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5日訊(記者 施曉娟) 又一年的“315”如期而至。歷年此時,食品安全問題備受矚目,而食品添加劑問題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隨著食品工業的不斷發展,食品添加劑已成為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基料,
然而,近年來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時有發生,讓部分公眾談“添”色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對近一年中各省市食品安全抽檢通報進行了梳理,發現在違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中,鋁、二氧化硫、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超標問題出現頻率較高。對此,專家表示,食品添加劑本身并不是“洪水猛獸”,適量、合規添加可為食品“增光添彩”。
“鋁”見不鮮:正視食物鋁殘留風險
眾所周知,粉絲、油條及烘焙食品都是老百姓喜歡的食品,但其明礬的超量添加問題一直為人所詬病。多年來,在各地的食品安全抽檢中鋁殘留量超標問題屢屢出現。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出,部分不良廠商為追逐經濟利益,增加產品口感,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超限量、超范圍使用含鋁添加劑,或其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鋁含量過高,造成鋁殘留量超標。
據了解,硫酸鋁鉀(又名鉀明礬)、硫酸鋁銨(又名安明礬),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松劑和穩定劑,使用后會產生鋁殘留。長期攝入鋁的殘留量超標的食品,可能影響人體對鐵、鈣等營養元素的吸收,從而導致骨質疏松、貧血等,甚至影響神經細胞的發育。
“鋁雖含有毒性,但并非只要攝入就危害人體,要考慮到食品中鋁的殘留量、食用含鋁食品數量及食用頻次等因素。” 業內專家指出,淀粉制品、面制品、膨化食品等是鋁攝入的主要來源,消費者特別是7歲至14歲的兒童、老年人及孕婦等人群應盡量避免攝入鋁含量較高的食物。
脫氫乙酸及其鈉鹽:面食“零”容忍
面食作為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其食品添加劑超標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使用范圍不包括生濕面制品、發酵面制品,也就是說面粉、面條、餃子皮、混沌皮等生濕面絕對不允許添加脫氫乙酸及其鈉鹽。
據了解,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作為一種廣譜食品防腐劑,毒性較低,按標準規定的范圍和使用量使用是安全可靠的。“造成脫氫乙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企業為防止食品腐敗變質,超范圍使用該添加劑,或者其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該添加劑含量較高;也可能是在添加過程中未計量或計量不準確。”市場監管部門人士表示。
二氧化硫:賣相好的食品要當心!
二氧化硫是國內外允許使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具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的作用。比如在水果、蔬菜干制,蜜餞、涼果生產,白砂糖加工及鮮食用菌和藻類在貯藏和加工過程中可以防止氧化褐變或微生物污染。
然而,部分不法商販為了過度追求食物的鮮艷色澤和延長存放時間,過量使用二氧化硫,會使食物的二氧化硫殘留超標。在過量食用后,人可能出現如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不要過度追求食品的外觀,如色澤過分鮮亮的黃花菜、雪白的銀耳等。此外,按照國標規定,生產企業如果在食品中添加了二氧化硫,應該在食品標簽上標識,消費者可通過研讀食品標簽辨認其中是否添加了二氧化硫。
專家:莫要談“添”色變
其實,食品添加劑原本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其本身并非“洪水猛獸”,而是食品工業發展的象征。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在食品中適量合規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可以接受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認為,食品添加劑使現代食品豐富多彩。“使用食品添加劑是改善食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發展健康食品、促進食品創新的客觀需要。”孫寶國強調,使用食品添加劑是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將“美味”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