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針對每年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的采食野生毒蘑菇致死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在解讀中表示,民間流傳的所謂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經驗并不可靠,消費者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采、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毒蘑菇成食物中毒致死的“頭號殺手”
毒蘑菇又稱毒蕈,是大型真菌的子實體,誤食后人或畜禽會產生中毒反應。每年,我國部分地區均會因采食野生毒蘑菇而釀發慘劇,甚至造成食用者的死亡。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統計,截止2020年11月25日,我國當年已有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并導致74人死亡,毒蘑菇已成為引發我國食物中毒致死的首要禍因。
中國經濟網輿情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月1日至12月24日共監測到與“誤食毒蘑菇”相關的紙媒報道1170篇,新聞網站文章3.4萬余篇,手機APP消息1.3萬余條,微信公眾號文章4.9萬余篇,微博原發、轉發37.8萬余條,博客110篇,論壇發帖4698條。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全年輿論對于“誤食毒蘑菇”均有所關注。廣西壯族自治區衛健委發布《關于預防毒蘑菇中毒的飲食消費提示》顯示,自今年5月份起,廣西因誤采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明顯增加。4月底5月初關于誤食毒蘑菇的輿情達到一個小高峰。9月,陜西西安兒童醫院消息,近一個月收治4名兒童患者野生蘑菇中毒,僅1人幸存,也引發一定的輿論關注。從事件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云南、廣東、山東、北京、湖南等地區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專家:民間鑒毒經驗并不可靠
對此,吳清平表示,我國野生蘑菇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其中摻雜著數量龐大的有毒蘑菇。民間流傳的所謂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經驗并不可靠,目前,還沒有簡易辨別的科學方法,并且誤食中毒后尚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因此,消費者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采、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施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