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國家組織“人工耳蝸類和外周血管支架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申報信息公開大會在天津正式開標。預計2025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前后落地人工耳蝸中選結果。外周血管介入類耗材因其型號多、長短及粗細各類組合多、備貨周期長,擬于2025年5月落地實施中選結果。
人工耳蝸是解決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最有效的醫用耗材。據悉,本次集采人工耳蝸類耗材需求量共1.1萬套,奧地利美迪樂醫療、美國領先仿生、澳大利亞科利耳3家外資企業,上海力聲特、浙江諾爾康等2家內資企業,共5家企業中選。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方面,此次集采需求量共25.8萬個,共18家企業中選,包括美國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頓科學以及德國百多力等外資企業,也有上海美創醫療、歸創通橋等內資企業。
此次報價外企參與積極性高,所有4個組別(人工耳蝸及3個外周血管支架組)均由頭部外資企業以第一名中選。以人工耳蝸為例,美迪樂報價46666元,目前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科利耳報價55998元,較此前20萬至30萬元的價格大幅下降。外周血管支架類耗材則從此前的1萬多元到5萬元不等,降至3000到4000元左右。
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濱表示,此次集采體現了國家對醫用耗材保供的決心,也體現了對臨床原有習慣的尊重。集采使市場產品升級加快,患者則能以更低價格選擇更好的產品。從目前來看,集采不會攪動原有市場格局,外企原本市場份額較大,集采后市場占有率應能維持或增加。
隨著此次集采價的降低,將有更多患者能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改善生活品質。江濱表示,人工耳蝸集采降價后,有望促使更多地方將該項目納入醫保,同時有望放開原有18歲年齡限制,讓更多患者受益。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委員、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副院長戴向晨介紹,外周血管支架主要用來治療血管狹窄、閉塞、夾層、動脈瘤等外周血管疾病。我國目前每年約有20萬至30萬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治療,相對于每年120萬臺左右的心臟支架植入來說,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數量較少。其原因在于外周血管支架需適應肢體的運動的同時避免折斷,多以自膨脹支架為主,對制作材料和工藝的要求更高,且其長度一般在冠脈支架的10倍以上,所以其成本和價格都高于心臟冠脈支架。這導致了部分患者因手術費用昂貴而選擇保守治療,繼而可能出現肢體壞死、截肢等不良后果。
“外周血管支架納入集采,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通過以量換價的方式兼顧企業成本和收入、降低耗材價格,讓醫生能夠更及時地完成治療工作,普惠患者,顯著提升了這一重要醫療耗材及相關醫療技術的可及性!贝飨虺空f。
“本次集采堅持穩中求進,聚焦‘穩預期、穩臨床、優供給、促增長’多重目標!眹裔t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穩預期方面,本次采購周期為3年,通過3年穩定的采購量幫助中選企業形成長期穩定的市場預期。此外,優化供給,對功能較強、使用更方便的新一代產品按一定比例適當加價,支持創新產品進入臨床。企業中選后可直供全國醫療機構,擺脫渠道銷售舊模式,釋放業態新動力,支持“新的”,擠壓“虛的”,助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同時,隨著人工耳蝸和外周血管支架虛高價格空間去除,將提升臨床可及性,有效推動聽障人群等患者需求釋放,促進行業發展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