠,它會面臨最難的是什么呢?它有多種設備,并且這些設備里有不同的數據協議,這些工廠也是在各地,它導致數據的采集、數據的清理是一個最大的挑戰。針對這塊,我們也自研了一些類似于數字工廠的AIIM底座,底座有軟件也有硬件,就像圖的最左邊的設備,它是我們的一部分,可以接各種各樣的數據進來。通過這些,我們整合我們所有生產系統的數據以后,在生產系統之間進行整合,再和我們的IT業務系統整合以后,就具備了數字化,向整個智能化往前進一步的基本條件,這是我們做的一類工作。
        另外一類就是中小企業,它有個什么特點呢?它的數據本身信息系統就比較少,或者比較混亂,它的數據傳遞或者流程傳遞完全靠線下。所以說,我們怎么辦呢?通過我們的釘釘,釘釘有一個工廠釘,專門適用于工廠,支持生產系統進行數據的采集,及時進行跟蹤、處理,就形成了一個閉環。在這塊來講,一個企業可以非常便捷的實現它的數據化、信息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低代碼的,簡單易用,這是釘釘的特點。
        再往后,釘釘往上,我們有一個數據中心,我們認為是需要集約化的,通過集約化的數據中心,首先我們就有了一個技術可以把集約化的數據中心,通過技術降低能耗。第二,我們通過集約化以后,可以把我們的數據中心的利用率提升。有個簡單的道理,比如說一萬臺服務器放在10個數據中心里,要應對突發流量10%的話,每個數據中心只有100臺,但是我們如果放在一個數據中心里,10%就有1000臺,這些都是我認為集約以后會帶來的效果。
        再往后,我們就是做高性能的算力平臺,這一層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算力的線性增長;第二個問題,智能化。在線性增長里,我們怎么做的?因為它在大量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環境下,它通常需要訓練,我們通過算力可以讓它把可能幾十天的訓練減少到幾天,幾天減少到幾小時,幾小時減少到幾分鐘,這些都是靠著算力的線性增長。我們主要通過一些自研的技術,比如說我們自己研發的CPU,已經在阿里內部進行大規模使用了。比如說我們研發的網絡協議、交換機,加上我們的網卡等等,形成了這么一個線性增長的情況。
        智能這塊,我們原來考慮了一個利于用戶的算法、算子,可以讓用戶簡單進行圖形界面和代碼類的開發,最后可以部署使用。但是我們發現對于企業來說,這樣還是有些門檻,那么我們做了什么事情?我們就把整個阿里常用的300多種模型全部開源,在云棲大會上宣布開源,企業不需要算法公司、不需要這些模型,直接可以用我們的現成模型進行調整,匹配自己的業務就可以。
        再往后,我們還是有一些案例的,案例重點也在易用性和高效性上。比如說,前面講到的公有云,我們是有真實的案例,這家企業有差不多300套控制系統,差不多有3萬個設備,160萬個屬性點,通過我們采集到數據以后進行了整合,就具備了這么一種可能。另外,在線平臺,大家都知道熟悉,有些在線平臺的有些業務就是需要節假日用,平時不用,這時候它自建非常消耗資源,平時的利用率也比較少,周期也長。那么,通過我們剛才說的,我們自己孵化的計算平臺,它可以很容易地獲取資源,這是在線平臺類的。
        自動駕駛,這里面最難的是,它背后就是一個典型的需要算法大模型的,但是其實它如果自己要花精力去建設算力平臺,是投入巨大,并且未必做得好,最重要的,這不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和小鵬汽車一起做了一個國內最大的自動駕駛智算中心,它就把很多的效益提升了。另外,我們整個核心模型的訓練差不多提高了170倍,這些都是相對應的一些結果。
        在公共服務領域,我們講到了疫情期間的視頻會議,讓我們依托廣泛部署的釘釘,基本上實現了非常簡單易用的,相當于數字化,它就存在了。當然,除了這個以外,在釘釘里,它有一個好處,是云釘一體,前面是釘釘,后面是云,可以通過低代碼的方式進行研發,一個不懂技術的人員,只要懂業務、流程就可以進行研發,這塊是我們在嘗試整個數字化企業轉型里起到便捷、易用性方面的工作。
        除了這個以外,大家都談到了東數西算、綠色減碳,我簡單匯報一下這塊。第一,我們通過液冷技術、自然風冷的技術,讓我們整個數據中心的PUE降到1.09,這里面意味著非常好的情況。第二,我們也可以把我們的數據中心建設到靠近風電或者光電的發電廠的附近,這樣就可以就地消納,比如說我們張北的數據中心,就是一個就地消納光電和風電的地方。同時,我們也積極購買綠電,它同時也支持這些清潔能源企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我們在數據中心里,把服務應用智能以后,它可能溫度會升高,我們把這些預熱和附近的一些供暖企業進行合作,進行冬季的供暖,在張北也已經實現。最后,我們也積極盤查服務器所在的碳賬單,盤查清楚以后,就給我們的云客戶發一個不要錢的碳賬單。主要目的就是促進整個社會的低碳共識,讓他意識到我用了這么多服務器、用了這么多算力,背后大概需要消耗多少碳。經過這些工作,在2022年1-9月,整個阿里巴巴的自建數據中心,積極減碳了77.4萬噸,這都是我們在綠色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以上是阿里巴巴在融合數字基礎設施上的一些實踐,謝謝大家!  

      魏亮:

        感謝周總從互聯網企業視角,為我們分析了數字基礎設施融合發展的趨勢。同時,通過周總的分享,我們也看到了阿里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的積極探索。
        接下來,有請設備廠商代表,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朱永濤上臺演講。有請朱總。  

      朱永濤:
      朱永濤_副本.jpg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一上午的時間,大家也非常辛苦,聽了前面各位專家的分享,應該說非常有感觸。中興成立37年,我們在全世界布局也超過了30年,應該說在這其中,特別是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很多感受,也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報告一下。
        我們國家目前的算力總規模已經超過了150 EFlops,應該說隨著“東數西算”的國家戰略落地,應該說規模還會持續全面強勁增長。我們希望算力能夠盡快成網,算力像水電氣一樣廣泛存在,能夠做到普惠。從全局上看,憑借“東數西算”的引領,我們希望能夠打通算網的“主動脈”,在局部上我們也希望伴隨著5G網絡的建設以及規模應用,能夠做活我們邊緣算力的微循環。剛才提到一個數據,未來70%的算力需求其實是在邊緣端。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跟我們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推動算力服務全面的升級,為數字經濟注入新的動能。
        本質上,應該說算力網絡是云網基礎設施的融合和創新。基礎設施層面,其實我們國家整個的算力建設,應該說是圍繞著云網端、云邊協同開展,實際上我們已經在覆蓋區域、省內、邊緣的一體化布局做了5毫秒、10毫秒、20毫秒的總體時延圈的規劃。應該說我們通過融合的“數字底座”,來解決我們包括碳排放的排放壓力,以及資源不均衡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創新孵化層面,針對“數字底座”,對于不同的帶寬、時延和業務處理的要求,特別是視頻類業務的發展,我們相信隨著算網融合發展,會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面向個人和家庭,我們建議通過將智能監控一些增值業務,以及元宇宙、早期的云XR和云游戲的快速成熟,面向行業,通過多層次的算網協同,推動元宇宙一些場景的落地。同時,我們也通過新型的云電腦,來定義算力網絡的新的入口。
        中興通過30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自主創新,我們提出來新的戰略定位,立志于成為數字經濟“注入者”,通過融合“數字底座”,結合數據的“存、算、運、用、安”五個維度,構建全鏈條的建設能力。我們也從“存得住、傳得快、算得準、廣應用”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其中在“算得準”這一塊,我們也提到在過去幾年在行業市場這個維度,中興通訊的服務器的增長率連續3年排名行業第一,為千行百業提供了澎湃算力。
        面向產業數字化,我們希望融合“數字底座”的價值能進一步體現,能夠為客戶提供可生長的數字交易架構。我們今年發布了數字星云的數字化賦能平臺,整個數字星云應該是圍繞著解決多應用、統一治理和降本增效之間解決這個矛盾,提供一些發展的新的工具。
        在這里,我們也有一個案例向大家報告:在南京的濱江,我們打造了全球首個用5G制造的5G智能工廠。基于“數字底座”的算網支撐,構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新的架構,將5G和AI用到了機器檢測、數字孿生、AI的指導、無人巡檢等場景。我們也做了一些統計和分析,通過5G+AI的規模應用,人力資源可以節省48%,我們的周轉效率提升了27%。其中對于大型的智能制造,需要大量集成電路、存儲/計算用的芯片的場景,我們芯片的設備的漏檢率降低了80%。通過持續探索邊緣計算+云化PLC在智能制造業務領域的應用,應該說我們通過自己的實踐,為產業數字化發展賦能打造了一個樣板。
        面對各種不確定性,中興也將算網內生安全作為融合“數字底座”的關鍵能力。從算網架構、頂層設計開始,將安全能力內生化、體系化、協同化,幫助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建立專屬的云網。我們在這里舉了量子可信云的案例,應該說我們通過過去幾年跟合作伙伴持續的探索,將量子與云深度融合,推出了可信云底座。目前,我們發布的核心組件,就是融合密鑰管理系統可以滿足5個9的電信級的高可用性,超一千的并發、會話和百萬及的密鑰高容量,覆蓋了鏈路、應用、云原生和數據等多重安全場景。目前,我們在重慶做了系統驗證,建設的量子可信云也進入了運營狀態,我們也通過量子可信云的商用驗證了數據的風險可感知、資產可管控以及全流程的安全流通,為數據保護和數據安全應用保駕護航。
        全行業正在迎來數智新未來,我們也有兩個建議:
        1、在基礎設施方面,建議借助“東數西算”的戰略牽引,布局行業專屬云網架構。重點探索在智慧城市、交通、金融以及一些垂直行業的數字化發展新路徑;
        2、在業務創新發展,建議近期我們可以就聚焦可落地的場景開展先行先試,參與很多數字化轉型賦能傳統行業的活動。
        面向未來,中興將堅持自己數字經濟注入者的定位,通過構建融合數字底座,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與創新發展,并且攜手各位合作伙伴共啟“數智未來”,謝謝大家!  

      魏亮:

        感謝朱總從融合數字底座的角度為我們帶來的精彩分享。我們也借此了解了中興通訊在融合基礎設施方面的創新理念和技術。
        下面,有請諾基亞高級副總裁兼上海諾基亞貝爾公司CEO馬博策為我們帶來視頻演講。  

      馬博策:
      馬博策_副本.jpg
        大家好,我是諾基亞的馬博策。
        中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已經增長到45.5萬億元,2021年占GDP的比重達到39.8%,位居世界第二。云和網絡的數字基礎設施是這一轉型的基礎。展望未來十年,人類機能增強和數字物理世界的融合將推動下一步的數字化浪潮,涵蓋支持人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沉浸方式和數字的世界交互的各種擴展,這包括VR頭盔、XR眼鏡、觸控搖控器等等,以及未來的腦機接口和互聯生物醫學植入體。
        數字物理世界融合涵蓋現實世界的物體,系統和過程在數字世界當中的互聯和動態表征,數字孿生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將看到該領域即將涌現出更多的應用,并且發生巨大的演變。今天的數字孿生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數字基礎設施將與人類機能增強和數字物理世界融合,協同打造萬眾期待的元宇宙。
        事實上,諾基亞之所以涉足元宇宙,在過去的一百年當中,公司圍繞這個概念有很多的動作,雖然我們從來不說,但是我們在五年多前,在諾基亞貝爾實驗室就開始研究人機增強。我們認為未來將存在三個或者三種元宇宙:消費者元宇宙、企業元宇宙和工業元宇宙。
        隨著人類機能增強和數字物理世界融合的不斷發展,數據量將激增,需要數字基礎設施具備普適、異構和高性能的計算能力。新一代可持續數字基礎設施將把網絡與云相集成,包括像計算、算法和數據,通過云和網絡的融合來推動元宇宙未來的發展,這就是這個算力的網絡。
        諾基亞貝爾實驗室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算力網絡,同時我們也在利用我們強大的算力和豐富的資源來推動行業和社會邁入算力時代。諾基亞為全球成千上萬的客戶提供服務,包括電信服務運營商、企業和互聯網的巨頭,對于CFN,諾基亞立足全球視野,不斷提升路線,并且幫助客戶制定自己的CFN戰略和技術路線圖。
        諾基亞貝爾實驗室是諾基亞的創新引擎,它有著非常著名的創新能力,致力于幫助提高生產力和效率,并加速向低碳經濟過渡。
        但是同樣重要的是,諾基亞擁有全系列的行業領先技術產品總和,從SoC到基礎設施再到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我們擁有先進的第五代SoC,是世界各地電信運營商在固定和移動網絡基礎設施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
        得益于這些能力,諾基亞能夠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全面的CFN解決方案,包括CFN基礎設施,緊湊型、高密度路由和光纖傳輸平臺,CFN大腦,比如說計算機編排和自動化,可助力實現計算機服務,以及我們正在與價值鏈合作伙伴合力構建的CFN生態系統。
        事實上,我們已經與許多客戶和行業就CFN展開合作。在算力時代,諾基亞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布局全球的CFN合作伙伴。我們將看到對工業級園區、無線專網以及邊緣處理和應用支持的需求顯著增長,事實上,這種趨勢早在4G時代就已經顯露頭角。
        作為全球市場領導者的諾基亞,部署了上千個無線專網,在全球范圍內擁有515位客戶,廣泛涉足運輸、能源、制造等多個部門。我們提供兩款解決方案,一款即服務形式出售的完全集成式的自動解決方案,諾基亞數字自動化云或者說NDAC,還有一種是無線專網,主要面向自己客戶的專網。我們的園區可以幫助客戶輕松實現運營技術系統的數字化,從而大幅提升靈活性和彈性。
        在關于5G互聯工廠的最新推進方案中,借助諾基亞園區無線專網解決方案,新客戶僅需不到20分鐘就完成部署,開始通過各種設備管理各種應用。我們不僅在工業邊緣平臺上運用自己的用力,還上架了來自合作伙伴的應用,比如說西門子的數字孿生軟件。我們也在積極與中國的生態系統、合作伙伴開展合作,旨在為中國的客戶打造全面的應用組合。
        綜上所述,諾基亞對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以及它應用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認識。網絡、云和CFN已經為未來的元宇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預計工業元宇宙將以最快的速度騰飛,而園區無線專網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與過去的40年一樣,諾基亞將繼續與我們的合作伙伴緊密合作,以可持續的方式助推中國的數字基礎設施發展和數字化轉型。  

      魏亮:

        馬總從全球視角分享了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趨勢,并且提出了非常有建設性的建議。
        我們的論壇有幸邀請到了醫療領域的代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胡偉國發表主題演講。胡院長今天沒能到現場,他給我們帶來了一段視頻演講,請看大屏幕。  

      胡偉國:
      胡偉國_副本.jpg
        各位嘉賓、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跟大家介紹的是《新基建支撐智慧醫院的建設》。眾所周知,瑞金醫院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醫院,我們一直在國家醫學中心和醫院高質量發展上先行先試。
        為了更好地建設未來的智慧醫院,我們首先打造的是“新基建”。而新基建,我們主要的核心內容是什么?是5G和千兆光網,由這個來支撐我們智慧醫療的建設。瑞金醫院是首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主體。
        大家知道瑞金醫院除了在瑞金二路上的本部以外,在上海嘉定、浙江舟山、江蘇無錫以及在海南都有分院,如何將這些醫院垂直化管理、同質化發展呢?我們依賴的是數字化轉型的新基座,也就是千兆跨域的光網,覆蓋了長三角、海南等分院。
        另外,我們利用AI的醫療專網,打造未來的智慧醫院。這個當中,包括有77個5G的宏基站,我們是首批應用這個5G醫療專網的。
        有了這個數字化轉型的新基座以后,我們如何推動智慧醫療應用的新模式呢?首先看一下我們的影像診斷中心。這么大一個體量,還有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分院,我們只有一個放射影像科、只有一個放射影像中心,也就是在這個平臺上我們有智慧影像的基礎平臺,有AI融合的影像診斷模塊,還有如何打報告的標準的書寫模式,還有一個統一監管的模塊,打造了一個智慧影像中心。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得到了非常好的驗證,比如說患者在無錫,在上海封控居家的醫生,可以在家里為無錫的患者做放射影像的診斷。
        第二個,我們看看超聲遠程的診斷。我們在瑞金醫院本院的專家可以實時指導無錫分院的超聲影像圖,也可以指導那邊的醫生做超聲影像,更可以在我們專家的指導下,實時做穿刺。我們在瑞金醫院本院的專家教授可以為嘉定院區的病人做實時的超聲影像診斷,這個靠什么?靠5G。
        第三個,看一下病理診斷,全國現在都缺病理科醫生,我們這些分院只有一個病理診斷中心,所有的分院,他們的病理是通過5G的寬帶傳輸到瑞金醫院本部,來做精準的病理診斷。所以我們往往是晚上在分部的人做掃描,白天在總部的人通過AI輔助做精準的病理診斷。
        第四個,看看康復遠程指導中心。由瑞金醫院的醫生在本部,為在家的患者做康復的訓練,這個需要5G的傳輸,這是一個實時的力反饋,為他們做上肢、下肢、手部的康復機器人訓練。
        在上海疫情防控期間,我們開發了一個叫CSC的系統。第一個C是Communication,是一個多媒體的即時通訊,也就是我們在疫情,在ICU重癥疫情的疫區里面,我們如何通過實時通訊,將里面的病情能夠交流出來。同時因為疫情防控的關系,大家都可能里面的醫生護士都穿著防護服,我們通過語音交換,他只要口述,那邊中臺就有一個非常好的語音識別,將這個電子病歷建立了。第二個S,Surveillance(監控),我們通過非常高清的攝像頭,360度無死角將患者予以監控,就是里面患者發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生命體征以及實時的體征,非常容易地給外面的專家看得清清楚楚,這個技術推廣到所有的防控醫院。第三個C,Consultation,會診系統,也就是外面的專家可以實時調閱我們里面患者所有的醫療信息,做一個會診的指導。
        我們5G的網絡還體現在我們監、管、控的管理系統上。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我們在指揮艙里可以將整個醫院以及我們整個分院都可以監控起來,這個包括12大系統、108個數字指標。
        大家可以看到這是我們數字孿生技術監控所有的我們的醫療指標,我們可以在指揮艙里面看到我們一樓這個地方的患者的情況,以及我們可以調閱18樓,這是我們內分泌科里面的床位情況、患者的信息,甚至我們可以在指揮艙里面開醫囑。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可以調閱各類的進入出口,做到防疫的監控。
        我們在疫情期間,我們通過人臉識別,將不規范的戴口罩予以識別,所以我們的本院的醫生如果不規范戴口罩,他馬上就得到一個短信,在什么地點、什么時候鼻子露出來了。同時,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還可以通過熱力圖,實時監控哪個地方人流比較密集。
        再次感謝大家!謝謝大家!  

      直播員:

        “圓桌派”環節
        主持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
          

      魏亮:

        剛剛各位嘉賓的發言非常精彩,帶來了很多啟發。下面,我們進入“圓桌派”環節,期待大家圍繞“融合數字基礎設施賦能數字化轉型”展開精彩分享。
        請允許我介紹五位嘉賓,他們是:
        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王浩博;
        思科大中華區首席架構師 蔣星;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安全官 周欣;
        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海;
        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田天;
        請五位嘉賓移步臺上。
        咱們圓桌派的嘉賓都是各領域的大咖,而且好幾位都是技術大咖。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是系統工程,而且肯定會面臨各種挑戰。所以,請五位嘉賓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從各自擅長的角度貢獻寶貴的智慧和建議。
        第一個問題,想問問愛立信首席技術官王浩博。愛立信有豐富的全球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經驗,請問愛立信在助力基礎電信企業推進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融合創新發展中遇到過什么難點?愛立信是怎么解決的?  

      王浩博:
      王浩博_副本.jpg
        感謝主持人!也非常感謝大會論壇給我們提供了這么一個高質量交流的平臺。
        以5G為代表的無線連接正在加速賦能產業和整個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愛立信預計到2027年底,全球有超過90億的無線連接,而這其中有44億是來自于5G的網絡。可以這樣說,不僅僅是面向toC,在toB上,5G也正在兌現它的賦能千行百業的承諾。
        在愛立信看來,5G的成功應該不僅僅是自己的發展,它一定是和各個產業、各個行業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的成功的代表。這里也給大家分享一下,很多時候我們經常看到,5G加上各種名詞、各種技術的縮寫,實際上也就是說,5G的價值體現在和各個領域、各個技術融合發展的成果之中。
        當然,在發展過程中,我們愛立信也確實是遇到了一些難題和挑戰,在當今的技術發展節點上,給大家分享一下,有四個主要的難點:
        第一個難點,網絡的復雜度。怎樣應對網絡的復雜度,以5G為例,目前看,5G的頻段越來越多,網源也越來越多,它的應用場景越來越細分。同時,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同時它和各個技術、各個行業互相融合,它的網絡復雜程度是呈指數級增長,這是第一個難點。
        第二個難點,網絡的能耗問題。根據歷史的慣例,無線通信的流量增長一般是伴隨著整個無線系統的能耗增長,雙方大概是一個線性的關系。我們預測未來五年,無線系統會有大概5倍的流量增長,難道系統的能耗也要增長5倍嗎?這是不可接受的,也是我們一定要打破的曲線。
        第三個難點,來自于人聯網和物聯網的融合發展。目前在中國,物聯網的連接數超過了人聯網數,這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那么,我們面對的一個難點,就是如何有效地用更簡單,甚至只有一張網絡,來同時支持好人聯和物聯呢?這是又一個難題。
        最后一個難點,如何實現整個價值鏈的商業閉環。也就是說,我們通過把5G潛能釋放出來,把它的能力變現,讓整個產業鏈、價值鏈上各個環節都能夠有商業上的收獲和閉環。
        面對以上四個難點,愛立信從融合發展著眼,從技術突破入手,和產業合作伙伴一起共同研究。針對第一個難點,我們提出的方案就是大力擁抱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包括機器學習,它是應對復雜的系統網絡,包括可以降低整個網絡運營成本,提升網絡運行的穩定性,它是一個利器,也是一個必選項。我們愛立信將人工智能算法在網絡不同領域進行訓練、部署,從而實現了網絡運行中不斷優化、網絡資源包括算力資源自動化的配置和編排。同時,我們還可以很好地處理預告警,包括對網絡故障自愈等等。目前,愛立信已經和中國運營商在內的全球合作伙伴,一起累計上線了超過200個AI應用,來處理網絡復雜度的問題。
        面對第二個難點,面對網絡的能耗問題,愛立信的方法是多管齊下,對單個設備來說,我們通過不斷優化、迭代愛立信的科技技術,降低單站的能耗,我們預計在2025年,每個基站的能耗可以達到2021年底的時候,降低能耗40%。與此同時,對于整網的能耗來說,我們也通過更加精準的規劃,通過更有效的部署和更智能的運營,降低新增5G網絡流量帶來的能耗問題。
        與此同時,愛立信在能耗上,不僅僅是要降,同時還要用更清潔的能源。愛立信將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有效地融入網絡管理之中,真正地做到技術之間的融合。
        最后一點,也是最基本、最難的一點,就是網絡價值如何變現,這里有兩個問題,一個是toC,一個是toB。toC的主要問題是在哪里發力,toB的問題是怎么發力。
        toC的難點,愛立信認為,當然這也是整個產業伙伴或多或少的一些共識,那就是我們認為以XR或者叫擴展現實,包括沉浸式的通信,將是我們接入下一代互聯網或者有人也叫做元宇宙的一個接口。5G包括它的后續演進技術,通過高流量可控的時延,以及高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為XR和沉浸式通信提供服務。這是toC。
        在toB上,愛立信認為還是要堅持網絡能力的開放,打造全球通用的網絡能力開放平臺,和各個行業進行互聯互通,讓整個toB的應用開發者和使用者,面對的不是冷冰冰或者說很抽象的5G、新基建的一些名詞,而是真正可用、好用、通用的一些API。這樣的話,可以把整個產業鏈的價值最大化。
        謝謝!  

      魏亮:

        感謝王總的分享。今天在座還有一位外企代表,思科大中華區首席架構師蔣星。
        下面這個問題想請問蔣總,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對網絡架構提出了哪些新要求?需要特別注意什么?  

      蔣星:
      蔣星_副本.jpg
        謝謝主持人,也謝謝大會給思科一個機會,來參加本次大會。
        當我們討論如何建設一個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之前,我們首先需要關注我們的客戶需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我們在去年的時候,思科針對全球主要的CLO做了訪談,我們發現全球的CLO有四大關注點:第一,在重構他們的應用。在數字化時代,現在的應用無論是移動應用,還是云上的應用,正在成為企業的核心。所以說應用如何跑的更好,用戶的體驗如何更好,成為應用的關鍵。第二,賦能整個混合辦公。現在工作的生產力和如何留住人才,混合辦公的能力和體驗變得日益重要。第三,關注如何重新構建他們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基礎網絡,這是我們上層所有業務系統的關鍵。最后一塊就是安全,數字資產變得越來越至關重要,所以如何防護安全也是很關鍵的。
        我們看到隨著現在移動網絡的使用和云業務的使用,我們的CLO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環境,底層的基礎設施系統越來越復雜。所以我們看到CLO已經有了很明確的目標,并且也知道應該怎么做,但是他們缺乏如何做和怎么做的問題。因此,他們很需要一些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去幫助他們實現整個底層基礎設施的建設。
        我們恰恰認為在這方面大有可為,因為思科作為1994年成立的網絡公司和基礎設施的解決方案公司,我們有將近40年的經驗。目前我們在全球有超過100個國家和有8萬名員工,具備豐富的經驗,隨時準備好幫助CLO去解決問題。具體如何來解決呢?我們提出了一個連接安全和自動化的三個步驟的策略:
        首先,讓我們談談連接。我們認為需要不斷的創新,使得思科的客戶和企業用到最新的技術。舉個例子,我們在上個月,在OCP大會上正式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基于800G以太網的路由器和交換機,這是面向超大規模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的一個新型產品,所以使得我們整個大規模計算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
        第二塊,我們想談談更加可靠的網絡連接。思科在今年6月份Cisco Live用戶大會上,發布了一個叫“可預期互聯網”。也就是說,我們將整個人工智能、數據感知和自動流量調度的功能進行了整合。當我們的企業需要使用無論是移動互聯網,還是使用云計算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助企業自動選擇鏈路,使他獲得更好的體驗。
        第三塊,我們還需要整個網絡系統更加可靠。因為隨著我們的業務系統發展,如何能夠將不同類型的接入,比如說無論是5G還是WIFI更可靠地服務于我們的企業,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在今年還發布了針對WIFI以及超高可靠性的WIFI通信的技術,這個技術已經被裝在了無人駕駛賽車上,現在正在賽場上以300公里的時速飛奔,而我們可以保證所有的數據采集、圖像采集和數據分析可以無縫進行。所以我們看到,需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架構創新,去保證思科的客戶可以用到最新的技術,解決最新的業務問題。
        另外,我們談談安全。我們看到實際上企業的圍墻正在消亡,現在新的互聯網正在成為企業的骨干網。那么,企業的數據中心也在消亡,云計算成為了企業新的數據中心,而辦公室的圍墻也在消亡,混合辦公成為了現在一個新常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日益普及的情況下,思科的客戶面臨著非常復雜的安全環境,如何去構建一個新型的安全系統變得非常困難。思科在這方面有多年的經驗,我們集成了專家系統和分析系統,也集成了零信任的體系架構,以及集成我們應用安全和各種各樣的安全設施,把它整合成一種綜合的安全接入的服務邊緣的解決方案,給到思科的這些客戶和合作伙伴。所以使得他們在做安全防護的時候,有專家能夠幫忙,有完整的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問題,可以幫助他們很好地守護數字資產。
        最后一塊,想談談自動化。自動化主要是希望能夠幫助用戶有更好的體驗,現在在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環境下,這個業務變得太復雜了,要經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數據中心、云平臺,從通信到應用是一個非常錯綜復雜的環境。思科希望通過一個對于所有數據的可視性,通過數據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給到客戶一個自動化的響應,從而可以提升整個客戶無論從通信到應用、到云的端到端的體驗。
        展望未來,思科從1994年進入到中國,已經服務中國30多年,所以我們在深度和本地的合作伙伴、客戶進行深度融合。面向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把自己的這些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貢獻到中國式現代化。
        謝謝大家!  

      魏亮:

        謝謝蔣總的分享。安全一直都是業界非常高度關注的問題,剛才蔣總提到了安全。
        深信服是安全領域的知名企業,請問深信服首席安全官周欣,數字基礎設施融合建設過程中會帶來哪些安全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周欣:
      周欣_副本.jpg
        感謝主持人的提問,也感謝各位嘉賓給我們分享一下深信服建設安全的建設理念。其實網絡安全本身是一個伴生的行業,我們認為最大的挑戰就是網絡安全沒有跟上整個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在數字化基礎設施融合過程中,跟網絡安全存在明顯的割裂問題。這個割裂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看到現在在數字化的過程中,企業越來越多的應用在逐步云化,但是我們的安全交付還是依舊以本地化的方式為主。這種方式交付的安全能力,它是缺少一個彈性的擴展,而且也很難快速地更迭,其實是沒有辦法適應云化環境的。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在萬物互聯的情況下,整個網絡邊界其實變得越來越模糊,但是我們安全的建設整個還是以堆疊設備的方式,這種方式導致了網絡安全建設存在一個明顯的碎片化的問題。這種碎片化的建設,一方面企業和很多政府單位的投資存在著浪費,另一方面其實整個過程中也很難給企業建設一個完整的安全體系。
        再有,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字化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各種微服務以及各種應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產生了海量的運維的工作和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數據。想在這些海量的數據中發現高價值的數據,其實變得越來越難了。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人工的安全服務其實已經越來越沒有辦法適應這個工作。
        最后,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數據和應用爆發增長的今天,像0 day和數據泄露的事件還是頻頻發生,但是我們的網絡安全建設重點還是聚焦在各種應用上線后的應急響應,整個方式其實還是一種事后彌補的方式,其實是無法滿足數字化轉型工作的網絡安全的保障。
        所以我們針對目前現在網絡安全建設的問題,我們認為網絡安全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剛才說的幾個問題,我們認為解決方案其實也應該是網絡安全本身要做數字化的轉型,利用像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這些數字時代的技術紅利,然后賦能網絡安全能力,然后通過這些技術來改進網絡安全,然后匹配上數字化業務的轉型。如何使網絡安全進行數字化轉型?我們大概有4個觀點:
        首先,我們認為網絡安全要跟云環境進行匹配。這種匹配,不管是針對云環境下的各種應用構建安全能力,還是利用云服務本身來提供安全能力,要使網絡安全和云環境要有一個相互適應的過程。
        第二,我們認為我們需要通過各種平臺的方式,來解決網絡安全碎片化的問題。網絡安全碎片化的問題,本身是由于網絡在快速更迭變化的過程中缺少一個整體的規劃,我們希望通過平臺的方式能聚合整個安全能力,更新整個安全的各種檢測方式。深信服在這個過程中,這一兩年也一直嘗試,比方說我們通過XDR平臺、ZTA平臺、SASE平臺,聚合各種網絡安全的能力,讓整個安全能力在平臺上可以快速地演進發展。
        第三,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字化發展的階段,AI已經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并且已經取得明顯的成績。我們覺得AI和網絡安全融合,也是一個趨勢,通過AI技術進行大數據的分析,然后發現可能的安全風險,提供各種優質的算法,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算法,能將我們在大量的日志中發現真正高價值攻擊數據,把黑客的攻擊扼殺在搖籃中。
        第四,我們覺得現在整個網絡安全的交付應該進行左移,應該在網絡安全的開發、設計、測試階段就融入網絡安全的模塊,通過安全左移,減少事后彌補的過程。深信服這兩年也一直將網絡安全開發的整個過程進行左移,我們的產品安全性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從整個過程來看,其實網絡安全和發展就像一對輪子,其實它是共同驅動著整個數字化業務轉型的發展,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網絡安全的數字化轉型,來跟上整個數字化轉型的業務的發展。這是我的觀點,謝謝。  

      魏亮:

        謝謝周總的分享。融合基礎設施不僅有行業內的融合,還有行業之間的融合。下面這個問題我們要跨一下行業,請出智慧能源領域代表。
        請中能融合王海董事長分享一下,能源數字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的現狀如何?您從您的行業,看能源和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又有什么建議?  

      王海:
      王海_副本.jpg
        謝謝主持人。
        這兩年,應該說隨著“云、大、物、移、智”的一些技術的發展,能源行業的數據設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總的來看,這些能源行業的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了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能源行業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大致的能源情況是這樣的。
        基于這個情況,事實上現在我也有兩點建議,因為我也是在電力行業工作了30年,最近也在參與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也有兩點體會和建議:
        第一,關于標準規范問題。事實上,剛才我也在給大家介紹了現在能源行業的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從總的來看,各自為戰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數據煙囪、數據壁壘的問題應該說還是比較多。基于這樣的一種情況,我們建議:在數據的分級分類、數據的指標體系建設、平臺的互聯互通、SaaS應用的一些適配等方面,盡快地要建立行業標準或者是國家標準,這樣有助于下一步更好地去推動數據產業的發展。
        第二,能源數據的共享交易問題。能源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它的交易和共享實際上現在是比較重要的,當然也受到了一些體制機制方面的約束。我們希望下一步能夠從能源數據的確權、定價、入場、流通、評估、交易、監管以及信用等全環節、全流程來推動標準的建設,也希望能夠去探索能源數據的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的路徑,探索多方共贏的能源數據流通交易的一些新規則、新標準。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  

      魏亮:

        謝謝王總的分享。我們都在說,今天是一個數智時代,數字化進程需要智能技術的有力支撐。
        下面這個問題想問瑞萊智慧CEO田天,請問AI技術在數字基礎設施融合、協同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田天:
      田天_副本.jpg
        很高興今天有機會能跟大家介紹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的一些想法。首先因為今天的會議主題還是關于數字基礎設施,其實我注意到前面基本上每一位嘉賓的發言和分享全部都提到了“人工智能”,所以這個其實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人工智能是現在數字基礎設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在整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中,人工智能扮演的是大腦的角色,是幫助我們在各個行業,不管是我們要去實現對人工工作的替代或者降本增效,或者說是拓展人工的能力等等各個方面,提供的是這種智慧分析、智慧決策,給出最終結果的這么一個環節和這么一個作用。比如說在工業領域,我們通過人工智能實現工業缺陷檢測、實現快速的生產線的加速和成本的降低。另外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我們可以提供快速邊界的基于生物識別的身份認證等等。另外包括在很多運營商的智慧運維、智能的能源管理各個方面,我們已經把人工智能應用到各個方面。特別是近期,瑞萊智慧在探索AI生成式模型,通過人工智能來輔助創作,包括生成一種非常逼真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越藝術家創作的畫作、音頻、文本等信息。
        所以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作為整個數字基礎設施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可以說它的作用是賦能千行百業,在各個領域都會發揮它的作用。
        緊接著,我想分享第二個觀點。因為我們一直在從事人工智能領域,我們發現人工智能行業本身也在越來越走向基礎設施化。剛才提到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都有應用,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它的產業化的初級階段,更多的是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在每個行業我們垂直地去發展一套人工智能的技術,包括人工智能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需要這種行業專門的數據,包括對數據進行標準,包括模型的訓練以及模型的調試、最終的產品化部署等等,需要一個很長的鏈條。而且在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的人工智能人才的參與,所以本身成本是非常高的,這也導致現在很多領域我們發現是屬于需要這種人工智能的升級改造,但是在成本包括供應體系等等方面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在瑞萊智慧,我們自己公司的定位就是要去打造第三代更加安全、可靠、可信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定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我們就是希望去實現一定程度上通用的能力,通過一套在各個行業都能發揮作用的基礎模型,包括基礎工具,能夠大幅度提升人工智能自身的生產力。
        針對這一目標,其實我們自身在研究大模型預訓練模型,包括深度生成式模型,通過來自于各個不同領域的數據以及各個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去訓練一套結合了不同領域經驗的大的模型。通過這么一個大的預訓練模型,我們就可以在各個行業的細分領域上,通過精調或者find-tuning的方式,去生成各個行業的專業模型。比如說這樣在工業領域或者各個生產領域、金融領域等等,在生成專業模型的時候,我們可能只需要非常少量的訓練數據或者標注數據,就可以生成大量的數據,生成效果類似的模型,大幅度提升了人工智能自身的生產力。
        最后,其實我還想分享一個觀點,作為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或者說數字技術設施,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特別針對人工智能的應用,因為它涉及到大量的基于數據所學習生成的新的算法,也存在著很多新型的安全隱患。比如我們自己所關注的算法安全的問題,像人臉識別是現在大家用的很多人工智能的技術,但是其實因為它的數據、算法是通過大量的人臉學習得到的,里面存在很多環節,這就導致我們在臉上或者在眼鏡上加一些簡單的干擾,就可以讓人臉識別出錯,把我識別成其他人,從而對人臉識別背后的各式各樣的應用產生很大的威脅。為了避免這類問題,我們自身研發了人工智能安全平臺、人工智能安全防火墻,特別是針對人臉的人臉識別防火墻這樣的產品,讓人臉識別包括各類人工智能的算法更加安全。
        第二個方面,是人工智能的數據安全。因為人工智能都是基于大量的數據去進行訓練和推理,對數據的使用就有可能一方面導致數據的泄露、數據資產的流失,另一方面有可能涉及到個人數據,會涉及到隱私方面的侵犯等等。為了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我們也實現了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平臺,來實現在確保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安全的情況下,如何支持大規模人工智能的應用。
        最后,我們也發現人工智能還有一個非常典型的安全問題,就是它的應用治理。隨著人工智能的能力越來越強,它也有可能被用在正向的場景,當然也有可能被濫用,用于不良的甚至黑產、電信詐騙甚至輿論引導等各種各樣的不良場景,這就需要我們通過技術和技術對抗的方式,來生產專門針對人工智能治理相應的產品和平臺。針對這一領域,我們專門研發了針對偽造內容檢測的平臺DeepReal,可以對互聯網上傳播的各種視頻、音頻和文本進行判別,去鑒定其中是否有AI偽造、是否有不良的內容,可以大幅度提升人工智能的安全性,讓人工智能應用在正確的一些場景上。
        我的分享就是這樣,謝謝。  

      魏亮:

        感謝田總,也感謝“圓桌派”五位嘉賓從技術、構架、安全、應用等不同角度的精彩分享。
        我們今天上午的“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創新發展”論壇的議程圓滿結束了。
        謝謝大家!  

      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爱美_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在线入口_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播放_91日本在线精品高清观看
      <u id="csuau"><bdo id="csuau"><pre id="csuau"></pre></bdo></u><acronym id="csuau"><bdo id="csuau"></bdo></acronym>
    2. <wbr id="csuau"><ins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ins></wbr>
      <wbr id="csuau"><table id="csuau"><button id="csuau"></button></table></wbr>
      1. <video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video>

      <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track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track><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3. <i id="csuau"><bdo id="csuau"><samp id="csuau"></samp></bdo></i>
        <wbr id="csuau"><ins id="csuau"><progress id="csuau"></progress></ins></wbr><b id="csuau"></b>
      1. 在线观看网站深夜网址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网站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综合v日本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