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創新藥“出海”的成果逐漸兌現在創新藥企的財務報表上。近期,多家創新藥企業披露的2024年中期報告顯示,“出海”助力公司業績增長。
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出海”意味著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這是藥企提升營收的重要方式。
當下,創新藥“出海”的方式主要為兩種,其一是License out(對外授權),即中國藥企將自身產品的海外權益或全球權益許可給以跨國藥企為代表的企業,從而獲得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等,這也是當下“出海”的主流方式;其二是自主“出海”,即在海外國家和地區獨立開展臨床試驗,進行產品商業化。
“未來,越來越多的國內藥企會掌握在海外進行產品開發的能力。”啟明創投合伙人陳侃表示,隨著國內創新藥研發實力的提升,國內藥企的新藥研發水平會受到更多認可。
創新藥“出海”成績斐然
通過license out(對外授權)獲得的首付款,助力創新藥企收入實現增長。
例如,8月24日,百利天恒發布的2024年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53億元,同比增長1685.19%,其中創新藥的商業拓展收入53.32億元。百利天恒介紹:“公司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收到海外合作伙伴全球跨國藥企BMS基于BL-B01D1合作協議的8億美元不可撤銷、不可抵扣的首付款。”
8月21日晚間,恒瑞醫藥發布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創新藥“出海”取得成效,成為業績增長的第二引擎。報告期內,公司已將收到的德國默克公司1.6億歐元對外許可首付款確認為收入,進一步推動經營業績指標增長。去年10月份,恒瑞醫藥與德國默克公司就PARP1抑制劑HRS-1167達成獨家許可協議。
“國際化是長期戰略,公司堅持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并重,在內生發展的基礎上著力加強國際合作,不斷優化國際合作模式。目前公司已實現11項創新藥海外授權合作。隨著公司研發創新實力的不斷提升,未來有望與更多全球領先醫藥企業達成合作,加速融入全球藥物創新網絡,實現產品價值最大化。”恒瑞醫藥在回復《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還有一些創新藥企通過創新產品海外上市實現業績增長。
8月7日,百濟神州發布的2024年半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達119.96億元,同比增長65.4%。其中,澤布替尼全球銷售額總計80.18億元,在美國銷售額總計59.03億元,同比增長134.4%。
7月31日,和黃醫藥公布的2024年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公司腫瘤業務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40%(按固定匯率計算為145%)至2.433億美元,其中公司自主開發的抗癌藥物呋喹替尼于2023年11月份在美國上市,2024年上半年,該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為1.305億美元。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陳宇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出海”逐漸成為企業實現業績增長和國際化的關鍵路徑。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政策的推動,藥企紛紛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以尋求新的增長點。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不僅能夠擴大市場范圍,還能通過國際合作和競爭提升自身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走出去”增強競爭力
“未來,對于絕大多數創新藥企來說,‘出海’仍有一定的必要性。”陳侃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相對來說,海外市場的藥物定價會高一些,適應癥針對的人群也有望擴大,因此,“出海”有望獲得更高的市場回報。另一方面,創新藥企可通過“出海”獲得資金,并將其投入到藥物研發過程當中,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此外,在跟國際大藥企的合作過程當中,國內創新藥企能學到海外臨床設計、靶點設計等方面經驗。
“預計中國創新藥企將在海外市場取得更多成功,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全球醫藥產業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陳宇恒認為。
盡管“出海”的案例持續增加,但創新藥“出海”并非一路坦途。如何有效“出海”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
君實生物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法規、文化、對市場熟悉程度等方面因素,國內企業在“走出去”時都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能否對產品、企業進行準確定位,選擇合適的“出海”模式和海外合作伙伴,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