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由中國經濟網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第七屆“兩會議食廳”活動在中國經濟網舉行。圖為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相成/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9日訊 (記者 吳曉薇)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在第七屆“兩會議食廳”活動中表示,幾十年來,餐飲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營養需求不斷增長,業內從業人員就要不斷提升科學營養知識水平,而在加工環節等環節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 >>>點擊進入專題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餐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銷售額方面,從不到百億到去年達到39644億,增長近400倍。商業網點方面,去年達到了400多萬家,將近800萬個門店。餐飲行業的不平衡,主要是沿海和內地、城市和鄉村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餐飲行業要高質量發展,使得消費者不再要吃飽、吃好,同時還要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體驗。姜俊賢表示,這樣的變化給餐飲企業帶來了新的問題:如何吸引消費者到我這里來用餐。
對于餐飲業如何以營養健康為主導發展。“我們過去在研究創新菜品的時候著重點是怎么讓它好吃、好賣,至于說我為了達到好吃是不是健康、是不是營養、是不是符合科學的飲食,不是重點考慮的問題。” 姜俊賢認為,整個行業要提高廚師和服務員對營養健康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提高他們科學的知識和操作的技能。
“餐飲行業未來的走向一定是和科技高度結合的。”姜俊賢說,餐飲本身的工藝、設備、就餐環境和送餐都能用到科技手段。而送餐環節的銷售額規模可以達到約4000億,餐飲企業在經營當中也開始應用人臉識別等現代技術。
談到營養方面,姜俊賢提到,有很多餐飲企業開始嘗試由消費者來自選配餐原料,迅速制作菜品。而這些,都需要科技手段來支撐。
“如果按照4萬億的規模,我國餐飲業現在還居世界第二,美國大概七千億美金左右。如果按照我們年增10%的速度來測算,我想用不了幾年,中國餐飲業也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國,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姜俊賢說。
(責任編輯:施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