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十八屆五中全會即將在10月份召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是其中一個大熱點。在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的當下,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程度加深,新興產業層出不窮、表現不俗。因此,中國經濟網特別挑選了汽車制造、家電、房產、計算機和通信、紡織、百貨、基建、銀行、能源、鋼鐵等十大傳統行業,以及無人機、機器人、3D打印、物聯網、新能源車、互聯網金融、專車服務、智慧醫療、餐飲O2O、服務業O2O等十大新興行業,分別進行了梳理和展望,以便讀者能更清晰地了解這20個行業正在以怎樣的姿態迎接“十三五”的到來。本文即《十大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十大新興行業前景展望》系列報道中的第4篇。
編碼技術助力食品溯源體系建設。圖片來源網絡
“一袋糧”、“一顆菜”通過手機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都可以知道這些食物來自哪里。如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物聯網技術開始普及。在食品行業中,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溯源體系及技術也開始出現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
追溯體系有助保障食品安全
以糧食產品為例,北京糧食科學研究院院長賈健斌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由于我國的糧食有不同渠道、不同供應商,谷物的加工、處理以及設備信息也難于記錄,造成了糧食的溯源困難。“這幾年國內有企業通過無線射頻技術和信息編碼,對產品進行多平臺的追溯,并通過軟硬件的研發來顯現多層次產品質量的追溯,是為了消費者買的放心,國家監管部門監管能夠放心。
對此,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總工程師李建輝認為,產品編碼非常必要,為食品添加一個唯一的“身份編碼”,將大大提高可追溯性,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可以更快更準確地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
她還提到,目前為食品編碼并沒有太多門檻限制,食品生產企業可以沿用國際上使用最多的編碼技術,也可以在廣泛的商品條碼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編碼體系。
有農產品追溯企業負責人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可以獲取企業負責人、電話、基地、操作、施肥、農藥、加工、包裝、檢測等等信息。通過這種追溯,其實是幫助企業規范和提升了它的管理水平,也保護了企業的品牌,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同時這種追溯也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食品追溯需誠信體系支撐
追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離不開食品企業的自身誠信體系的支撐。有媒體報道,各地食品溯源體系標準不一,由企業自建的食品溯源平臺缺乏監管,變相衍生出了借助溯源碼魚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亂象。
食品溯源系統關系著從種植養殖、生產、流通,以及銷售和餐飲服務等多個環節,合格的溯源體系能夠將食品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始終納入有效監控中,從而有效處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副會長納紹平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在我國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的過程中,只有市場和企業建立誠信,恢復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系,才能保障食品安全。
“可追溯體系只是一個工具,沒有萬能的工具,必須要有良知的人加有品質的產品。市場和企業建立誠信,恢復建立和社會之間的信任關系,才能驅逐‘劣幣’,形成優質優價的市場,才不會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納紹平說。
盡快建立完善追溯體系很有必要
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寧表示,在當前形勢下,和國際接軌、進行國際貿易和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需求等因素要求我國盡快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這對于生產者、消費者、監督者而言均具有巨大意義。
“對企業而言,可追溯體系可有效追溯食品源頭,分清各生產環節的責任,對提高食品安全可信度和企業競爭力有利。對政府而言,有利于提升政府的監管能力,并可打破貿易壁壘,擴大我國食品的國際貿易。”李寧表示,希望我國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整合分散的生產方式,提高規模化,逐漸形成完善的現代食品供應鏈,并通過大企業建立食品供應鏈可追溯制度推進我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肖)
系列稿件:
基建業:下半年有投資加碼 中長期靠“一帶一路”
3D打印百億產值待發掘 行業或將迎來爆發點
中國互聯網金融將洗牌 細分領域將打開生存空間
(責任編輯:劉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