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6日以來,全國各地經歷了防汛救災的關鍵階段。據水利部統計顯示,我國從南到北經歷7次強降水過程;576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136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25條河流發生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大洪水,大江大河發生6次編號洪水。這些災害給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全國水利部門在災害防御中也遭遇了重重考驗。盡管今年的洪水規模不容小覷,但數字孿生等新科技的應用,為水利部門科學防御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撐,大大提升了抵御洪水侵襲的能力。各地水利部門的一線工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請看他們在抗洪救災中展現出的智慧、科技和擔當……
(一)科學調度守安瀾
7月下旬,超強臺風“格美”登陸。從洞庭湖、鄱陽湖水系強降雨,到松花江遼河流域暴雨洪水,長江、黃河、鴨綠江、松花江吉林段、烏蘇里江等河流相繼發生編號洪水,多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水利部門擔負著水文預報、工程調度和防汛技術支撐的職責,能否在汛情最為緊要的“七下八上”時期守住安瀾?
“三位一體”——織密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
從7月16日起,水利部全面啟動防汛關鍵期工作機制,實行部長“周會商+局地暴雨會商+場次洪水會商”機制,部領導逐日主持會商研判。壓緊壓實責任,公布744座大型水庫大壩安全責任人,指導各地分級公布中小型水庫大壩安全責任人,全面落實小型水庫防汛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
根據雨水情信息,結合各省(區、市)實際,每天發送“一省一單”,靶向預警,有針對性地指導相關地區開展防御工作。同時印發《加快構建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的實施意見》,明確目標任務和實施計劃,推動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落地見效。印發《水利部重大水旱災害事件調度指揮機制》,確保第一時間全面掌握信息,第一時間作出研判部署,第一時間指導應急處置。
從水利部到各流域、省(區、市)水利部門,再到各地基層,責任逐級落實,壓力層層傳導,構建一張將觸角和網格涵蓋到各層級、多點位的防御責任網,形成了迎戰暴雨洪水的強大合力。
7月27日凌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珠江委”)的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有關部門還在加班加點安排部署韓江等洪水防御工作。受臺風“格美”影響,7月25日開始,珠江流域大部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7月26日晚韓江發生今年第5號洪水。珠江委強化流域統一調度,會同廣東、福建水利部門科學調度韓江、東江等干支流水庫群攔洪削峰錯峰,滾動發布預報信息194站次4800余條次,發布靶向預警信息4700余條,并提前派出工作組赴梅州蕉嶺、平遠等地,督促指導地方做好臺風暴雨洪水防范應對工作。
從強降雨防范到水庫調度運用,從中小水庫安全度汛到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防御,從堤防、河道巡查防守到一線應急搶險技術支撐,水利部門以“防”字當先,層層壓實責任,確保調度指揮指令暢通、執行到位,盡最大努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精準調控——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成就防洪利器
8月10日下午,在蒙蒙細雨映襯下,豐滿水庫大壩顯得更加巍峨高大。這座位于吉林市東南的總庫容超百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在今年松花江洪水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豐滿、白山水庫是松花江吉林段干流重要控制性樞紐。7月下旬短短3天里豐滿水庫入庫流量加大到5倍以上,發生1933年有資料以來最大洪水。“根據今年的中長期預報,7月1日前,松遼委控制豐滿、白山水庫水位分別低于汛限水位5.08米、8.8米,”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松遼委”)防御處處長左海陽說,兩庫多預留出26.4億立方米庫容,為迎戰汛期可能發生的大洪水留足“安全余量”,牢牢掌握防汛主動權。
水工程調度并不是一個水庫的單打獨斗。“水利部以流域為單元,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統籌當前和長遠,堅持系統、科學、安全、精準調度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發揮其整體作用。”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司長姚文廣表示。
“長江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的規模、范圍不斷擴大,總數從2012年的10座增加到目前的127座,其中控制性水庫53座,通過調度水工程攔洪削峰,使得洪水應對更加主動。”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水旱災害防御局局長徐照明說。
7月25日,臺風“格美”先后在臺灣省、福建省登陸,一路深入長江流域。7月29日,長江2024年第3號洪水在中游形成,以湘江為代表的洞庭湖水系及湖區防洪形勢極為嚴峻。與此同時,受長江上游金沙江、嘉陵江、岷江來水持續增加影響,預報7月30日三峽水庫再次迎來一次較大洪水過程。
7月29日至31日,在面臨“兩線作戰”的關鍵時刻,長江委連續4次會商,逐步將三峽水庫出庫流量從35000立方米每秒壓減至27000立方米每秒,并指導湖南五強溪、柘溪等水庫配合攔洪約6億立方米,降低洞庭湖城陵磯站洪峰水位0.2米,極大減輕洞庭湖區防洪壓力,有力護佑長江安瀾。
今年入汛以來,長江委已指揮調度流域53座控制性水庫累計攔洪282億立方米。其中,“國之重器”三峽水庫防洪作用凸顯。
7月10日,在團洲垸決口成功合龍后,長江委調度三峽水庫首次開啟泄洪孔騰庫,為后續防洪做好準備。7月11日18時,受長江上游來水及庫區降雨影響,長江發生2024年第2號洪水。7月12日20時,三峽水庫入庫洪峰流量已漲至55000立方米每秒。
長江2號洪水的發生,給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中游水庫群調度增添了難度和復雜性。一方面,長江中下游特別是洞庭湖區超警戒水位時間較長,包括團洲垸在內的堤防巡查防守工作繁重,如果水庫群不攔洪削峰,這些區域將再次面臨巨大防洪壓力。另一方面,此時三峽水庫已經攔洪運用至160米左右,較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大幅偏高,如果繼續攔蓄,重慶主城區防洪和三峽庫區庫尾土地臨時淹沒的風險也將增加。
長江委專家在滾動會商中做出決策:在“蓄泄兼籌、以泄為主”方針指導下,精準控制三峽水庫出庫流量至37000立方米每秒適度攔蓄洪水,削峰率達32%。同時聯合調度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15座控制性水庫配合三峽水庫攔洪,全力削減三峽水庫入庫洪峰9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在實現對2號洪水攔洪削峰、確保長江中下游防洪安全的同時,盡量控制三峽水庫水位上漲速度,避免三峽庫區淹沒風險。據測算,在長江先后發生1號、2號編號洪水期間,三峽水庫累計攔洪126.8億立方米,降低了中下游干流水位0.7~3.1米,極大地減輕了下游沿線防洪壓力,發揮了“國之重器”的防洪減災作用。
在水庫調度中,水文測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對洪水動態實時監控和數據采集,”珠江委水文局副局長劉斌說,在迎戰臺風“格美”期間,一線水文人員利用無人船、雷達水位計、側掃雷達、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ADCP)等多種測驗手段搶測洪水過程,算清洪峰、洪量、峰現時間等水賬,為科學、合理調度水工程提供準確數據支撐。
水利部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松遼、太湖流域1182座次大中型水庫投入運用,充分發揮水庫攔洪削峰錯峰作用,有效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
水文測報——守護生命的第一道防線
8月6日深夜,“山洪要來了,請馬上轉移。”甘肅省涇川縣羅漢洞鄉的鄉村干部逐戶開展“敲門行動”,逐戶“喊醒叫應”,組織群眾轉移避險。7日0時35分,受威脅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并分組集中安置。7日1時20分,山洪暴發,羅漢洞鄉土塹坳村、羅漢洞村多戶住宅遭受山洪沖淹,最大洪痕高度達1.6米。由于預警及時、轉移迅速、嚴防擅返,78戶187名群眾實現人員“零傷亡”。
山洪災害防御,關鍵在“防”。“七下八上”期間,水利部發布山洪災害臨近預報預警171期,及時提醒有關省份、地方做好山洪災害防范應對工作。“切實完善縣、鄉、村、組、戶5級責任制,落實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姚文廣介紹,水利部強化山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明確“誰組織、轉移誰、何時轉、轉何處、不擅返”5個關鍵環節的責任人和措施,及時提請人員轉移,保障人員安全。
目前,我國已初步構建了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專業防治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山洪災害防御體系,在有防治任務的2076個縣區建成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日臻完善的監測預報體系,特別是由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以及降雨產匯流、洪水演進模型等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為水旱災害防御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去年以來,水利部積極推進暴雨洪水集中來源區、山洪災害易發區以及大型水庫、重大引調水工程防洪影響區的測雨雷達組網建設,推進新技術、新裝備研發推廣應用,提高各類水文測站的現代化測報能力。
“我們通過氣象衛星、天氣雷達、雨量站三源融合降水產品估算補充烏蘇里江降雨空白的短板,”松遼委水文局副處長馮艷說,6月下旬到7月上旬烏蘇里江2024年第1號洪水期間,松遼委水文局提前4天預報烏蘇里江將發生超保洪水,虎頭、饒河2個水文站的洪峰水位誤差僅為1厘米。
北京市今年首次布設3部水利測雨雷達并組網應用,對重點地區的降水強度、降水結構、降水變化趨勢可進行連續較高精度、較高分辨率的監測,與11部氣象雷達協同應用、互為增益,實現了流域“云中雨”探測預報高精度、全覆蓋,在今年主汛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全國各類水文測站由2012年的7萬多處增加到目前的12萬多處,水文監測預報能力不斷提升,南、北方主要河流的洪水預報精準度分別提升到90%和70%以上。” 水利部水文首席預報員尹志杰介紹。
建立現代化的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實現水旱災害防御“預”字當先、關口前移、防線外推,實現延長預見期和提高預報精準度有效統一,為防汛關鍵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筑了更為堅固的屏障。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水利部以流域為單元,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統籌當前和長遠,堅持系統、科學、安全、精準調度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發揮其整體作用,成為抵御暴雨洪水的制勝利器。(孟輝 汪汶欣)
(二)抗洪背后的數字力量
“我們可以通過數字孿生平臺,實時查找在線流量、流速等數據,為報汛工作提供參考。”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水文中游局漢口分局副局長陳靜介紹:“同時,我們自主研發了‘智水’AI模型,采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根據上下游、漢口站的水位及斷面情況推算實時流量,與在線監測和人工采集數據進行比較,從而提高報汛的精度,這在今年的防汛測報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怎樣精準攔洪、削峰、錯峰,其背后有防汛調度專家隊伍晝夜不休的研判推演,還有數字孿生“智慧大腦”在默默支撐。
數字孿生助力科技防汛
數字孿生是一種利用數據通過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的技術,既迅速又準確,成為水利人防汛的主心骨。以長江為例,2024年納入聯合調度的水工程有127座,其中控制性水庫總調節庫容1169億立方米,總防洪庫容706億立方米,調度運用好這些“國之重器”,依賴龐大數據的演算和模擬,傳統方式尚不能滿足快速、精準地支撐調度決策的需求。2023年以來,在水利部統一領導、水利部三峽司組織協調下,長江委、三峽集團等參建單位持續發力,初步建成數字孿生三峽1.0版。
“防汛調度要下足繡花功夫,一個流量、一方庫容的精打細算,實現厘米級水位精細調度。”長江委水旱災害防御局局長徐照明介紹說。
在洪水調度會商決策過程中,數字孿生三峽、數字孿生漢江得到運用,為洪水演進分析、庫區淹沒風險測算、行蓄洪空間預警等提供強有力智慧化支撐,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水文預報精準度越來越高,數字孿生AI推流和在線測流也已經投入使用,可以實時獲悉水情及變化趨勢,增強了對各類可能發生情況的預見性,在面對洪水時我們的心里更加有底了。”長江委水文局中游局岳陽分局局長唐聰介紹。
今年“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長江上中游岷江、嘉陵江、漢江、湘江等支流共發生12次編號洪水。在此期間,長江委多次實時發出調度令,精準調度三峽及上游水庫群,通過金沙江上的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水庫和嘉陵江上的亭子口水庫等攔洪,減少三峽水庫入庫流量至36000立方米每秒,調度三峽水庫出庫流量壓減至27000立方米每秒;指導湖南省調度洞庭湖水系五強溪、柘溪、鳳灘等水庫配合攔洪,控制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不超警,有效減輕洞庭湖區防洪壓力。
士兵作戰能否克敵制勝,要靠著統帥部指揮得當,要靠著武器裝備先進耐用,更要靠著日常刻苦訓練。同樣的,數字孿生水利擁有大量高科技功能,操作平臺系統完備,然而數字孿生技術應用需要經常演練。
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松遼委)聯合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定期開展防洪調度演練,多次對數字孿生平臺進行補充完善,反復校核水利專業模型結果,確保水情預報及防汛決策的高效精準。
“加強各類涉水信息資源統籌管理、整合歸集和共享利用,完善松遼委水利一張圖水旱災害防御專題。”松遼委水文局副局長馬雪梅介紹。
防汛工作一刻不能松勁,數字水利建設也要持續完善。松遼委迭代更新業務數據服務與底圖,新增72個圖層,包括遙感影像63個、水毀修復項目1個、堤防6個、病險水庫1個、在建水庫1個,為洪水防御、防汛會商提供基礎空間數據服務和應用支撐。
科技防汛如何實現安全高效
現在我國的防汛主要依靠大型水庫、河道堤防和蓄滯洪區攔蓄,但在錯綜復雜又瞬息萬變的汛情面前,怎樣調度運用最科學最安全則是最考驗指揮決策部門的智慧和膽識,需要多方面考量,多種方案比選,而不是僅僅依靠經驗就能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
當一場洪水來臨,如果水庫不提前攔蓄,只靠堤防防御,洪水會如何演進,是否會帶來潰堤漫溢險情,會給上下游、左右岸帶來怎樣影響,包括受災人口、淹沒農田、村舍房屋以及經濟財產損失預估,在數字孿生三維可視化場景中一目了然,為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倘若啟用水工程進行防洪調度,將水庫水位控制在多少更為安全?怎樣運用蓄滯洪區?各種調度手段排列組合綜合運用之后,水庫庫區、岸線堤防運行風險幾何?數字三維主題場景模擬預演出的各種可能性和方案建議,在數秒鐘內就能夠依托強大的算據和算力給出結果。而以往如果靠人工計算或二維水動力模型計算,可能需要幾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
據水文專家介紹,數字孿生水利體系主要體現在信息感知和“四預”應用兩個方面:一是構建“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全覆蓋、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感知洪水態勢。二是充分發揮流域防洪“四預”功能,科學精準支撐突發事件決策指揮調度。
長江2024年第2號洪水期間,長江上游暴雨持續,同時長江中下游特別是洞庭湖區水位仍然較高。如果三峽水庫群不伸出援手,減少下泄流量,下游區域將面臨巨大防洪壓力。而當時的三峽水庫已經攔洪運用至160米高程左右,較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大幅偏高。如果為了下游繼續攔蓄,上游重慶主城區防洪和三峽庫區庫尾土地臨時淹沒的風險也將增加,三峽水庫調度面臨兩難境地。
長江委依托數字孿生平臺制定出兼顧上下游的調度方案,發揮智慧水利“耳目尖兵”作用,對流域全局梳理出精準清晰的各項數據,決策調度三峽水庫加大出庫流量同時繼續攔蓄洪水,聯合調度上游15座控制性水庫配合三峽水庫攔洪,在有效實現對2號洪水攔洪削峰、確保長江中下游防洪安全的同時,盡量控制三峽水庫水位上漲速度,避免三峽庫區淹沒風險。
數字科技引領未來防汛
防汛要依靠科技,大數據應用不僅提高了防汛抗洪的效率和效果,也減輕了由防汛人員決策的責任風險。
據長江設計集團水利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李安強介紹:“在長江2024年1號洪水防御工作中,我們根據長江水位變化,利用數字孿生三峽防洪形勢分析模塊,跟蹤分析了長江中下游超警堤防情況和‘洲灘民垸’運用風險情況,向有關省份提出了可能超警堤防的名稱、長度和等級,以及干流面臨運用風險的洲灘民垸名錄,為各地組織巡堤查險、人員轉移提供了及時‘叫應’提醒服務。”
該系統充分融合水工程聯合調度專業技術、知識智能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高效完成了所承擔的調度方案風險評估及調度效果總結工作,讓決策者敢于拍板,大幅提高科學決策的工作效率。
“通過持續豐富數據底板,優化模型功能,完善業務功能,數字孿生平臺將在流域險情預警與叫應、工程調度運用與風險評估、工程搶險與人員避險轉移等方面提供更為智能化的技術支撐。”李安強表示。
智慧水利創新的腳步從不停止,目前正在研發的“數字孿生三峽2.0版”可以動態呈現洪水演進過程,利用數字孿生技術作出洪水整體復盤,呈現更為直觀的量化數據模型,為行政領導快速理解水利知識,作出系統性規劃調度提供了現實可行性,讓水利信息電子模擬技術走在時代前列。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水利部加快完善水旱災害防御體制機制,堅持建管并重、機制創新、科技賦能,不斷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加快推進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據了解,“十四五”以來,水利部實施4.7萬座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設施建設,按照全覆蓋的目標,已完成87%;實施3.6萬座小型水庫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按照應設盡設的目標,已完成78%;同時,充分利用衛星遙感、北斗、無人機等現代化技術,加快構建水利工程“天空地水工”一體化全要素全天候動態監控體系,顯著提升了水庫監測預警能力。水庫監測設施是水庫的耳目,今年汛期通過強化水庫監測信息的匯集應用,實時準確掌握水庫雨水情情況,全面感知工程安全態勢,研判風險隱患,對工程安全問題及時預警,科學支撐水利工程安全運行。(丁恩宇 孔圣艷)
(三)洪水面前看擔當
在一場緊似一場洪水的背后,是水利系統干部職工持續多日的關鍵期工作機制與警惕狀態,是每一場次、每一局地、每一流域暴雨洪水防御過程中的責任與擔當。
快速響應把脈江河
“對滲漏區域采取壓重處理,注意清理雜物……”7月29日上午,吉林市樺甸大堤引輝涵洞處背水坡出現多處滲漏點,吉林市專家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迅速分析研判,提出排險方案,組織相關人員及時消除隱患。
7月21日以來,東北松花江吉林段、輝發河等25條河流發生超警及超保洪水。吉林市水利局選派13名水利專家與102名水利技術人員,組建了13支專業隊伍,一對一奔赴各縣區支持防汛搶險。吉林市水利局局長孫毓江介紹說,專家組為地方提供專業指導支持,在應對本輪洪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陜西商洛高速公路橋梁垮塌、四川漢源暴雨泥石流災害事故和湖南團洲垸決口及涓水堤防決口險情發生后,水利部第一時間啟動重大水旱災害事件調度指揮機制,派出工作組、專家組趕赴現場,協助地方做好災情應急處置及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根據預演分析結果,松遼委向預判風險區域提前派駐16個工作組,指導地方做好強降雨防范和洪水防御工作。當遼寧省王河潰口險情發生后,前方工作組立即前往潰口前線,為險情處置提供技術支撐。在潰口處內外水位基本持平時,當機立斷提出進一步加大王河向遼河干流的排水能力,盡快降低王河水位,為潰口封堵創造有利條件。
珠江委西江局充分發揮流域駐地支撐作用,動員青年突擊隊全力以赴,派出6個專家組27人次緊急趕赴一線,巡查柳州、梧州城區和藤縣兩市三地10處重要堤段約79公里,協助地方妥善處置各類突發險情5起。
與洪水賽跑,同風雨競速。7月以來,水利部主要負責同志靠前指揮,深入江西、湖南等地防汛一線現場指導、調度指揮。7月1日至8月29日,水利部已派出77個工作組、專家組赴長江、松遼、珠江等重點流域,指導督促做好水利工程巡查防守和應急搶險、臺風強降雨防御等工作。
不論是在湖南省涓水堤防決口現場,還是在黑龍江省烏蘇里江虎頭超保堤段,不論是險情排查,還是供水保障,正是奮戰各地防汛一線的水利專家組和工作組提供有力技術支撐,才能快速處置事故險情,有效化解風險隱患。
前方+后方不舍晝夜、接續作戰
7月底,臺風“格美”一路挾風裹雨深入長江流域。由長江委澧水公司黨員專家組成的水利部工作組連日轉戰郴州、衡陽、湘潭、株洲、岳陽多地災情險情處置現場,不舍晝夜、接續作戰已是常態。
在臺風“格美”來臨前,長江流域已經歷了數次洪水的考驗。7月8日,湖南華容團洲垸決口封堵當晚,前方由長江委30余名黨員干部組成的工作組、專家組、水文應急監測組在7月5日決口當晚便抵達險情現場,制定堵口排水方案、指導巡堤搶險、開展險情災情復盤,堅守現場近半個月。后方連夜分析預測、制定方案,為應急搶險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團洲垸內全部進水,只能通過洞庭湖堤的堤頂道路以及水上船只才能抵達決口處,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第一時間趕到搶險現場。”據長江委防御局工程處二級調研員、團洲垸工作組成員馮源介紹,“7月6日凌晨,水利、應急等部門專家結合現場交通條件,研究提出‘機械化雙向立堵+船舶水上拋投’戰法,按照‘搶筑裹頭、雙向立堵、水上拋投、突擊合龍、加高加固、防滲閉氣’的封堵方案封堵潰口。”
珠江流域韓江發生第4號洪水之際,珠江委水文局組建的工作組深夜奔赴福建龍巖、廣東梅州、潮州等地指導暴雨洪水防御工作,凌晨5點半到達韓江三河壩地區,迅速投入指導流域防洪工程調度工作。在迎戰臺風“格美”期間,水文人員搶在臺風影響登陸前及時到達福建,協助當地做好中小河流監測站點的防臺防洪工作,安排運維人員全面巡查各站點的水位、流量、雨量監測設備,及時排查故障,確保設備運行正常,保證數據傳輸通暢。
與洪水賽跑,堅守防汛承諾
8月1日,遼寧省昌圖縣境內的東遼河水位持續上漲,出現151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超出保證流量120立方米每秒,為有記錄以來最大洪水。昌圖縣所在的鐵嶺市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市縣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市縣鄉村組織力量全天上堤查險。在防御本次東遼河洪水過程中,鐵嶺市水利局副局長孫懷軍已經在昌圖縣防汛一線戰斗10余天。8月11日下午,他在三江口鎮大王村段堤防現場檢查易滲漏堤壩背面的反濾處理說,東遼河堤防多為砂基砂堤,極易發生散滲、初期管涌等險情,巡堤查險一點都不能放松。
在“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松遼委的水文人堅持24小時值班值守,加密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報預警,當好防汛抗洪的“耳目”和“尖兵”。7月28日,松遼流域鴨綠江、松花江吉林段、東遼河、渾太河、遼河干流、牡丹江、洮兒河等水位全線上漲,水文情報預報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當天晚上,松遼委水文局副局長馬雪梅連續參加會商,指導開展豐滿水庫等關鍵站點預報,了解各省區信息,為防御決策提供技術支撐。自7月27日開始,馬雪梅連續9天奮戰在水情值班室。
科學決策,打好每一場防汛攻堅戰
水利部防汛關鍵期連續滾動會商41場次,每日“一省一單”靶向提醒有關地區做好短時強降雨防范應對、山洪災害防御、水庫安全度汛等工作,先后派出56個工作組赴一線協助指導做好防御工作。
前方是風雨無阻的前行,后方是通宵達旦的堅守,水利部滾動更新洪水預報13.63萬次,向防汛責任人和社會公眾發布江河洪水干旱水情預警1018次。會同中國氣象局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預警26期,利用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向相關防汛責任人發送預警短信898.9萬條,啟動預警廣播174.3萬次,通過“三大運營商”向社會公眾發布預警短信7.9億條,轉移89.6萬人次,為抗洪搶險和避險轉移贏得先機。
與每一場洪水的較量,離不開“最強大腦”的“硬核”支持,水利部信息中心加快構建具有“四預”功能的數字孿生水利體系,用足“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手段,孜孜追求延長預見期與提高預報精準度的有機統一,切實發揮在打贏水旱災害防御硬仗中的關鍵性作用。信息中心專家團隊應用自主研發的區域降雨預報模式,結合全球數值預報產品,提前2天提出21日前后將有臺風生成并北上靠近我國、提前1周研判臺風將登陸我國、提前1天發布強降雨過程預報,預計受“格美”影響的強降雨將涉及全部七大流域等關鍵信息,為水旱災害防御工作超前應對提供了有力支撐。
水利部減災中心(防御中心)以科技賦能、數字賦能推動水旱災害防御科技支撐做得更快更細更準更實為目標,迅速組建重大水旱災害事件技術支撐工作專班,發揮水利專業技術優勢。通過動態推演洪水演進,快速準確分析預判出險區域洪水風險,結合現場實際提出建議方案并直達水利部及相關省區調度指揮現場,為防御措施跑贏洪水演進速度提供技術支撐。精準預測團洲垸、涓水、北洛河等堤防決口內外水位平衡時間,提出涓水新塘村自然退水的建議方案;依托國家山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平臺,緊盯山洪災害易發區和強降雨重疊區,利用多源降雨融合、小流域山洪模擬、動態預警指標分析等技術,加密開展全國范圍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和臨近預報預警。全面分析陜西省柞水縣高速橋梁垮塌、湖南資興市洪澇災害、四川康定市山洪泥石流災害等7場災害發生地所在小流域基本情況、雨水情和災害發生和發展過程,并根據降雨預報數據,采用山洪災害風險預警模型分析計算災害點未來3天洪水風險情況,為地方組織人員搜救等提供信息支持。
水利人在防汛中始終踐行著“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抗洪精神,堅決打贏防汛攻堅戰。(韓瑩 吳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