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兒科分得那么細,有沒有專門為老年人健康服務的醫院科室?”老年醫學科,令不少人覺得陌生。
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2019年發文明確,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要開設老年醫學科。近年來,多地加快建設這一學科。
老年醫學科緣何重要?如何推動老年醫學科快速發展,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醫、醫有所靠?
老年醫學科快速發展
老年醫學科具體是什么科室,可以診斷和治療哪些疾病?
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老年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老年醫學科主要收治患老年綜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老年醫學中心主任醫師袁益明介紹,老年醫學科是集老年臨床、老年預防保健、老年康復為一體的特色專科,從心血管疾病到阿爾茲海默癥,從睡眠障礙到營養不良……針對多種老年綜合征進行臨床診療護理、預防指導及安全預防。
截至202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3億,占總人口比重超過20%。由于人均壽命延長,老年周期也隨之拉長,老年醫學科需求旺盛。
《“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顯示,中國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除自身疾病外,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功能下降,也會有諸多癥狀,但易被專科醫生、患者、家屬誤認為是衰老的自然現象,無法及時救治。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老年病科原主任劉學軍認為,目前許多醫院的疾病診治是以單個器官或系統為中心的專科模式,老年患者輾轉多個專科就診,加劇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
“老年醫學科具有全科型、綜合性的特點,可以讓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得到全科綜合診治,以及身心一體的照護。”劉學軍說。
近年來,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利好政策推動下,老年醫學科迎來快速增長。“以我們科室為例,我的門診一個月就診超過300人次。”袁益明介紹,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老年醫學科之一,該院老年醫學中心目前有約300張床位,幾乎沒有空閑時,去年科室住院量約4000人次。
發展面臨哪些瓶頸?
當前,老年醫學科發展仍面臨一些瓶頸。
多地老年醫學科醫生坦言,一些老年患者的傳統就診觀念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老年患者經常是在專科掛號解決不了問題,或不知道掛哪個科時,最后才掛老年醫學科。
“與專科醫生相比,一些患者對老年醫學科醫生信任不足。比如,老年醫學科醫生一般不建議老年患者同時吃多種藥,但患者未必認可,因為這些藥是不同專科醫生建議服用的。”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黃麗紅說。
有專家表示,一些二級及以上醫院并未設置獨立建制的老年醫學科,存在掛靠于中醫科、康復科、心血管科、神經科等科室的現象。
目前,一些基層醫院引進老年醫學人才仍存難題。
一方面,是因為老年醫學科的工作較為綜合,對醫生全科能力要求較高。“老年病有幾大特點:多病共存、多重用藥、病情隱匿、主訴不明確、癥狀不典型,對診斷治療護理都有更高要求。”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李旭紅說。但另一方面,老年醫學科醫生的收入相對較低,發展空間仍存局限。
記者采訪了解到,老年醫學科患者普遍年齡較大、病情更復雜、住院天數更長,平均住院一般在10天左右,高于其他科室的平均3至5天。
有一線醫生坦言,以一位有8種疾病的95歲高齡老人為例,如果僅住院三五天就出院,無法全面掌握患者情況。但醫院要應對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轉率等多個考核指標,易壓床、超指標、超費用、病情疑難復雜的老年患者,可能會讓一些醫院感到為難。
“目前醫保實施單病種打包付費,但來我們科室住院治療的老年病人往往有多種疾病。比如一位老人患有三種疾病,而醫保只能按一個病種付費,這和老年醫學的整體診療理念是不匹配的。發展老年醫學科,仍需具體政策、專項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一名業內人士坦言。
完善評價體系,加強人才培養
多位業內人士呼吁,發展老年醫學科,需要進一步完善醫療評價體系、人才培養模式。
在袁益明等業內人士看來,單病種管理的常規路徑不適用于多病并存的老年人,應建立與老年醫學科發展相適應的醫療評價體系;同時,鼓勵醫療機構打造老年醫學多學科協作團隊,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
多位專家呼吁,應貫通老年醫學本科、研究生培養和繼續教育,將老年醫學知識納入醫學教育課程體系;支持老年醫學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增設老年醫學專科培訓基地,更好滿足人才培訓的實際需要。
“希望能對照兒科醫生的政策,加大對老年醫學科醫生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在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等方面,完善相應激勵措施,吸引更多人留在老年醫學科。”吉林一名老年醫學科醫生說。
(記者董小紅 趙丹丹 馬曉媛)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