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晚,由經濟日報主辦,中國經濟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聯合承辦的2019“兩會議食廳”活動在北京舉行。圖為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營養與工程學院院長胡小松。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8日訊 2019年兩會議食廳今日在京召開。在談及新科技的發展對食品安全監管帶來的影響時,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營養與工程學院院長胡小松表示,未來的監管手段將越來越多樣化,監管方式越來越智能,新科技的發展將為監管工作帶來更多便利和快捷。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食品行業也迎來了新的業態、新的模式和新的產業。胡小松認為,這將催生現代食品工業的新發展,給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安全的生活、健康的生活、愉快的生活、愉悅的心情。
而對于這些層出不窮的新科技和新產業,該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管?胡小松指出,新科技同時也將使監管的檢測手段越來越多樣化,檢測范圍越來越廣泛,監管方式越來越智能化,這為監管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快捷。
與此同時,在新科技飛速發展的未來,在監管中科學地判斷合格與不合格的問題也值得讓人深思。“監管的手段越快、越靈敏、越精準,反應必須越科學,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胡小松表示。
此外,他指出,加強監管隊伍的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水平能力的建設也非常重要。“應大幅度提高監管部門干部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政策能力、臨危不亂處事能力、響應能力,可以使監管的標準更加科學和合理。”
(責任編輯:韓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