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玉米須泡茶喝,口碑兩極分化! 有人降血糖,有人卻發暈!這幾類人群不適合
“買新鮮玉米,千萬別扔玉米須,這可是寶!”民間一直流傳著:玉米須泡水喝不僅可以祛濕,還能降血糖、降血壓。但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平臺,玉米須泡茶飲用后的口碑呈兩級分化:一部分養生人士親歷后表示,血糖肉眼可見地降了;但有部分不適者反映,喝了不僅口干、尿頻、胃疼,還出現發暈的癥狀,并力勸大家,“千萬不要長期喝!”
專家指出,玉米須作為一種中藥材,性偏涼,主要具有利尿、清熱、除濕的功效,屬于藥食同源,“它還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一般不適用于血糖特別高的人群,還因為個體差異,有人降糖的敏感性不高,因此只能起輔助作用。” 東部戰區空軍醫院中醫科主任梁衛主任醫師表示,同樣地,降壓效果類似于西藥中的利尿劑,因為玉米須具有利尿消腫功效,通過小便將濕濁排出去,可能起到一點降壓的作用,“但也僅針對于濕熱重、火氣旺的血壓高的人群。”
玉米須茶口感清甜,用于養生保健,也并非人人都適合。一網友就曾發帖分享,“晚上煮了鍋玉米須茶,差點凌晨低血糖暈過去。”她自述,網上買的鮮玉米,剝玉米的時候覺得玉米須也很新鮮,于是突發奇想煮了一鍋玉米須水飲用,結果凌晨1點在床上低血糖犯了,手腳發麻差點暈過去,緊急吃了巧克力、泡面,才得以緩解。
梁衛主任提醒,低血糖、低血壓患者以及體質虛寒、脾胃虛弱等人群,并不適合大劑量服用玉米須茶,可能引發血糖或血壓過低、胃腸不適等問題。“臨床上最多見的就是,一些平常怕冷、容易拉肚子的患者,長期飲用玉米須茶后,出現胃疼、泛酸等情況;此外,月經不調,容易痛經的人,也不建議飲用。”她指出,玉米須茶飲,一般適合于小便偏黃、口干、舌苔黃膩、易出汗等癥狀或濕氣重的人群,特別是面部常長痘痘、體內濕熱過重的人,長期服用有助于緩解癥狀。
“通常大家愛喝的玉米須茶包,經過長時間存儲,其藥效不如新鮮玉米須顯著。”梁主任說,“但新鮮的玉米須因不易保存,市場上的玉米須大多以曬干形式出售,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應盡量選擇正規渠道購買。服用前,最好先咨詢中醫師。”她強調,中藥講究“因人而異”,不能僅憑大眾口碑或網絡推薦盲目使用。
針對玉米須的使用劑量,梁主任建議,日常保健服用量應控制在5-10克,較為安全且不易引發副作用。如果用于治療,劑量可適當增加至15-30克,“體寒者如需飲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可添加山藥、茯苓、白術等健脾和胃,調整陰陽平衡。在服用過程中,需密切關注身體反應,若出現不適立即停用并尋求醫生的幫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夢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