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2021年春運的最后一天。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春運工作專班數據顯示,今年春運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預計達到8.7億人次。其中,鐵路累計發送旅客2.2億人次。(3月8日,央視新聞)
就地過年,客流低位運行、客流規模小于往年,鐵路春運比2019年同期下降46.5%……這些看似冷清的詞令,著實與往年熱熱鬧鬧的春運場景大相徑庭。客流量的明顯下降,讓這個春運有些冷清,“春暖花開再回家”賦予了這個“少數人”的春運獨特的記憶,但同時也洋溢著溫暖的記憶。
熱鬧不在,次序依然。今年這個特殊的春運,減少的是客流量,不減的是交通部門的服務熱情和服務品質。優化旅客春運出行體驗,讓民眾便捷出行。國鐵集團下功夫完善12306售票系統,拓展線上服務范圍;成都、廣州鐵路部門充分發揮電子客票優勢,增設自動檢票機、安檢儀,推廣自助實名制核驗通道;新疆、內蒙古為務工人員、學生和邊遠地區旅客提供預定團體票服務。少一次接觸,多一份便捷,免收退改票費,“大數據”多“跑腿”,旅客少些麻煩,多些便捷。告別紙質火車票“一證通行”,加速“無接觸”服務進程,讓旅客感到便捷的同時,更多了一份對疫情防控的安心。實實在在地將“溫暖”二字,變成了服務春運的行動和力量。
溫暖背后,執著堅守。這個春運,因“堅守”而暖意十足。春運路上,就有一群鐵路人沒有假期表、只有值班表,用堅守溫暖著返鄉團聚、返工返崗、求學之路。他們是行走在列車上,為廣大旅客提供溫馨服務的列車員;不停敲敲打打,為列車保駕護航的檢車員;全神貫注,沉著駕駛列車的火車司機;化身“蜘蛛俠”,在懸崖峭壁上排出危巖的鐵路工務人……這堅守背后,是他們對事業的無悔執著和熱愛。對他們而言,春運或許代表著付出與離別,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用執著與奉獻詮釋自己的使命,溫暖了你我他。
快慢相誼,樂享旅途。近年來,鐵路積極融入新車型、新科技、新技術,廣泛應用于鐵路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陸續推出了網上購票自主選座、互聯網訂餐、WIFI覆蓋、刷臉進站、手機支付等等,這些精細化、個性化的科技創新舉措,改變了長期以往的服務形式,將過去的“囧途”變成了“樂途”。有了高鐵,還要有“慢火車”。在2021年春運期間,“莊戶列車”“趕集列車”“鄉情慢車”等81對公益扶貧旅客列車,成為春運里溫暖人心的一道靚麗風景。黨的十八大以來,109個縣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198個縣跨入高鐵時代。鐵路系統堅持運輸扶貧,每年運送沿線群眾1200萬人次,增強了脫貧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也讓山里百姓提前脫貧致富,邁入了小康,鐵路總在不經意間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春運已結束,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精準實施“一日一圖”,持續鞏固我國高鐵領跑優勢,積極推進中國鐵路“走出去”……堅信“人民群眾美好出行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強調“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這是兩百多萬鐵路人拼搏、奮斗的最大底氣,也永遠在路上。(陳亞)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