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如何更好地讓農民增收?做強做大土特產是一條關鍵路徑。
近年來,我國土特產從發展產品向繁榮產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深耕質量轉變、從單純發展一產向融合一二三產業轉變,展現出巨大潛力和廣闊市場前景,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不少省份和地區因地制宜,在開發資源、搭建平臺發展特色產業、壯大經營主體、培育農業品牌精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全國土特產市場展現出新氣象,取得新成效。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大文章”、陜西柞水的“小木耳大產業”、甘肅天水的“小蘋果大情懷”……一批老百姓喜愛的土特產變成農民致富增收的“大產業”。
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現實的問題。例如,土特產的特色不突出,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供應鏈不緊密,產品銷路不易打開;產業鏈不完整,產品附加值不高;行業門檻低,出現“谷賤傷農”;品牌意識薄弱,市場競爭力不強;等等。更有效地提升土特產發展質效,應從多方面努力,把“土特產”三個字琢磨透。
延伸產業鏈條。各地政府應充分發揮地方資源稟賦,科學編制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實施特色產業提升行動,培育龍頭企業、發揮頭雁效應,引導企業推進產業集中經營。還應加大對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建設的支持力度,不斷延長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全產業融合、全鏈條增值、全要素提升。加強特色產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的制定和推廣,提高產業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水平,建立和完善質量監管機制,助力鄉村特色產業健康發展。
做出過硬品牌。培育叫得響、賣得好的土特產,推動特色產業品牌化發展是關鍵。品牌化發展核心基礎是產品品質,應以核心技術支撐品牌創新,以產品質量夯實品牌根基,以標準化生產保障產品品質,不斷培育打造“精品”“優品”,堅持質量優先,提高土特產品牌的市場認可度、美譽度。土特產經營企業要依托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和鄉土文化,走差異化、特色化品牌發展道路,強化品牌管理,注重品牌保護,在品牌升級、消費、推廣等方面建設一條龍營銷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
增強消費潛能。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鄉居民對農產品消費品質提出更高要求,高品質、綠色化、個性化的土特產更受市場認可。土特產經營要瞄準消費需求轉變,著眼供給動態調整,以技術創新改進生產工藝、創新生產方式,選育優勢土特產品種、提高優質農產品供給、持續激發市場潛能。創新探索土特產發展新業態,挖掘鄉村多元價值的載體,如傳統手工藝、非遺產品等地域文化資源,增加土特產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吸引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IP,以土特產“新名片”助推農文旅融合式發展的新業態。積極推動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等銷售模式創新,引入冷鏈物流、智能倉儲等現代物流模式,拓寬銷售渠道,降低物流成本,使土特產真正走出縣域,叫響全國。(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董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