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劉永好父女共同參加節目錄制。本刊記者 肖翊攝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姚冬琴|北京報道
愛女心切的劉永好,給家族企業的財富傳承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模式——他把女兒劉暢推到臺前的同時,還給她安排了一位學院派的導師。
5月22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希望”,000876.SZ)2012年股東大會和第六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在成都召開。劉暢當選新一屆董事長,陳春花為聯席董事長兼CEO,劉永好、黃代云、王航、陶煦為董事,溫鐵軍、黃耀文、胡智生、王璞為獨立董事。陶煦續任公司總裁。
10人陣容組成了劉永好口中“更年輕、更專業、更有創新意識”的新一屆董事會。而自1998年起連續5屆擔任新希望董事長的劉永好,從這一屆開始放下了上市公司的權杖,不過他仍將擔任新希望集團的董事長。
“扶上馬,送一程”,劉永好計劃的組合式接班人,能否給新希望帶來“新希望”?
“聯席董事長”制只是過渡?
新希望董事會改選,劉永好退居幕后,劉暢接棒幾無懸念,但陳春花擔任聯席董事長,如此安排的深意卻值得思索。
5月22日,《中國經濟周刊》第一時間致電陳春花,關于當選聯席董事長,她表示不愿多說。
業內人士指出,聯席董事長制,通常由兩位董事長輪流主持董事會議,共同掌管董事會。這種制度能有效降低權力集中的風險,并利用兩位董事長的資源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增加保障。采用聯席董事長制的企業往往處于三個時期:快速成長期、收購兼并期、新老決策者交替期。新希望,應當屬于第三種。
中國現代董事會研究中心主任王中杰對《中國經濟周刊》說:“聯席董事長制應該算一種創新,是特例,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特殊時期的需要,在董事會模式中不具有普遍意義。新希望設立聯席董事長,應當屬于‘過渡時期’的安排。”
王中杰還表示,劉暢非常年輕,要成為真正的商業領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安排陳春花擔任聯席董事長,有“傳幫帶”的意味。至于劉暢將來能否更為徹底地接劉永好的班,路還取決于她自己怎么走。
1961年出生的陳春花,是一位集教授、企業家、作家身份于一體的傳奇女性。她曾執教于華南理工大學,擔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并先后出任康佳集團、科龍集團、TCL集團、美的集團、南方航空、深航等多家企業高級管理顧問。
2003年3月—2004年12月,陳春花擔任山東六和集團總裁,帶領經營團隊創造了兩年內銷售額從20億增至80億的銷售奇跡。2011年,山東六和集團成為新希望全資子公司。
在22日發布的新希望新聞通稿中,陳春花表示:“我很欣賞劉暢沉穩且有張力的風格,嚴謹但不失親和的氣質,我亦對劉永好先生創立的新希望事業由衷地尊重。本屆任期內,我將全力、全職投入到這份事業中,我希望我能和同事一起豐富和提升這家中國重要的民營企業的商業歷程和業績。”
事實上,新希望對于聯席董事長的安排,早在今年4月就已初現端倪。當時,新希望修改了《公司章程》,在第106條對董事會的描述中,“聯席董事長”的稱謂首次出現。
“董事長和聯席董事長分別主持哪些工作應有詳細的規定。”王中杰表示,聯席董事長制有其利弊,“好處在于,大型集團公司,董事會決策的任務比較繁重,設立聯席董事長可以有所側重。但弊端在于,一個董事會有兩個董事長,董事會在決策的過程中,會不會存在兩種聲音?這需要她們更好地去配合。”
王中杰分析認為,董事會主要承擔三大職責,即對股東長期利益的關注、對公司管理層的監管、對社會責任的反應,劉暢作為公司大股東,可能會更側重股東利益和社會責任,而陳春花則可能更專注與管理層的溝通。
劉暢的“新希望”
一直以來,劉暢的接班被認為“只是時間問題”。
劉永好早已決心將公司交給女兒打理,2002年,劉暢在美國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回國,劉永好與她商定“10年內不見媒體”。劉暢也一直保持低調,一度曾以“李天媚”的名字在新希望集團內歷練。
10年后的2011年,劉永好年滿60歲,在當年的全國兩會,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他給女兒安排了第一次閃亮登場。
3個月后,2011年6月17日,劉暢高調就任新希望集團團委書記。又過了5個月,2011年11月30日,新希望公告稱,董事會新增非獨立董事5人,劉暢名列其中,首次進入新希望董事會。
同樣是2011年,在《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參加的一次節目錄制中,劉永好父女就接班問題有過一番推心置腹的對話。劉永好說,幾年來已經逐步在“做減法”,放權,而劉暢是在“做加法”。
“劉暢有很多優點,但是我覺得光有這些優點是不夠的,市場是相當復雜的,做生意是難的,這30年來倒下去的企業太多太多,怎樣讓她有實力、有感覺、有判斷力,這是最重要的,唯一的辦法只能讓她在市場大環境中游泳,自己感覺。”劉永好當時說。
事實上,新希望目前的情況并非處在一帆風順的靜海。
據新希望2012年年報顯示,去年新希望總計實現營業收入732億元,同比增加2.23%;實現凈利潤17億元,同比下降35.4%。今年一季度,由于受“速生雞”事件和禽流感疫情影響,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均出現了下跌。2013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45億元,同比下跌15.95%;實現凈利潤4.6億元,同比下跌16.81%。
剛剛接棒的劉暢或許會感覺到壓力。她同樣需要考慮的還有,作為少帥接班人,如何贏得人心。
5月22日的股東大會上,股東對候選董事投票,劉暢得票率為86.52%,在10名董事中得票最低。
同時,受“換帥”影響,新希望當日股價下跌1.49%,收盤價12.56元。
劉永好不忘為女兒打氣:“劉暢熱愛新希望股份及其所在的產業,有經營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經過這幾年多部門的管理實踐,綜合能力也不斷提高。劉暢平和謙虛,也勇于擔當,得到了同事們的信任和尊敬。我相信她在這個崗位上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活力和創新意識。”
而劉暢則謙遜地表示:“能夠與陳春花教授、溫鐵軍教授等優秀人士組成董事會,以及與陶煦先生為首的新的經營班子共事,非常榮幸也非常珍惜。對于新希望事業的情感是責任的源泉,一定認真履職,不辜負各位股東的重托。”
新希望的世界級暢想
2011年,劉永好就提出,“爭取再用幾年時間把新希望打造成世界級農牧企業”,也就是在這一年,劉暢被選舉為新希望董事,并負責新希望海外業務的拓展與管理。
“新希望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的愿景,與我多年來一直主張的中國成規模、有經驗的農業企業走出去,是高度吻合的。”新希望新任獨立董事、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新希望是一個延續了30年生命周期的民營企業,自己長期從事三農研究,對這樣的企業是有興趣的,能夠深入其中是個很好的研究機會。“能夠把我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和這樣的企業有所結合的話,對雙方是兩利的。”
與國內知識界談國際化主要是面向歐美發達國家不同,溫鐵軍認為農業企業要走國際化之路,應該更多地把目光放在發展中國家。“因為農業資源主要在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可以與中國實現農業領域中的互補。”溫鐵軍說,“單純拿錢買資源的方式,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會遭到反對。要把中國滿足不斷增長人口的農產品需求的經驗,做成一種綜合性的農業輸出方式,農業企業的海外輸出戰略才有可能成功。”
目前,新希望海外業務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建立了境外投資管理中心,在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斯里蘭卡、新加坡等地建設了24家海外工廠。
根據新希望2012年年報,未來3年,農牧業作為新希望集團的核心主業,來自海外的銷售收入應占10%,飼料和肉食產銷規模將進入世界前三名。
(責任編輯:張欣瑜)