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藥安全性、有效性存疑 律師:消費者海淘時應提高警惕
隨著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嘗試通過海外渠道購買藥品和保健品,俗稱“海淘藥”,不過這背后卻隱藏著諸多風險。一些消費者反映,海淘的藥品和保健品存在臨近過期的情況,發貨也特別慢,甚至可能會遇到假藥。記者調查發現,海淘藥品配送運輸環節也存在隱患,一些“海淘藥”偽造跨境物流信息,實際卻是假冒偽劣產品。
醫生提醒,一些海淘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疑,曾有人因食用這類藥品住進了醫院,消費者應避免盲目追求海外藥品。此外也有消費者表示,海淘藥經常面臨退貨難、維權難等問題,律師對此表示,即使最終獲得賠償,也可能無法彌補消費者已經遭受的損失。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偉良(除署名外)
記者調查:海淘藥保質期、配送時效、藥品真假難保障
對于海淘藥,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商家可能存在故意隱瞞產品的重要信息以誤導消費者。在某跨境電商平臺購買過藥品的王先生表示,藥物都有保質期,其購買的海淘藥品保質期本應是2年,到手后卻發現只剩下半年了。而由于海淘的物流周期較長,郵費貴,他足足購買了一年的量,如今卻面臨“要么雙倍劑量吃、要么還沒吃完就過期”的兩難選擇。王先生試圖與客服溝通,但對方堅持認為藥品還沒有過期,至于吃不吃得完是消費者自己的問題。
與王先生類似,不少海淘過的消費者都稱海淘容易遇到臨期商品,像保質期2~3年的,收到貨往往只剩下半年到8個月。一旦消費者要求換貨,商家通常會拒絕。不少消費者表示,即使他們在下單前咨詢了客服保質期問題,對方也只會“打太極”,稱最終產品以實際發出為準,只能保證藥品是“還在保質期內的合格產品”。
上海律協青年律師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宇昊表示,海淘藥品和保健品若遇到遲延發貨的情形時,藥品時效性的保障會更低。
此外,海淘藥品往往比到藥店購買和在電商平臺網購花費更長時間,配送運輸環節也存在質量隱患。一位消費者反映,其在一家海淘店鋪購買的藥品,下單30天了都未到貨;一位消費者從國外海淘了某款保健品,郵寄了一個多月后顯示包裹丟失,客服也無法說清包裹到了哪;也有消費者表示,藥品經過長時間的轉運,最終收到的外包裝通常會出現破損。
深圳兒童醫院藥劑科主管藥師謝芳醫生介紹,海淘藥品并非普通商品,需要特定的儲存條件,如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甚至部分藥品對光線也有嚴格要求。而目前的海淘藥品主要通過物流郵寄方式入境,普通物流和快遞往往難以滿足這些儲存條件。“尤其在夏季高溫時,藥品容易受影響,可能出現變質或失效的情況,從而喪失其應有的治療作用。”
不僅如此,如何甄別海淘商品的真假,也考驗著消費者的辨別能力。消費者袁先生去年5月在一家海淘店購買了保健品,去年6月的一天晚上,他服用了該保健品后出現胸悶、胸慌、胃疼、頭暈惡心等癥狀,一晚上沒睡好。但由于該保健品的外包裝全是英文,此前袁先生并未仔細查看,在癥狀緩和之后,他發現該產品包裝上沒有廠址、廠名、執行標準和服務熱線等信息,也沒有進出口相關批文許可信息,屬于“三無產品”,遂將相關商家告上法院請求賠償。
孫宇昊介紹,上海長寧警方曾破獲一起“海淘代購”網絡詐騙案,搗毀一處制假販假窩點,該團伙將山寨貨包裝成奢侈品以假充真,并且偽造跨境物流信息,把境內貨運單號改發為境外貨運單號,掩蓋真實發貨地點。而在社交網絡上,也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其海淘的部分藥品存在“虛假物流”的情況。
醫生:海淘藥安全性有效性存疑 消費者應謹慎選擇
記者了解到,由于海淘藥品包裝說明通常只有外文,消費者在使用藥品時難以準確理解產品說明書、標簽等信息。謝芳醫生也表示,大部分海淘藥品的說明書使用國外語言,這對于國內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理解起來存在困難。“非專業人士很難通過說明書來準確掌握藥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這無疑增加了用藥風險。”
此前就有消費者因為吃海淘藥住進了醫院。王小姐聽說國外某款減肥藥有“神奇效果”,于是選擇了海淘,然而在服藥后卻出現了心律失常和肝功能異常等問題,住院7天才恢復過來。王小姐表示,她在吃之前并未研究藥物成分,說明書由于是外文的也未看懂,網上說吃多少她就跟著吃。謝芳認為,盲目追求海外藥品的神奇效果并不可取,正確用藥和遵循醫囑才是保障健康的關鍵。
“一些家長熱衷于海淘兒童用的藥品,尤其是那些包裝精美、口味誘人的退燒藥等。這些藥品在設計和口味上確實下了功夫,因此很能吸引消費者。”但謝芳提醒,這些國外的退燒藥品,其主要成分與我們國內的同類型藥品并無太大差異。如果家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同時給孩子服用了國內外的兩種退燒藥,很可能會導致成分重疊,從而增加用藥風險。“重復服用這些藥品,不僅會給孩子的肝腎功能帶來負擔,還可能增加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謝芳表示,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藥品時務必謹慎對待,避免盲目追求海外藥品,確保用藥的安全和有效。
她表示,海淘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確實難以保證,這主要是因為國內外藥品標準存在差異,不同國家的人群體質也有所不同。“特別是那些含有特殊成分或具有特殊作用機制的藥物,盡管在國外有使用,但在我國可能還缺乏相應的臨床研究和審批流程,因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此外,國外藥品的規格和劑量也與國內存在差異,如果消費者不了解這些差異,盲目按照國外說明書用藥,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帶來安全風險。
因此謝芳建議,消費者海淘藥品時應首選正規的電商平臺或渠道,從而降低購買到假藥或劣藥的風險;在購買前務必深入了解藥物成分、適應癥及禁忌情況,確保所選藥物適合自身病情和體質;此外,使用海淘藥物前最好咨詢專業醫生,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購買和使用。
律師:海淘藥售后難以保障 平臺應配合消費者維權
海淘藥品的售后服務難以保障,也是消費者的最大感受,當面臨產品問題時往往難以找到有效解決途徑,即使能夠退換貨,消費者也要獨立承擔國際運費。一位消費者表示,其為家里老人購買的海淘藥品,拆封之后發現藥品有人為打開的痕跡,就不敢使用,而客服卻要求其提供開箱過程視頻證據,以證明藥品此前已被打開過。而不少平臺都表示“海淘商品非質量問題不支持退換貨”。
對此孫宇昊表示,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法律規定,消費者若不熟悉海淘藥品來源國的法律體系,難以依據當地法律進行維權。“如果海淘藥品是外國語言標識的,涉及到專業名詞的定義和解讀,消費者可能因語言不通而難以理解產品信息,這在維權時也會造成溝通上的困難。”
孫宇昊補充說,海淘藥品一旦出現問題,責任認定也更為復雜。“消費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證據來證明產品的缺陷或造成的傷害,而這些證據往往難以獲取。”孫宇昊介紹,海淘渠道多樣,包括國外一級代理商郵寄、國外藥店網站購買、國外個人代購后郵寄等,一旦出現問題,責任主體難以界定,消費者難以直接向生產或銷售方追究責任。
此外,跨國維權通常涉及國際物流、翻譯、法律援助等費用,這些額外的成本也可能會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孫宇昊表示,跨國維權程序繁瑣,耗時較長,即使最終獲得賠償,也可能無法彌補消費者已經遭受的損失。
因此孫宇昊建議,消費者在海淘藥品或保健品時應該提高警惕,盡量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并詳細了解產品信息和相關法律法規,以降低潛在的風險;同時也要了解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和途徑,一旦遇到問題,可以及時尋求幫助。
那么,提供海淘藥購買服務的平臺和商家會面臨哪些風險和責任?孫宇昊介紹:“對商家來說,部分海淘藥品并無藥品生產許可證或藥品批準文號,甚至在運輸過程中出現質量變化,而違反藥品行政許可和質量監管等行政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會涉嫌生產、銷售假藥、劣藥等刑事犯罪。”對平臺來說,如在展示海淘商品時沒有標明“有另外的銷售商”“只是代理關系”,會被認定為商品銷售者,從而承擔對應的法律責任。“如果平臺只作為第三方,那么在消費者因為商品質量問題起訴賣家時,平臺應當提供賣家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以便于消費者能夠快速、高效地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