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20日是今年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作為此次宣傳周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第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6月11日舉行。
良心產業為何問題頻發?食品企業該如何贏得消費者信任?科技進步是食品安全隱患的幫兇嗎?
論壇上,企業、行業協會、監管部門、專家學者各抒己見。
【核心觀點】
“政府責任就是要加強監管。”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
“今年底鄉鎮監管服務機構要實現全覆蓋。”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已覆蓋所有省份。”
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
“去年全國查處食品質量違法案件2.8萬起。”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
“只要你講良心,講誠信,付出就有回報,這是我的從業準則。”
“良心油條哥”劉洪安
“食品安全問題實際上是道德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研究室主任張云華
“食品科研也是良心行業,不能把聰明才智用歪了。”
中國農大食品學院院長羅云波
一 問 政府監管如何零漏洞
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但保障食品安全還需要包括政府、行業協會、科學家、媒體、消費者在內的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參與。
“政府的責任就是要加強監管。當前,政府監管力度是相當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指出。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農業部將“始終保持高壓態勢”,著力解決蔬菜水果茶葉禁限用高毒農藥、瘦肉精、生鮮乳違禁物質、獸用抗菌藥超標、假劣農資坑農害農等6個突出問題。農業部將下大力氣在基層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檢測體系。
陳曉華說,今年底鄉鎮監管服務機構要在所有涉農鄉鎮全覆蓋,到“十二五”末,全國、省、市、縣檢測中心(站)建設數量要達到2596個。
“截至目前,全國共設置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1196個,覆蓋了100%的省份、73%的地市和25%的縣(區)。”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表示,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已初步建立。他說,國家啟動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建設試點項目,組織研究并及時公布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黑名單”6批,涉及非法添加物64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22種。
來自國家工商總局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以來,全國工商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1599.96萬人次,檢查食品經營戶3716.76萬戶次,檢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83.7萬個次,取締無照經營5.17萬戶,查處違法案件8.4萬件。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介紹,2011年全國質檢系統共監測食品樣品11萬個,檢查食品生產單位144萬家次,檢出不合格進出口食品2754批,查處食品質量違法案件2.8萬起,重新審核并淘汰了40%的乳制品企業。
“這不等于說沒有問題、沒有缺點,食品安全監管在技術水平、科學指導方面還有不足。”陳君石說,科學家的責任是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技術支撐,包括食品安全的檢測和監測、風險評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力求在這些方面提高水平。
二 問 企業誠信怎樣得人心
本屆論壇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發言人,他就是最近因堅持不用復炸油而走紅的保定“油條哥”劉洪安。
“現在,大家都叫我"良心油條哥",其實我沒那么高尚。我炸油條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無非就是三點:一是從正規油料、原材料公司購買原料;二是保證每天都是新油;三是廢油倒進專業環保機構的回收桶里。”
劉洪安淡定地說,這些誰都可以做,就看他愿不愿意做。“我現在做的只是一件普通正常的小事,那就是用良心經營。我認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能做對不起別人的事。只要你講良心,講誠信,顧客就能看得到,付出就能有回報,這就是我的從業準則。”劉洪安的話語樸實,卻拷問著我國食品行業的道德底線。
食品生產經營中的不誠信是我國當前食品安全領域的突出問題之一,這不僅表現在種植養殖、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違禁物質、故意添加非食用物質的違法犯罪行為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表現為違規操作造成的食品安全隱患。
由于食品安全監管不可能做到“一對一”、“人盯人”,因此,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誠信、良心就成為了食品安全最基本的保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研究室主任張云華指出,對企業、企業家、食品從業者而言,道德和信仰是最高層次的關鍵性的問題。現在暴露出很多匪夷所思的食品安全問題,實際上并不是技術上的問題,也不是規則問題,而是一個道德問題。
“誠信是第一位的。沒有誠信,就不可能有安全的食品。”陳君石說,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食品安全問題會和我們的社會發展長期共存,不是三五年就能徹底解決的。
所以,他認為,政府、科學家、食品生產經營者和媒體等應該廣泛傳播誠信的生產經營理念,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共同鑄造食品安全誠信的社會基石。
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張勇認為,道德是可以弘揚、提倡,并大力宣傳營造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食品安全宣傳周非常有必要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三 問 食品科技能否去隱憂
在食品科技進步的今天,人們享受美食時,也會遇到因科技進步帶來的諸如添加劑、轉基因等食品安全隱憂。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有的科學家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提升食品的質量和安全,給人類帶來福祉,但也有的人利用科學技術制假售劣,給人們帶來煩惱損害。
對于食品領域的技術創新,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安全監管司司長徐景和看來,一方面要支持創新,另一方面,也要堅持依法創新。“在法制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絕不是科技自然價值簡單的釋放,科技創新必須在法制的軌道上推進。”徐景和指出。
同時,技術創新必須堅守安全底線,新原料、新技術、新方法的使用和推廣,無論是應用于食品生產領域,還是食品安全監管領域,都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
徐景和說,實現食品安全根本好轉,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要充分依靠現代科學技術來不斷地提升食品產業水平,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不斷提高食品的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水平。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羅云波提醒,食品的科學研究跟食品生產者一樣,也是一個良心行業,不能把聰明才智用歪了,去開發那些不安全的食品,或者是為了牟取暴利制假販假。在羅云波看來,這是最基本的道德,也是科學工作者的底線。
同時,羅云波指出,食品科學工作者要傳播正確的食品安全信息,讓消費者知曉哪些食品安全,哪些食品不安全,這是一種社會的責任。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對不了解的科學知識或科學領域,不能隨便亂說。“因為亂說的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很可能引起消費者的恐慌和社會的不安定,有悖于和諧社會的建設,這也有悖于做科學家的原則。”羅云波說。
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國方略》中說,“今日的中國,在很多方面落后于世人,唯獨飲食在世界上獨領風騷”。100年以后,我們今天研究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全社會都感覺到肩上的責任。要獨領風騷,就要社會各界共同不懈地努力10年、20年,以至更長,直至目標實現。
(責任編輯:張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