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玉 關曉彤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近日在中國昆明舉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各國政府與民眾的共識。在實踐層面,筆者認為,應從加強自然生態監管入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明確自然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態保護監管法規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初步形成與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相匹配的指導、協調和監督體系。到2035年,形成與美麗中國目標相適應的現代化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
根據地理單元特征和生態保護監管需求,加快構建和完善陸海統籌、空天地一體、上下協同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監管網絡,基本覆蓋典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和重要水體。推動部門監測站點資源共享,推進環境監測站點向生態環境監測綜合站點改造升級,增設新的生態監測站點和生態監測樣地。積極探索開展相關生態脆弱區與陸海統籌區生物多樣性監測監管。
開展重點區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從宏觀到微觀尺度的多層次生物多樣性評估體系,全面掌握生物多樣性狀況變化及趨勢。比如,有規律地開展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重點區域流域生態狀況調查評估、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國家公園人類活動遙感監測評估、縣域重點生態功能區評估等。
實行最嚴格的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制度,出臺監管辦法,加強對自然保護地設立、晉(降)級、調整、整合和退出的監管,定期公布自然保護地生物科技狀況。強化對各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和重點區域自然保護地的監督檢查。推動建立健全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出臺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辦法和監管指標體系。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監測預警,核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水平。
完善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標準體系,提升生物技術環境安全監管能力。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建設的統籌協調作用,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履約工作合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聚焦典型生態系統、重點物種、重要生物遺傳資源開展研究。探索建設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減貧等試點。
加強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監督力度。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監管工作突出問題開展專項督察。完善生物多樣性監督執法制度,扎實推進綜合管理能力建設,通過先進技術對濕地、林地、草地、自然岸線等區域的開礦、修路、筑壩、圍填海、采砂、炸礁等行為加強監督。全方位建立健全森林草地、河流湖泊與海洋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監管體系。
作者單位: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殷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