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戶“轉型”成為網紅主播,在直播平臺展示農耕場景,推薦特色農產品。“新農人”把手機作為“新農具”、把直播變成“新農活”、把土地種上“云端”,讓田間地頭的農產品煥發全新的生命力,精彩“出圈”。
電商“新農人”通過直播平臺,可以直接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和交流,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擴大銷售渠道,讓農產品銷售變得簡單高效。電商“新農人”通過展示農產品的產地特色、生長過程、制作加工等直播場景,不僅使消費者深入了解農民的辛勤勞作和付出,更促進了農產品和文旅元素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增強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認可和信任,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吸引力。
農村直播電商涉及運營、物流、市場等環節,要求參與人員擁有相關專業知識和良好實際操作能力。然而,鄉村青年人才外流以及本土直播電商人員專業水平不足,成為制約農村直播電商發展的主要瓶頸。在筆者進行的有關鄉村全面振興的調研中,調研團隊發現,農村主播隊伍中有許多人沒經過系統化直播培訓,導致其在直播過程中存在語言表達力不夠、應變力不足等情況,影響產品的經營成效。部分農村電商直播農戶只重視購物過程客戶訂單付款,忽視了售后的物流及相關服務,客戶滿意度較低,回頭客不多。
人才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農村電商要發展,離不開一支懂管理、善經營的人才隊伍。發展農村電商,需要聚焦強化“引育用留”,培育更多直播“新農人”,為農村直播帶貨持續提供動力。
“引”,把優秀人才資源“引進來”。應用好“鄉愁引力”,系牢“情感紐帶”,讓電商青年在尋訪鄉村中找到創業方向,推動更多“新農人”向鄉村集聚。現在不少青年來到農村發展創業,成為農村電商的“領頭羊”,利用電商直播、短視頻營銷等方式,傳播鄉村“好聲音”,擴大優質農產品的影響力,進而轉化為切實的經濟效益,為農村注入新的活力。
“育”,積極培育本土直播“達人”。“網紅”直播帶貨業態的不斷發展,本應有利于幫助農民解決銷售渠道。但是,一些平臺頭部主播在與經營主體合作中,壓低農產品正常銷售價格,導致“谷賤傷農”,收取高額傭金,增加了農業生產經營者的負擔。應增強區域農戶或企業的自主權,避免對平臺頭部主播過度依賴,積極培育本土的直播“達人”。針對經營主體在電商運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需求,應加強對農民的全方位培訓,特別是注重在直播技巧、短視頻創作、品牌發展、貨物運輸、售后服務、法律保護等方面的培訓,提高當地農民直播電商的運營技能和講好農產品故事的能力。除此之外,也要進一步推動“校村企”交流合作,鼓勵本地農業院校、涉農企業對電商“新農人”進行聯合培養,實行結對幫扶,提升人才培養與電商產業發展的匹配度。
“用”,加強“土專家”“田秀才”的示范帶動作用。注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通過定期舉辦農村電商直播大賽、鄉村全面振興大講堂、鄉村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選樹農產品直播領域的優秀典型,促進互相交流和經驗推廣。例如,天津市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持續組織開展“津農精品”直播聯賽,挖掘農產品直播銷售優秀人才,涌現出“沙窩蘿卜老郭”“薊北梨哥”“西紅柿西施姐”“山楂皇后”等農產品銷售“網紅”,并遴選出多個具有一定直播銷售水平和帶動能力的農村電商示范直播間,為農戶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留”,優化當地直播助農的生態體系,讓“新農人”回得來、留得住。不斷完善農村交通、網絡、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多層次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完善農村電商產業鏈建設。應為“新農人”回鄉村創業發展提供一攬子政策支持,在創業指導、稅收優惠、項目優化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加大金融服務的支持保障力度,探索多元化農村電商融資路徑,幫助農村電商解決“融資難”等切身問題。不斷提升鄉村生活便利性和保障性,進一步健全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讓返鄉“新農人”心無旁騖逐夢沃野,助推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