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受約束的權力,就必然會被濫用,只要存在“獨此一家”,市場邏輯就一定會失效,公平原則就一定會被踐踏。
幾天的工夫,北京地鐵站口的許多“地鐵便利”店中突然只剩下4-4.5元/瓶的瓶裝水,剛開始,2元的瓶裝水還只是不冰鎮(zhèn),可沒多久,便干脆見不到了。
是斷貨了嗎?似乎不像,因為各私營小鋪中分明還有,看來,“地鐵便利”店正在向“地鐵豪華”店轉型。
你賣我買,定價自由,這是市場行為,無可厚非,可問題是,賣2元瓶裝水的私營小店能開到地鐵門口嗎?能公然占用馬路嗎?敢拿“地鐵”做店名嗎?真要如此,豈不要算成破壞公共秩序、目無法治?可人家“地鐵便利”就行,至于為什么行,能說清楚的人不多。
占用了排他性的公共資源,把所有競爭者都轟開,這就不完全是市場行為了,應言行合一,真正創(chuàng)造“便利”,相反,壟斷了“便利”權,卻不肯提供“便利”,這就淪為權力尋租。
好在,今天市場經濟足夠發(fā)達,“地鐵便利”店不賣,大不了多走兩步,到其他小店買就是。但可以想象,如果“地鐵便利”店的權力足夠大,它們一定會擠壓其他店的生存空間,最終,大家只好都賣高價瓶裝水。
瓶裝水不是稀缺資源,靠權力完全把持這個市場,成本太大,可如果是稀缺資源,情況就沒這么樂觀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打著“便利”旗號卻在行公權私用之實的情況并不罕見,當我們批評現(xiàn)代人浮躁、戾氣重時,不能忘了壟斷者們在背后的巨大推動作用,相比之下,“地鐵便利”還只是個模仿得不太成樣子的新徒弟。
有不受約束的權力,就必然會被濫用,只要存在“獨此一家”,市場邏輯就一定會失效,公平原則就一定會被踐踏。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過燦爛的文明,可我們始終沒能設計出一種游戲規(guī)則,把權力真正關在籠中,結果是市場經濟越發(fā)達,權力尋租行為越普遍,腐敗越深入,這曾使我們一次次喪失了現(xiàn)代化的機遇,其中教訓值得反省。
瓶裝水價格高了,公共服務質量卻沒提高,公共財政收入也未必增加,公權力的威信還因此受損,消費者的利益亦被剝奪,各方都受損,只有“地鐵便利”得利,這樣的負“帕累托最優(yōu)”降低了社會效率,應被現(xiàn)代人摒棄。(蔡輝)
(責任編輯:韓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